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互动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 勇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业中学 王 勇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而其教授的过程与教授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于文本知识的习得,更为重要的是在一种人文气息的感染之下,强壮学生的心灵,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创设;个性;兴趣;开放;情感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而在现在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山村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家长较注重孩子的成绩,教师最后的评价也是以成绩体现,从而使得语文几乎变成了枯燥的说教,单纯的知识记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注重的只是如何把知识结论正确地教给学生。学生只要全神贯注的听并把教师所讲记下来,考试时正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
        而互动教学模式要求将学生被动地倾听,变为主动地学习。主张教学应是教与学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是学生的交流者,是学生的促进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出现的情绪信息,通过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环境,从而产生一种人人平等、互相合作的“情感效应”,形成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提供可能。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对新的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谈点滴体会。
        一、结合乡土文化还原生活,创设情景
        每个人对自己本乡本土的文化总熟悉而亲近的,与学生的生活也最为贴近。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把那些与乡土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语文知识再现、还原,并与乡土文化进行融合。学生对此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后,他们对书本知识也就领悟得更深刻、更透彻。课堂上也就有了自己要说的话,这样既习得了知识,开拓了思维,又锻炼了口才,还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二、再造文化现场,调动学生兴趣
        所谓再造文化现场就是在讲到某一知识点时营造一种现场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模拟出在现场的那种神态、思维、动作。当然,这种再造文化现场的方法和手段各个不同,你可以是在真实的文化现场。
        三、允许学生个性化品评
        在阅读中,出现不同的解读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应允许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
        如赏析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感受。学生积极思维,畅所欲言:或喜欢花下蜜蜂蝴蝶嬉戏之态,或喜欢春风中鸟儿兴奋之情,或陶醉于春天的美丽景色,或感受着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建构,从而获得了对春天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只有在教师恰当地启发和引导下,积极思维、切身体悟、勇于表达,才能真正走进语文,发现语文之美,使身心如沐春风,以达到提升人文素养,提高精神境界的目的。
        四、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在拓展延伸中走向深入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因此,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堂也应是开放的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堂。
        比如:教学生学习新闻,可以让他们办一份报纸,让他们自己当记者,自己当主编,在忙得不亦乐乎的同时,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号召学生依照文中描述兼以大胆合理的想像想像,给景物命名,并写广告语,进而深入领悟景物的特点。
如文中“隔篁竹”“伐竹取道”,学生为这一景点设的广告语:“依山傍竹,曲径通幽,两旁翠竹摇曳,竹香沁人心脾耳边时有婉转悠扬之鸟鸣。”每一个学生都是设计师,也都是美的发现者。在陶醉于自然之美时,他们充分发挥想像,享受审美乐趣,尽情施展自身的创造力。使学生与文本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互动,使学生勇于对于文本实行再创作。这不仅是学习文本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教学《桃花源记》时,通过细读文本,多媒体展示,情境想像等方式,使学生尽情感受了桃源生活。“陶渊明理想的桃源世界已变成现实,本世纪我们每位同学理想的桃源是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绿色的家园”,“高科技的智能家园”,“多一些真诚、理解和沟通,不再有心的沙漠”。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种想像既深化了课文主题,又是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从中可心看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心灵深处的渴望。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与学生进行融洽地交流、探讨,使语文教学在轻松自如中走向生活,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人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之言行来感染学生,定将为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结合语文课自身特点,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多的时候它渗透了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自己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有的时候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比一席话来得更有力量。
        拿言谈举例,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那种声音的穿透力。“情动乎中而溢于言”,只有心中对学生热爱,其言词才能感人至深。语文教师讲课的声音不应该是催眠曲,而应该是通向学生心灵的纽带。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积极的期望,并时刻想学生所想,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他们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使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和成长。这样,课堂中当然不会有嘲笑、歧视、指责;有的只是感悟、参与、实践和体验。教学过程中充满了鼓励、努力和自信,到处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而不会只是单纯的合作交流。同时,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作到因材施教。总之,应使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灵都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显耀等.新教学方法[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
        [2]钟以俊.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