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作者】 再同古丽.乃吉米丁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情结,传播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写好方块字,领略汉语言文字的形体美。
从甲骨文、金文演进而来的汉语言文字是我们的母语,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不断凝聚、文明不断升华的过程,汉语言独有的方块字与世界上其它语言相比,有着独特的形体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接触到的汉字的演变过程,树立起了热爱祖国文字的民族情感,为写好汉字奠定了情感基础。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写好汉字的基础,以课本为依托,在语文课上借助识字写字对学生进行写好方块字的具体训练,对学生的书写姿势、书写占格、笔顺、字的间架结构、起笔落笔等都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训练,还可以利用写字课教学生写毛笔字。
二、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作为专业的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它们,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多一点原本属于它自己的靓丽与芬芳,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意。如或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或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渲染气氛;或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或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资料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文、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班级板报中开设诗词学习专栏,班级小橱窗,学校大橱窗内有固定诗词研究方面的内容,定期更换,营造浓浓的学校和班级的古诗词文化学习的氛围,
三、建立开放式语文教学理念,拓宽语文学习外延。“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语文源泉。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升文化素养。
语文老师应做到的7件事是:1、认识语文的本质;2、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3、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4、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5、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6、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7、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这7件事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全面概括,这对语文老师的成长有很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无论任何一位语文老师如果认认真真地做好这7件事,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做才是一位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
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窦桂梅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是教语文的”,还是“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这个问题体现了学生在你眼中的位置。1、我们的语文老师,把奖品送给胜利者,送给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成人看来没什么,但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课堂不是社会的竞技场,。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鼓励和抚慰,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师眼里表现不积极、成绩不起眼的学生。“我想,我们我们完全可以用语文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欣赏。”我们尽量用客观的“语言文字”激起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热情,激其他面对荣誉的尊重。孩子的心要小心轻放,这是我们教师为师的底线。2、为儿童的声音把脉。语文老师要有先于思维,语言的高度敏感。倾听儿童的声音,同时要挺直腰杆,做儿童语言的医生。学生发言中的问题,是语言运用的问题,更是思维的问题。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同样也应从语言切入,延伸到思维方面。如果教师无法对学生发言的细节问题做出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这实质上是教师自身直射能量储备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多考虑讲和不讲的“黄金分割”,以此来增值我们教学的学养和智慧,这样才能呈现动态生成的勃勃生机,学生的兴趣才会处于鲜活的上升状态。
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窦桂梅老师说得好:“读书,然后才能有育人的底气。”1、教师整日被“正统”的作业、备课、各项工作所包围,这一切无法回避,可我们如果不读书,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我们很快或许现在就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可以这样说,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2、如果说读有志之书是光合作用,那么读无字之书就是一种化学反应。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跟紧文明的脚步,放眼四海,关注周围的世界。我们向读书学习,也向读书挑战,最后汇聚成个人的生活态度。3、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儿童接受、喜爱、并产生美的阅读体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完全放松,完全投入,跟主人公一起体验各种情感和经历,经受各种酸甜苦辣。因为读书,一切的文化,也有了优秀语文教师的一点点重量,一切声音,也有了优秀语文教师的一点点回响。
第五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老师说:“课堂有了学生的参与,便成了教师展现灵魂的场所。”1、痛而后快地成长。我们的课应该与众不同而引以为豪。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我们最好的“炼炉”。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每堂课当做公开课研究,一节课,只要我们用心,把每一次当做第一次,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的资源转化为教学现场的智慧,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揣摩,我们的课必将日臻完美。2、精心成就精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从课内到课外,再从可外到课内,在从文本到课堂,正是我们这样不断“打磨”,才能提升我们的专业认识。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总结修改,我们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和收获,而打扮、当我们一次次记录下这些,留待以后进一步的思考、完善时,我们相信这种反复的教学历练最终将化作对人生的磨砺。
第六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老师必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朗诵,帮助学生建立语感,并引导儿童思考与书写。”1、朗读是美好的。只有那些能通过朗读这个诗意的途径充分感受并传老师,才有可能借助并运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带到温暖的怀抱中。语文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情感,锤炼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大声读书。我们和孩子一起诵诗,那是智慧的奇遇,魂魄的悸动,带来无以言说的感动。读诗,让我们和孩子口有余香。要注意,读书不能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局面。读书要有梯度: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有感情的读。但必须有思考的主线贯穿其间。“没有技巧”的方法指导:用语言画画,用语言倾听,用语言品尝,用话语搭桥。2、营造一个静静的“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直接参与,使学生把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见解。引导学生用眼看,用心想,品味揣摩。读不光是抑扬顿挫的发声,更应当体现为静思默想的体悟。罗曼·罗兰说得好:“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3、学生的语言是听老师读来的,也是听老师讲来的。老师的语言不仅美在声音,更要有内容,以及精神层面的美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只之言”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终生追求。4、写,丰厚了我们的教学深度。会不断地启发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并进一步延伸拓展开去,努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去反思、重建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缘于我对语文教学的喜爱。做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容易,但做一个有思想,有风格的语文教师要付出一辈子的积淀和不懈地探索,我愿引领学生在这条铺满鲜花和妙境横生的迷人的大道上一路高歌、一路欢笑,走向更美丽的地方。
