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立足探究过程开发学生潜能——探究性学习中的小学数学
【作者】 米玛普尺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那当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通过动手做,实践,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注重凸现个性,让每个人都显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激发积极探究性学习,二、点燃思维的火把,三、提供探究的机会,四、疑问激起探究,五、自读自悟,学会探究。
关键词:激发兴趣、点燃思维、提供机会、疑问、自读自悟
长期以来,我们疲于应付考试,常常给学生练习、繁、难、偏的习题,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山一样的作业和习题压的喘不过气来,每天只是应付作业,都会被搞的筋疲力尽,哪有时间思考、探索长此以往,消损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闭塞了学生的思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却没有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出现了逃学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
一、激发积极探究性学习兴趣
《新课程目标》要求我们打破这种教师死教、学生苦学的局面。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培养创造性人才,积极推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通过动手做、实践、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显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个人的经验不同,知识积淀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再也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而成为与学生平等学习,共同参与,一起成长的学习伙伴,课堂则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时空。如何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探究的意识。探究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究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认识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教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赞赏学生的奇思秒想,允许学生异想天开,给学生心灵一个自由成长得空间。梦想是孩子心中的太阳,是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和学习。
2、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达到目的。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如果学生有错,应鼓励,分析,帮其提高认识。一粒种子放在盐碱地里是长不出来的,而放在肥沃的土地中,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学生,缩回你的食指,经常性的伸出你的大拇指,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次,激发作用也可以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生要求与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
二、点燃探究思维的火把
我们一直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小孩子。教师就像一个精心的保姆,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所谓的营养,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甚至连课堂回答的问题都要按教师设想的模式回答,以至于到了公开课时,学生都不敢回答问题了,生怕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回答,引起老师的不满。学生甚至苦苦的揣摸教师心中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生在适应教师,适应教师表演教学过程。学生的手脚被束缚起来了,不敢大胆的设想与思考,更不敢提出异议。新课程要求教师只须为学生提供思维的过程,从把知识带向学生到把学生带入知识中转变。让他们自由的探索知识,大胆的设想,积极的实践。教师应积极的配合学生的思维,迅速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顺序。
三、提供探究的机会
《新课程目标》要求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注重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过渡,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实践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动手、比较、交流等方法,掌握所学知识。
四、疑问激起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堂课都必须解决一定的问题,这也成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一个尺码。如果教师没有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必成为一节失败课。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探究。评价课堂效率,是看是否全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活动意识,是否教给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一堂课也可以带着疑问引导学生走向课外。
五、自读自悟,学会探究
过去我们总认为,数学没有什么可读的内容。实际上学生自学课本时,读是非常重要的,掌握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会读。
1、提纲式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拟好提纲,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学生在读时目标准确,思维路线集中。
2、用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是学生知道了阅读顺序,懂得了思考的路线,逐步懂得应该怎样去阅读数学书,为学生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画式阅读,就是阅读时指导学生边看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句,词等用圈点,画线等形式画出来。这样阅读,具有强化分析与理解,消化与吸收的效果。
探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摸索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本,根据个人不同的经验,不同的知识积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动手做、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愈学愈乐。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激发兴趣、点燃思维、提供机会、疑问、自读自悟
长期以来,我们疲于应付考试,常常给学生练习、繁、难、偏的习题,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山一样的作业和习题压的喘不过气来,每天只是应付作业,都会被搞的筋疲力尽,哪有时间思考、探索长此以往,消损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闭塞了学生的思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却没有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出现了逃学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
一、激发积极探究性学习兴趣
《新课程目标》要求我们打破这种教师死教、学生苦学的局面。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培养创造性人才,积极推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通过动手做、实践、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显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个人的经验不同,知识积淀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再也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而成为与学生平等学习,共同参与,一起成长的学习伙伴,课堂则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时空。如何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探究的意识。探究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究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认识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教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赞赏学生的奇思秒想,允许学生异想天开,给学生心灵一个自由成长得空间。梦想是孩子心中的太阳,是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和学习。
2、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达到目的。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如果学生有错,应鼓励,分析,帮其提高认识。一粒种子放在盐碱地里是长不出来的,而放在肥沃的土地中,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学生,缩回你的食指,经常性的伸出你的大拇指,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次,激发作用也可以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生要求与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
二、点燃探究思维的火把
我们一直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小孩子。教师就像一个精心的保姆,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所谓的营养,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甚至连课堂回答的问题都要按教师设想的模式回答,以至于到了公开课时,学生都不敢回答问题了,生怕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回答,引起老师的不满。学生甚至苦苦的揣摸教师心中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生在适应教师,适应教师表演教学过程。学生的手脚被束缚起来了,不敢大胆的设想与思考,更不敢提出异议。新课程要求教师只须为学生提供思维的过程,从把知识带向学生到把学生带入知识中转变。让他们自由的探索知识,大胆的设想,积极的实践。教师应积极的配合学生的思维,迅速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顺序。
三、提供探究的机会
《新课程目标》要求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注重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过渡,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实践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动手、比较、交流等方法,掌握所学知识。
四、疑问激起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堂课都必须解决一定的问题,这也成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一个尺码。如果教师没有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必成为一节失败课。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探究。评价课堂效率,是看是否全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活动意识,是否教给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一堂课也可以带着疑问引导学生走向课外。
五、自读自悟,学会探究
过去我们总认为,数学没有什么可读的内容。实际上学生自学课本时,读是非常重要的,掌握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会读。
1、提纲式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拟好提纲,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学生在读时目标准确,思维路线集中。
2、用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是学生知道了阅读顺序,懂得了思考的路线,逐步懂得应该怎样去阅读数学书,为学生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画式阅读,就是阅读时指导学生边看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句,词等用圈点,画线等形式画出来。这样阅读,具有强化分析与理解,消化与吸收的效果。
探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摸索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本,根据个人不同的经验,不同的知识积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动手做、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愈学愈乐。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