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好玩”的思考
【作者】 赵慎然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四个大字。这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教师需要真正领悟教材资源,做到思路清晰,给学生提供好玩的材料,并注重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做幸福的教师,“数学好玩”值得我们不断反思研讨。
关键字:数学 好玩 乐趣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四个大字。当时看到这篇报道,不觉耳目一新,让人有一种顿悟而非三言两语所能言尽之感。有幸参加了2011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其中的“如何让数学好玩”这一研修专题,又一次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获得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数学真的好玩吗?
是的,数学好玩。还记得我曾经接触过一本《趣味数学》,其中的“漫话周期”、“抽屉原则”、“中国剩余定理”、“鸡兔同笼”等数学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我,记得我当时是一晚上就一口气读完了大多数的问题,几天就读完了,从此,数学的学习变成了一种需求,课下总会有一些同学围在身边一起探讨所谓的“难题”,成就感不言而喻,因为“难”而产生“美”,这种美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还有美滋滋的体验。有人说,学会了数学,也就学会了生活,一点不假。一个喜欢数学的人,就基本学会了自主学习,这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观察、思考能力,缜密的组织、表达能力,还有顽强的意志力、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都在潜移默化中滋生、完善了起来。
再看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这不是一个空洞的界定,而是饱含深意的诠释,“一切理念,不可能在一节课两节课中都体现出来,我们任重道远。”是啊,数学好玩,是“玩中学”的一次提升,人人都学会学习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堂数学课都让学生终生难忘,让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做幸福的教师和学生,这应该就是我们的追求吧?
那么,怎样让“数学好玩”呢?
数学好玩,不仅因为数学本身的无穷魅力,还会受到教师作为课堂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影响。因此,要想打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值得我们对这一专题进行深刻的反思研讨:
一是教师要真正领悟教材资源,做到思路清晰,给学生提供好玩的材料
教学不是把知识输给学生,也不是为学生的学习设立一个个“陷阱”,而是让学生真正解决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在获得成就感后,又会有一些新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玩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铅笔)”时,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拍乒乓球比赛,边拍边数数,看谁先拍到100下,学生很快地数出了100以内的数。接着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排队,并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每排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时学生情绪高昂,进行讨论、尝试,得出十个一排地进行排队比较简便,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的结论。他们在自我学习活动中都有收获,学得轻松愉快。
二是认知冲突的预设一定要让学生在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中,及时得到老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撑
我们不仅要注重优化教学方式,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玩。例如:教学“认识元、角、分(买文具)”时,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利用课外时间和父母一起到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小小文具店”的模拟生活情境,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一些文具:尺子、铅笔、橡皮、笔盒、作业本等,让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组员用准备好的“人民币”去尝试购买自己需要的文具。这样就真正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
三是倡导合作学习,智慧与情感共享,使学生在玩中灵活地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对知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更加广泛的探索空间,逐步引导他们活学、活用知识。
例:教学“估一估、量一量”,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尺子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测量,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合作探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的机会有限等缺陷,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是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分享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时鼓励,不断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发新书)”时,计算“19+18=?”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寻求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根据“凑十法”“多加的要减去”的规律,想出了十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哪种算法,我都予以肯定,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赏:以该生的姓名为此种算法命名为“×氏算法”,或是让“小老师”“小小发明家”将自己的算法介绍给大家等,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呈现愉悦和谐的合作气氛,学生各抒己见,兴致勃勃,积极发言,每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其乐融融,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趣,充分体验“玩数学”的乐趣,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挖掘,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内心的期待,打造高效课堂将不是一句套话、空话。想得多,不等于做得多;想得好,不等于做得好。我期待着每一节数学课,期待数学课上,能与学生一起享受探索数学奥秘带来的乐趣。做数学老师好,因为,数学好玩!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与文化.数学通报,2001.0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
[3]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关键字:数学 好玩 乐趣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四个大字。当时看到这篇报道,不觉耳目一新,让人有一种顿悟而非三言两语所能言尽之感。有幸参加了2011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其中的“如何让数学好玩”这一研修专题,又一次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获得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数学真的好玩吗?
是的,数学好玩。还记得我曾经接触过一本《趣味数学》,其中的“漫话周期”、“抽屉原则”、“中国剩余定理”、“鸡兔同笼”等数学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我,记得我当时是一晚上就一口气读完了大多数的问题,几天就读完了,从此,数学的学习变成了一种需求,课下总会有一些同学围在身边一起探讨所谓的“难题”,成就感不言而喻,因为“难”而产生“美”,这种美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还有美滋滋的体验。有人说,学会了数学,也就学会了生活,一点不假。一个喜欢数学的人,就基本学会了自主学习,这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观察、思考能力,缜密的组织、表达能力,还有顽强的意志力、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都在潜移默化中滋生、完善了起来。
再看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这不是一个空洞的界定,而是饱含深意的诠释,“一切理念,不可能在一节课两节课中都体现出来,我们任重道远。”是啊,数学好玩,是“玩中学”的一次提升,人人都学会学习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堂数学课都让学生终生难忘,让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做幸福的教师和学生,这应该就是我们的追求吧?
那么,怎样让“数学好玩”呢?
数学好玩,不仅因为数学本身的无穷魅力,还会受到教师作为课堂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影响。因此,要想打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值得我们对这一专题进行深刻的反思研讨:
一是教师要真正领悟教材资源,做到思路清晰,给学生提供好玩的材料
教学不是把知识输给学生,也不是为学生的学习设立一个个“陷阱”,而是让学生真正解决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在获得成就感后,又会有一些新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玩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铅笔)”时,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拍乒乓球比赛,边拍边数数,看谁先拍到100下,学生很快地数出了100以内的数。接着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排队,并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每排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时学生情绪高昂,进行讨论、尝试,得出十个一排地进行排队比较简便,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的结论。他们在自我学习活动中都有收获,学得轻松愉快。
二是认知冲突的预设一定要让学生在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中,及时得到老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撑
我们不仅要注重优化教学方式,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玩。例如:教学“认识元、角、分(买文具)”时,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利用课外时间和父母一起到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小小文具店”的模拟生活情境,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一些文具:尺子、铅笔、橡皮、笔盒、作业本等,让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组员用准备好的“人民币”去尝试购买自己需要的文具。这样就真正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
三是倡导合作学习,智慧与情感共享,使学生在玩中灵活地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对知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更加广泛的探索空间,逐步引导他们活学、活用知识。
例:教学“估一估、量一量”,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尺子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测量,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合作探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的机会有限等缺陷,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是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分享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时鼓励,不断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发新书)”时,计算“19+18=?”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寻求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根据“凑十法”“多加的要减去”的规律,想出了十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哪种算法,我都予以肯定,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赏:以该生的姓名为此种算法命名为“×氏算法”,或是让“小老师”“小小发明家”将自己的算法介绍给大家等,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呈现愉悦和谐的合作气氛,学生各抒己见,兴致勃勃,积极发言,每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其乐融融,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趣,充分体验“玩数学”的乐趣,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挖掘,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内心的期待,打造高效课堂将不是一句套话、空话。想得多,不等于做得多;想得好,不等于做得好。我期待着每一节数学课,期待数学课上,能与学生一起享受探索数学奥秘带来的乐趣。做数学老师好,因为,数学好玩!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与文化.数学通报,2001.0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
[3]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