一、写好方块字,领略汉语言文字的形体美。
从甲骨文、金文演进而来的汉语言文字是我们的母语,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不断凝聚、文明不断升华的过程,汉语言独有的方块字与世界上其它语言相比,有着独特的形体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接触到的汉字的演变过程,树立起了热爱祖国文字的民族情感,为写好汉字奠定了情感基础。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写好汉字的基础,以课本为依托,在语文课上借助识字写字对学生进行写好方块字的具体训练,对学生的书写姿势、书写占格、笔顺、字的间架结构、起笔落笔等都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训练,还可以利用写字课教学生写毛笔字。
二、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作为专业的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它们,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多一点原本属于它自己的靓丽与芬芳,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意。如或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或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渲染气氛;或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或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资料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文、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班级板报中开设诗词学习专栏,班级小橱窗,学校大橱窗内有固定诗词研究方面的内容,定期更换,营造浓浓的学校和班级的古诗词文化学习的氛围,
三、建立开放式语文教学理念,拓宽语文学习外延。“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语文源泉。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升文化素养。
语文老师应做到的7件事是:1、认识语文的本质;2、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3、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4、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5、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6、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7、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这7件事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全面概括,这对语文老师的成长有很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无论任何一位语文老师如果认认真真地做好这7件事,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做才是一位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
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窦桂梅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是教语文的”,还是“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这个问题体现了学生在你眼中的位置。1、我们的语文老师,把奖品送给胜利者,送给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成人看来没什么,但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课堂不是社会的竞技场,。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鼓励和抚慰,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师眼里表现不积极、成绩不起眼的学生。“我想,我们我们完全可以用语文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欣赏。”我们尽量用客观的“语言文字”激起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热情,激其他面对荣誉的尊重。孩子的心要小心轻放,这是我们教师为师的底线。2、为儿童的声音把脉。语文老师要有先于思维,语言的高度敏感。倾听儿童的声音,同时要挺直腰杆,做儿童语言的医生。学生发言中的问题,是语言运用的问题,更是思维的问题。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同样也应从语言切入,延伸到思维方面。如果教师无法对学生发言的细节问题做出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这实质上是教师自身直射能量储备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多考虑讲和不讲的“黄金分割”,以此来增值我们教学的学养和智慧,这样才能呈现动态生成的勃勃生机,学生的兴趣才会处于鲜活的上升状态。
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窦桂梅老师说得好:“读书,然后才能有育人的底气。”1、教师整日被“正统”的作业、备课、各项工作所包围,这一切无法回避,可我们如果不读书,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我们很快或许现在就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可以这样说,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2、如果说读有志之书是光合作用,那么读无字之书就是一种化学反应。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跟紧文明的脚步,放眼四海,关注周围的世界。我们向读书学习,也向读书挑战,最后汇聚成个人的生活态度。3、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儿童接受、喜爱、并产生美的阅读体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完全放松,完全投入,跟主人公一起体验各种情感和经历,经受各种酸甜苦辣。因为读书,一切的文化,也有了优秀语文教师的一点点重量,一切声音,也有了优秀语文教师的一点点回响。
第五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老师说:“课堂有了学生的参与,便成了教师展现灵魂的场所。”1、痛而后快地成长。我们的课应该与众不同而引以为豪。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我们最好的“炼炉”。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每堂课当做公开课研究,一节课,只要我们用心,把每一次当做第一次,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的资源转化为教学现场的智慧,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揣摩,我们的课必将日臻完美。2、精心成就精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从课内到课外,再从可外到课内,在从文本到课堂,正是我们这样不断“打磨”,才能提升我们的专业认识。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总结修改,我们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和收获,而打扮、当我们一次次记录下这些,留待以后进一步的思考、完善时,我们相信这种反复的教学历练最终将化作对人生的磨砺。
第六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老师必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朗诵,帮助学生建立语感,并引导儿童思考与书写。”1、朗读是美好的。只有那些能通过朗读这个诗意的途径充分感受并传老师,才有可能借助并运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带到温暖的怀抱中。语文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情感,锤炼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大声读书。我们和孩子一起诵诗,那是智慧的奇遇,魂魄的悸动,带来无以言说的感动。读诗,让我们和孩子口有余香。要注意,读书不能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局面。读书要有梯度: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有感情的读。但必须有思考的主线贯穿其间。“没有技巧”的方法指导:用语言画画,用语言倾听,用语言品尝,用话语搭桥。2、营造一个静静的“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直接参与,使学生把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见解。引导学生用眼看,用心想,品味揣摩。读不光是抑扬顿挫的发声,更应当体现为静思默想的体悟。罗曼·罗兰说得好:“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3、学生的语言是听老师读来的,也是听老师讲来的。老师的语言不仅美在声音,更要有内容,以及精神层面的美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只之言”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终生追求。4、写,丰厚了我们的教学深度。会不断地启发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并进一步延伸拓展开去,努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去反思、重建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缘于我对语文教学的喜爱。做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容易,但做一个有思想,有风格的语文教师要付出一辈子的积淀和不懈地探索,我愿引领学生在这条铺满鲜花和妙境横生的迷人的大道上一路高歌、一路欢笑,走向更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