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作者】 许永清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过程与方法: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预习展示
导入: (舒缓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轻轻触摸身边的物品。此时,你最渴望什么?(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呀!如果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是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永生是什么意思啊?
预习展示:1、课文中都是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2、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二、 质疑启智 合作探究
导入:当14岁的“我”失去了妈妈,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怎么样?请同学们读1——4自然段。勾画句子,四人为小组说一说。
教师出示幻灯片: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导读:当世界上最挚爱你的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叮咛,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悲痛欲绝)这时,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的一部分时,你会怎样?(很气愤,极力反对)那么,就请带着悲愤读读这句话吧!(生自由朗读,师相机范读,指名读)
三、师生互动 精讲点拨
师导入:读得真好!琳达失去亲人的强烈悲痛使他难以接受器官捐赠。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什么让她改变的?(父亲的话)划出这句话,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说说读找出的句子。
是的,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
出示幻灯片: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指名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领悟这两处“骄傲”的含义。
第一处是温迪为外公和妈妈所作的一切骄傲。
第二处是琳达为女儿温迪的想法而骄傲。
分角色朗读琳达、温迪母女的对话。
师导入:此时无声胜有声。温迪和我当年的年龄一样,都是十四岁。我当年是极力反对捐赠眼角膜,可温迪却自觉地捐献角膜,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啊!可见父亲无私奉献的爱心,已经在温迪身上生根发芽。
出示幻灯片: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睛角膜!
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
(爱心,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四、激趣拓展 有效训练
导入:是呀,温迪不仅仅是妈妈的骄傲,她也是大家的骄傲。她不仅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文章的结尾,读一读,也许它会震撼你的心灵。
五、知识梳理 学有所获
角膜捐赠的是有限的爱,但生命不止却是无尽的爱。
1、同学们,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请谈一谈。
2、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为他们及天下所有愿意捐赠器官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板书设计
母亲 关心他人
父亲 永生的眼睛无私奉献
女儿 他人着想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过程与方法: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预习展示
导入: (舒缓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轻轻触摸身边的物品。此时,你最渴望什么?(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呀!如果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是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永生是什么意思啊?
预习展示:1、课文中都是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2、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二、 质疑启智 合作探究
导入:当14岁的“我”失去了妈妈,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怎么样?请同学们读1——4自然段。勾画句子,四人为小组说一说。
教师出示幻灯片: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导读:当世界上最挚爱你的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叮咛,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悲痛欲绝)这时,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的一部分时,你会怎样?(很气愤,极力反对)那么,就请带着悲愤读读这句话吧!(生自由朗读,师相机范读,指名读)
三、师生互动 精讲点拨
师导入:读得真好!琳达失去亲人的强烈悲痛使他难以接受器官捐赠。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什么让她改变的?(父亲的话)划出这句话,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说说读找出的句子。
是的,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
出示幻灯片: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指名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领悟这两处“骄傲”的含义。
第一处是温迪为外公和妈妈所作的一切骄傲。
第二处是琳达为女儿温迪的想法而骄傲。
分角色朗读琳达、温迪母女的对话。
师导入:此时无声胜有声。温迪和我当年的年龄一样,都是十四岁。我当年是极力反对捐赠眼角膜,可温迪却自觉地捐献角膜,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啊!可见父亲无私奉献的爱心,已经在温迪身上生根发芽。
出示幻灯片: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睛角膜!
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
(爱心,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四、激趣拓展 有效训练
导入:是呀,温迪不仅仅是妈妈的骄傲,她也是大家的骄傲。她不仅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文章的结尾,读一读,也许它会震撼你的心灵。
五、知识梳理 学有所获
角膜捐赠的是有限的爱,但生命不止却是无尽的爱。
1、同学们,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请谈一谈。
2、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为他们及天下所有愿意捐赠器官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板书设计
母亲 关心他人
父亲 永生的眼睛无私奉献
女儿 他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