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用舞蹈辅助小学音乐课教学

【作者】 吕春梅

【机构】 河北省三河市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当前,舞蹈课程大部分小学均未将其列入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只是将其当做扩展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项内容,仅仅是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其定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音乐课程应该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到音乐教学之中,尊重学生的音乐体验,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力,培养其人文素养。舞蹈和音乐是姐妹艺术本身就是相生相伴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重视舞蹈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相关理论,通过教学实践对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舞蹈教学 作用
  古人说:“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其实,用动作表现音乐也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然、最有表现力的形式。奥尔夫认为:“音乐进一步发展的出路便是回归原始,将音乐与舞蹈,舞台表现,动作,语言表现结合起来。”音乐课上学生们通过舞蹈表现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律动感受音乐的情绪、旋律和节奏等要素的变化。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舞蹈这种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符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好动、模仿性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音乐和舞蹈相结合,不仅可以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形象生动,而且可以让音乐课更有趣、更具吸引力,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实践证明,歌曲有了舞蹈的参与,教学形式会更丰富多彩,学生会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那么怎样运用好舞蹈这种形式,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辅助作用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看法,期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用舞蹈辅助音乐教学需要把握的原则
  音乐是舞蹈的听觉表现形式,舞蹈是音乐的视觉表现形式,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姐妹,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但在音乐课堂上,舞蹈只能作为一位好朋友,陪着音乐走。所以,既然是“辅助”,我认为:  
  (一)辅助点到为止,要主次分明。
  既然是用舞蹈辅助音乐教学,就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音乐学习为主,点到为止,不能将音乐课上成舞蹈课,把配菜变成主食。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把握舞蹈辅助内容所占的时间比例,我认为一般穿插舞蹈的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1/5为宜,组织学生参与互动时,舞蹈所占的时间比例不要超过1/4为宜。只有主次分明才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
  (二)运用恰到好处,要画龙点睛。
  在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运用舞蹈加以表现和诠释的时机把握很重要!在注意用不同动作划分段落的同时,最好要与节奏相协调。如:在教授带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我在教学生模仿练习一个经典的傣族民族舞蹈动作,并配合节奏翩翩起舞时,学生们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进来,包括那些思想抛锚的学生。因此,适时适当地运用舞蹈来辅助,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如果用不好,则有可能画蛇添足。
  (三)穿插自然顺畅,要应情而生。
  由于音乐具有完整性,教师在教授时应该注意分割的合理性,如果分得太碎,不利于学生对整首乐曲的学习。舞蹈这时候就可以不用将音乐打断后穿插,只需要在歌曲需要表现某种情感、场景和动作时应情而生,自然地穿插进去即可。这时,不用学生肢体动作的参与,只需要引起他们的视觉注意,达到多感官传达教学意图,加深学习印象的目的就可以了。
  二、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的发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舞蹈的教学方式早已有之,但是从哪些方面去具体应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入舞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的舞蹈辅助能使学生的感情与歌曲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有利于他们用心去体会、带着感情去参与。新的形式和内容所产生的新颖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男生思维活跃,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喜爱节奏感强、动作奔放的舞蹈,而女生则思维耐力较强,注意力相对集中,喜爱节奏舒缓,动作柔美的舞蹈,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穿插一些不同风格的舞蹈,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情绪是很有效果的。
  (二)用舞蹈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不再显得单调枯燥。
  音乐是有声的语言,用声音之美为我们讲述着动听的故事,传递着动人的情感。舞蹈是有形的语言,用形体之美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舞蹈是学生们接触得比较多的另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人的肢体语言为我们传达了另一种“美”的情感体验。小学生也十分乐意用舞蹈动作,肢体造型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感受与情绪。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如果只有单调的学歌、唱歌,未免显得过于单调、枯燥,这也必然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失去好的教学效果。舞蹈的引入能帮助教师打破这一僵局,让学生们在感受音乐和旋律传递的故事情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形体律动展现的美丽情境。听觉教学与视觉教学的有机结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使音乐教学的正面效果得到叠加放大。
  (三)用舞蹈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的目的原本就并非学歌和唱歌那么简单,音乐课堂是小学生审美观养成的重要阵地,也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实践美、创造美的重要场所。舞蹈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启发情感,感受音乐,感悟歌曲风格,把握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的韵味。
  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肢体舞动来唤醒。正如《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那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以舞蹈启发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编创舞蹈,可以不断的拓展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另外,舞蹈不仅能让学生们动起来,能增强小学生身体协调(下转第34页)(上接第17页)性,还能增强韵律感和陶冶情操,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唱为主,唱占主导地位,唱是舞的依据,唱的内容,唱的旋律,唱的节奏,直接决定着舞的形式。因此,音乐教学应当以唱导舞,以舞助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吃透唱的内容,吃透唱的旋律,吃透唱的节奏。以渲染唱的内容、旋律、节奏为指导,精心设计出富有小学生特点和情趣的舞蹈。在教学中,坚持以唱作先导,使学生在歌声中“学”,在旋律的节奏中“动”,在“学”和“动”的过程中领略音乐的美感,接受音乐的熏陶,发展丰富的情感,理解相应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谭稷安,陈庆华,杜琼,胡小明,何学衡,陶维波,熊瑛,韩莉;小学舞蹈教学及其育人功能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文惠;试论少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1年01期
  3.董玉秀;舞蹈教学与素质教育[J];山东教育;2000年Z4期
  4.汪洵;创新思想舞动生活——新型示范法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