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做有思想的科学课——《比较水的多少》课例研究
【作者】 何水华
【机构】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也为了使培训更有效,我第一次在前排就坐,与专家面对面,眼对眼,实际距离触手可及,学术的水平遥不可及。今天,我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钱金明为期一天半的讲座,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钱特一开讲就让我们思考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你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不足?我顺着钱特的问题,深入反思,优势谈不上,劣势却突出。教学能力跟科研能力相比,科研能力是我的短板;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相比,设计能力是我的弱项。是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应该自我更新关注,经常给自己提出挑战,经常否定自己,从特色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
钱特再三强调课要有思想。的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课有策略,缺思想。钱特提出要设计一堂课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我的课体现什么思想?二是我是如何体现的?如果能回答这两个问题,课有把握了,因为有了理念,才有策略,而且不同的理念就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我准备尝试着这样去做,让我的课具有思想,具有灵魂,充满生机。
最近我们培训班学员执教了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前四课。我们第四小组执教的是第四课《比较水的多少》。我们采用“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接力改进”的方法,首先观察一位老师的课。他的课基本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课前预热
桌子上放着四个杯子,第一只杯子装着水,让学生依次把水倒入下一个杯子,比一比谁既不把水洒出,速度又快。(请一男一女两位学生上台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倒水注意事项。
2.屏幕出示两瓶水,瓶子大小一样,水位高低不一样。问学生:哪瓶水多?为什么?
3?.屏幕再出示两瓶水,瓶子大小不一样,水位高度一样。问学生:哪瓶水多?为什么?
三、比较水的多少
1.观察桌上的三杯水,哪一杯多?
2.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小组讨论。
3.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
4.发下一个空杯子,学生倒水。
5.汇报交流。
四、自制量筒
1.1号杯比2号杯多多少?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尺子,学生测量,也有学生在杯子上画刻度。
3.用尺子量来量去,麻烦吗?该怎样做?杯子上好写吗?几毫米怎么解决?
4.学生练习。
5.交流汇报。
6.引入毫升概念。
(1)1厘米的水到底是多少?
(2)作比较:老师和这位女同学谁高?如果老师是100厘米,女同学是50厘米,相差多少?
(3)我们用毫升来表示水的多少。
五、认识和使用量筒
1.实验室里就有用来测量水多少的仪器,出示课件:量筒
2.出示各种量程不同的量筒。
3.量筒的用途指导。
(1)测量时量筒要放平。
(2)读数,出示三种读数方法,俯视和仰望对吗?读数会有什么变化?应该平视。
(3)规格:一大格相差多少?一小格是多少?
(4)看图读数。
4.学生测量。
5.整理器材。
六、拓展延伸
课外练习测量。
这堂课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课堂实施(下转第33页)(上接第35页)行如流水,自然流畅,适当引领,因材定教。尤其吸引眼球的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对倒水和如何倒水指导到位,为后续研究拓实了基础。在欣赏的同时,有些地方也值得反思。比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科学性,而且要精炼,指导过于到位,反而适得其反,占用了学生的探究时间,消耗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再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矛盾冲突,以此来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比较三瓶水,怎么办?1号杯比2号杯多多少,怎么解决?自己的量筒不准确,如何改进?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需要学生去探究。如果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巧设问题,激化矛盾,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还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改进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换个角度,进行尝试,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如此历练,在我们专业发展之路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基于专家的引领,决定尝试设计这一课。我想从上做有思想的科学课方面入手来尝试阐述我的观点。
我确定了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自主探究,发展思维。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作如下改进。
导入环节作以下调整:把投影改成实物展示,虽没有投影清楚直观,但是实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是把三瓶水换成两瓶水,探究材料更聚焦,可比性更强,操作更方便。
活动一:比较水的多少。当学生讨论交流比较两瓶水的方法后,把学生操作改成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师生共同介入,特别是倒水的技能——不能洒出水,倒完水要停留片刻等。这样一来,原教学设计中预热的环节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同时,节约了课堂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本课主要的探究活动——自制量筒。
活动二:自制量筒。如何把学生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如何激发学生自发探究、自主探究的动机,这是一个难点。这个活动的价值取向是让学生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解决的乐趣,尝试经历制作量筒的过程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基于此目标我这样设想。师:现在我把1号瓶子比2号瓶子多余的水用注射器抽取出来,这里就是1号比2号多余的液体。一般液体的多少用ml(毫升)或L(升)来表示,当然像水这样的液体,1L又等于1千克,我们还可以用千克、吨等表示液体的多少。现在要想知道这部分液体有多少ml(毫升)或L(升),有没有办法?
学生讨论
师:如果我给你们一支试管和已经知道多少毫升的水,(比如这里就有10毫升的水)你能把这支试管制作成可以用来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吗?
