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中数学兴趣教学

【作者】 肖正彬

【机构】 江西省龙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兴趣是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乐学、会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笔者拟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途径 
  1、融的师生关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明白: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愿意和同学们同甘苦共患难,先是你们的一个朋友,而后才是一个老师。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一份爱心,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诱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2)加强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老师将这些引言课讲得有声有色,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另外在一些单元和部分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适当地讲述了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数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师更应加强数学课的课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大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最后布置实习作业。“实习作业”就是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布置的预习、课外作业以及课堂提问则尽可能的接近生活、不脱离实际的问题,这样能起到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效果。 
  3、创设问题情景 
  对于新课引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使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景: 
  (1)创设产生学习兴趣的情景; 
  (2)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 
  (3)创设产生发现乐趣的发现情景; 
  (4)创设产生探索欲望的知识迁移情景; 
  (5)创设产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试教中主要采用了“数学作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实际调查,数据证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说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知识的回味、反刍、体味,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或者是学生本人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搜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的事例。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注意的问题 
  1、贴近学生生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每个学生提供数学思维的时间和机会。
  2、设置思维环境,进行思维式教学。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犹如亲临其境,进行独立思考,他们就会保持4~5分钟的学习积极性。 
  3、进行成功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否持久,与他们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创设适度紧张的气氛,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成功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情感教学。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爱护、关心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那种动辄批评,或歧视差生的态度和做法,会极大地创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每个教师必须注意克服的。 
  4、及时反馈,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确当的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既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保证学生学好数学,且使数学学习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