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培养
【作者】 邓艳玲
【机构】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前进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
关键词:朗读教学 方法 训练指导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在教学中,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召之即不来,呼之欲出。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善、恶、美、丑,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如: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景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描绘了山川河流的秀丽柔美,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姿态,动静特点等,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通过朗读就能很好地品味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较好的习作能力。
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发展,发展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文中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摹仿到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了。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可以把人带到一幅幅优美画卷中去,一首首动听的歌中去;可以让人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亦可以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述;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后动笔辄合,在已亦不知何来。”
然而,我们在朗读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做好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呢?教师又该做什么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1、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2、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3、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朗读作用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拿起书凭眼睛扫视来感知成段成篇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示范朗读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达情感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就有情有意的多。
三、创设情境,扩大朗读的训练面。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四、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刘庶民;
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李良劲
关键词:朗读教学 方法 训练指导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在教学中,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召之即不来,呼之欲出。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善、恶、美、丑,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如: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景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描绘了山川河流的秀丽柔美,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姿态,动静特点等,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通过朗读就能很好地品味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较好的习作能力。
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发展,发展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文中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摹仿到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了。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可以把人带到一幅幅优美画卷中去,一首首动听的歌中去;可以让人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亦可以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述;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后动笔辄合,在已亦不知何来。”
然而,我们在朗读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做好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呢?教师又该做什么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1、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2、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3、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朗读作用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拿起书凭眼睛扫视来感知成段成篇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示范朗读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达情感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就有情有意的多。
三、创设情境,扩大朗读的训练面。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四、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刘庶民;
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李良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