学生讨论方法。
学生领取材料后开始制作,制作完毕后对桌上的液体尝试测量。
活动三:认识和使用量筒。师:刚才同学们制作的就是非精确版的量筒,这里有实验室用的标准量筒。请你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阅读量筒使用说明书,再让一位学生上台尝试测量,同伴提出改进意见。现在我们用标准量筒来测量刚才的水。学生使用量筒测量。接下去观察一些身边液体的容量,如牛奶、食用油、矿泉水等,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做有思想的科学课,再也不能懵懵懂懂地上课了,因为我已深知没有思想的课就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末,是不可成大器的,永远只是漂浮在河面的枯叶,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让我们的课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宏阔的教学视野,潜移默化中,我们得到了成长,学生得到了提升。
钱特一开讲就让我们思考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你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不足?我顺着钱特的问题,深入反思,优势谈不上,劣势却突出。教学能力跟科研能力相比,科研能力是我的短板;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相比,设计能力是我的弱项。是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应该自我更新关注,经常给自己提出挑战,经常否定自己,从特色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
钱特再三强调课要有思想。的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课有策略,缺思想。钱特提出要设计一堂课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我的课体现什么思想?二是我是如何体现的?如果能回答这两个问题,课有把握了,因为有了理念,才有策略,而且不同的理念就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我准备尝试着这样去做,让我的课具有思想,具有灵魂,充满生机。
最近我们培训班学员执教了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前四课。我们第四小组执教的是第四课《比较水的多少》。我们采用“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接力改进”的方法,首先观察一位老师的课。他的课基本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课前预热
桌子上放着四个杯子,第一只杯子装着水,让学生依次把水倒入下一个杯子,比一比谁既不把水洒出,速度又快。(请一男一女两位学生上台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倒水注意事项。
2.屏幕出示两瓶水,瓶子大小一样,水位高低不一样。问学生:哪瓶水多?为什么?
3?.屏幕再出示两瓶水,瓶子大小不一样,水位高度一样。问学生:哪瓶水多?为什么?
三、比较水的多少
1.观察桌上的三杯水,哪一杯多?
2.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小组讨论。
3.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
4.发下一个空杯子,学生倒水。
5.汇报交流。
四、自制量筒
1.1号杯比2号杯多多少?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尺子,学生测量,也有学生在杯子上画刻度。
3.用尺子量来量去,麻烦吗?该怎样做?杯子上好写吗?几毫米怎么解决?
4.学生练习。
5.交流汇报。
6.引入毫升概念。
(1)1厘米的水到底是多少?
(2)作比较:老师和这位女同学谁高?如果老师是100厘米,女同学是50厘米,相差多少?
(3)我们用毫升来表示水的多少。
五、认识和使用量筒
1.实验室里就有用来测量水多少的仪器,出示课件:量筒
2.出示各种量程不同的量筒。
3.量筒的用途指导。
(1)测量时量筒要放平。
(2)读数,出示三种读数方法,俯视和仰望对吗?读数会有什么变化?应该平视。
(3)规格:一大格相差多少?一小格是多少?
(4)看图读数。
4.学生测量。
5.整理器材。
六、拓展延伸
课外练习测量。
这堂课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课堂实施(下转第33页)(上接第35页)行如流水,自然流畅,适当引领,因材定教。尤其吸引眼球的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对倒水和如何倒水指导到位,为后续研究拓实了基础。在欣赏的同时,有些地方也值得反思。比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科学性,而且要精炼,指导过于到位,反而适得其反,占用了学生的探究时间,消耗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再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矛盾冲突,以此来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比较三瓶水,怎么办?1号杯比2号杯多多少,怎么解决?自己的量筒不准确,如何改进?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需要学生去探究。如果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巧设问题,激化矛盾,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还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改进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换个角度,进行尝试,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如此历练,在我们专业发展之路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基于专家的引领,决定尝试设计这一课。我想从上做有思想的科学课方面入手来尝试阐述我的观点。
我确定了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自主探究,发展思维。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作如下改进。
导入环节作以下调整:把投影改成实物展示,虽没有投影清楚直观,但是实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是把三瓶水换成两瓶水,探究材料更聚焦,可比性更强,操作更方便。
活动一:比较水的多少。当学生讨论交流比较两瓶水的方法后,把学生操作改成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师生共同介入,特别是倒水的技能——不能洒出水,倒完水要停留片刻等。这样一来,原教学设计中预热的环节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同时,节约了课堂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本课主要的探究活动——自制量筒。
活动二:自制量筒。如何把学生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如何激发学生自发探究、自主探究的动机,这是一个难点。这个活动的价值取向是让学生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解决的乐趣,尝试经历制作量筒的过程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基于此目标我这样设想。师:现在我把1号瓶子比2号瓶子多余的水用注射器抽取出来,这里就是1号比2号多余的液体。一般液体的多少用ml(毫升)或L(升)来表示,当然像水这样的液体,1L又等于1千克,我们还可以用千克、吨等表示液体的多少。现在要想知道这部分液体有多少ml(毫升)或L(升),有没有办法?
学生讨论
师:如果我给你们一支试管和已经知道多少毫升的水,(比如这里就有10毫升的水)你能把这支试管制作成可以用来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吗?
学生讨论方法。
学生领取材料后开始制作,制作完毕后对桌上的液体尝试测量。
活动三:认识和使用量筒。师:刚才同学们制作的就是非精确版的量筒,这里有实验室用的标准量筒。请你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阅读量筒使用说明书,再让一位学生上台尝试测量,同伴提出改进意见。现在我们用标准量筒来测量刚才的水。学生使用量筒测量。接下去观察一些身边液体的容量,如牛奶、食用油、矿泉水等,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做有思想的科学课,再也不能懵懵懂懂地上课了,因为我已深知没有思想的课就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末,是不可成大器的,永远只是漂浮在河面的枯叶,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让我们的课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宏阔的教学视野,潜移默化中,我们得到了成长,学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