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新课改理念下的创新素质教育评价
【作者】 王 飞 杨 柳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一中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素质评价体系,淡化发分数名次的竞争,解放思想,科学育人,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建立创新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评价理念;综合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不仅廓清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科学地、全面地、正确地评价教育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创新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创新素质评价与推进素质教育
评价体系是教育前行的加油站和风向标,是每个生命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经济学家J·A·熊彼德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素质教育应该把与创造、创新有关的教育活动界定为“创新教育”,这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而且还具时代特征,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充分激励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具有这种创新素质的人才,正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素质教育评价必须以“创新”为基点,我们的教育活动都要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调整。以“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评价,不仅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而且还必须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成为他们认识自己和教育自己的一种教育方式,真正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反馈方式
二、创新素质评价与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做家庭的好孩子,做学校的好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这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向。学校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为社会提供大量创新素质人才。
评价既要关注评价过程,又要尊重个体差异,尽可能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使学生不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在整个群体中处于什么位置上而是放在自己跟自己比有哪些进步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三、创新素质评价与课堂学科教学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创新活动,是学习、探究、重组和应用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应把创新素质评价渗透到课程学科教学当中,这不仅直接关系着每个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国家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
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区分、激励和引导的功能。对学生创新素质的评价也应该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
四、创新素质评价与考试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的单一考试评估体系。评价手段和评价主体是多样的,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
首先,评价形式可以是自评、同学评、教师评、家长评和总评,可先和学生一起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制订出评价主体——学生的评价等级标准,再综合得到总评等级。学生自己可按照“新三好”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同学、教师和家长进行评价,总评“优”的学生即可获得“新三好学生”的称号。
其次,要切实推进等级评价。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推进等级评价势在必行。我们要加快百分制到等级制推行的进度,建立等级加激励性评语和特长评定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技巧上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评价过程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挥,提倡自我评价与自我欣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尽量减少同类评价结果的横向比较,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再次,可以依据大纲提出的评价要求,采用分项测评、综合评价的方法,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如对每一个单元进行的测试结果,教师都做好记录,每一次上课学生的表现,教师也做好记录等,这样平时的表现与期末的测试各占一定的比例。期末考试的内容也不只局限于试卷,还应该包括听、说、读、操作等,各占一定比例来综合评价一个学生。总之,分项测评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既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推进了国家素质教育评价的进程。
综上所述,创新素质评价体系,淡化发分数名次的竞争,解放思想,科学育人,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满足感、情绪的愉悦感、学习的成功感、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正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丁锦辉.初中教学评价[J].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4).
[2]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J].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3]王红,郭东岐.走进校本教研[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4]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6]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评价理念;综合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不仅廓清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科学地、全面地、正确地评价教育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创新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创新素质评价与推进素质教育
评价体系是教育前行的加油站和风向标,是每个生命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经济学家J·A·熊彼德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素质教育应该把与创造、创新有关的教育活动界定为“创新教育”,这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而且还具时代特征,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充分激励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具有这种创新素质的人才,正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素质教育评价必须以“创新”为基点,我们的教育活动都要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调整。以“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评价,不仅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而且还必须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成为他们认识自己和教育自己的一种教育方式,真正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反馈方式
二、创新素质评价与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做家庭的好孩子,做学校的好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这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向。学校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为社会提供大量创新素质人才。
评价既要关注评价过程,又要尊重个体差异,尽可能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使学生不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在整个群体中处于什么位置上而是放在自己跟自己比有哪些进步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三、创新素质评价与课堂学科教学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创新活动,是学习、探究、重组和应用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应把创新素质评价渗透到课程学科教学当中,这不仅直接关系着每个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国家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
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区分、激励和引导的功能。对学生创新素质的评价也应该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
四、创新素质评价与考试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的单一考试评估体系。评价手段和评价主体是多样的,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
首先,评价形式可以是自评、同学评、教师评、家长评和总评,可先和学生一起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制订出评价主体——学生的评价等级标准,再综合得到总评等级。学生自己可按照“新三好”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同学、教师和家长进行评价,总评“优”的学生即可获得“新三好学生”的称号。
其次,要切实推进等级评价。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推进等级评价势在必行。我们要加快百分制到等级制推行的进度,建立等级加激励性评语和特长评定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技巧上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评价过程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挥,提倡自我评价与自我欣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尽量减少同类评价结果的横向比较,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再次,可以依据大纲提出的评价要求,采用分项测评、综合评价的方法,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如对每一个单元进行的测试结果,教师都做好记录,每一次上课学生的表现,教师也做好记录等,这样平时的表现与期末的测试各占一定的比例。期末考试的内容也不只局限于试卷,还应该包括听、说、读、操作等,各占一定比例来综合评价一个学生。总之,分项测评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既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推进了国家素质教育评价的进程。
综上所述,创新素质评价体系,淡化发分数名次的竞争,解放思想,科学育人,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满足感、情绪的愉悦感、学习的成功感、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正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丁锦辉.初中教学评价[J].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4).
[2]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J].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3]王红,郭东岐.走进校本教研[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4]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6]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