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王义成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王河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初中生物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生本教育要求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生活中汲取,从实践中亲历获得。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的过程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缩短教与学的距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教学是认识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仍习惯于老师“喂”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学,更不要说灵活应用。中学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但他们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大多与实际生活无关的,没有实用性。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大量的生命现象,许多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如讲到光合作用时,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本地的玉米、水稻的生产,让学生在预习时考虑在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种做法的用途。这样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中,让几位学生在教室内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由于是自己做的实验,亲身体验到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不同的结果,就很自然地产生揭开谜底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另外,课前五分钟讨论也不失好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将社会上相关生物的热点、新闻,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或寻求进一步的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有好效果。例如,教学《营养繁殖》,知识点是弄清什么是营养繁殖,分清繁殖的方法。为巩固知识,并未采取教师举例,学生说植物或部位的教法,而是从学生的意愿、情感出发,让每个学生想出、说出自己对植物进行繁殖的最常用的方法和部位。课上十分活跃,有的说用柳树枝插到河边最省气;有的说把夹竹桃枝弯到地上就能长成新的小树;有的说桃树用桃核来种,也可以用桃枝来嫁接;还有的说“叶子也可以种,我家里的那个不知名的花就是用叶子来繁殖的!”怎么样,主动参与,自学起来就能产生火花;学生进行前知的重组,只有进行前知的启动,自我建构,才能促进自主学习。可通过参与、询问、质疑、评价等方法激活。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关键是让学生乐意又自然地流露真实的前知。例如在教学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前面所学习过的基因、遗传、伴性遗传等内容,然后进行筛选、归类有机地整合,方能来进行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生由少知到多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偏知到全知,由孤知到发散,由求同到求异的学习过程,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启那停滞、封闭的心灵,随时准备兴致辞勃勃地迎接新鲜事物。如在做一个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对前知的再现,有知识的重组,有各种技能的整合,还有共同协作,感受到知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自己的脑海中,进一步潜意识地进行自觉学习。
调动生活经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生物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也很紧密。学生在生活中其实经常在接触生物学知识,只是他们还没有明确意识到,原来这就是生物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并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学生对生物的应激性往往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一学生比较熟悉的含羞草为例来说明。而对于生物应激性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洋葱来说明,我们在切洋葱时,往往会“泪流满面”,这是对特殊气体刺激的一种反映,流泪可以对人体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在讲到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点时,教材上往往是以水稻和小麦为例来说明,从知识上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于农村学生,水稻和小麦自然是见到过的,一说就都知道;而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大部分都不知道水稻、小麦是什么样的,因此,我在讲课的时候,先举了萝卜、白菜、大蒜、小葱的例子,还有同学们喜欢吃的甘蔗,这些熟悉的例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再来把握直根系、须根系的特点,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就很深刻了。如在教学时,利用投影、挂图、录像或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器官在自身的实际位置、生理特点,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从而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在生物教学中的应该多动脑筋,多想方法,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喜欢生物课,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乐于钻研生物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教学要求,培养出跨世纪的生物学人才。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生本教育要求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生活中汲取,从实践中亲历获得。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的过程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缩短教与学的距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教学是认识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仍习惯于老师“喂”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学,更不要说灵活应用。中学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但他们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大多与实际生活无关的,没有实用性。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大量的生命现象,许多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如讲到光合作用时,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本地的玉米、水稻的生产,让学生在预习时考虑在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种做法的用途。这样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中,让几位学生在教室内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由于是自己做的实验,亲身体验到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不同的结果,就很自然地产生揭开谜底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另外,课前五分钟讨论也不失好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将社会上相关生物的热点、新闻,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或寻求进一步的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有好效果。例如,教学《营养繁殖》,知识点是弄清什么是营养繁殖,分清繁殖的方法。为巩固知识,并未采取教师举例,学生说植物或部位的教法,而是从学生的意愿、情感出发,让每个学生想出、说出自己对植物进行繁殖的最常用的方法和部位。课上十分活跃,有的说用柳树枝插到河边最省气;有的说把夹竹桃枝弯到地上就能长成新的小树;有的说桃树用桃核来种,也可以用桃枝来嫁接;还有的说“叶子也可以种,我家里的那个不知名的花就是用叶子来繁殖的!”怎么样,主动参与,自学起来就能产生火花;学生进行前知的重组,只有进行前知的启动,自我建构,才能促进自主学习。可通过参与、询问、质疑、评价等方法激活。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关键是让学生乐意又自然地流露真实的前知。例如在教学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前面所学习过的基因、遗传、伴性遗传等内容,然后进行筛选、归类有机地整合,方能来进行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生由少知到多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偏知到全知,由孤知到发散,由求同到求异的学习过程,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启那停滞、封闭的心灵,随时准备兴致辞勃勃地迎接新鲜事物。如在做一个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对前知的再现,有知识的重组,有各种技能的整合,还有共同协作,感受到知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自己的脑海中,进一步潜意识地进行自觉学习。
调动生活经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生物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也很紧密。学生在生活中其实经常在接触生物学知识,只是他们还没有明确意识到,原来这就是生物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并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学生对生物的应激性往往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一学生比较熟悉的含羞草为例来说明。而对于生物应激性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洋葱来说明,我们在切洋葱时,往往会“泪流满面”,这是对特殊气体刺激的一种反映,流泪可以对人体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在讲到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点时,教材上往往是以水稻和小麦为例来说明,从知识上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于农村学生,水稻和小麦自然是见到过的,一说就都知道;而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大部分都不知道水稻、小麦是什么样的,因此,我在讲课的时候,先举了萝卜、白菜、大蒜、小葱的例子,还有同学们喜欢吃的甘蔗,这些熟悉的例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再来把握直根系、须根系的特点,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就很深刻了。如在教学时,利用投影、挂图、录像或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器官在自身的实际位置、生理特点,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从而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在生物教学中的应该多动脑筋,多想方法,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喜欢生物课,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乐于钻研生物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教学要求,培养出跨世纪的生物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