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与“菌菇”共成长——拓展“喜阴植物角”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金燕莉
【机构】 钱塘帝景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自然角是幼儿直接接触大自然现象和发展探究精神的其中一个区域,同时在接触自然和现象的过程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我们结合“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在自然角的创设中,不仅考虑将其作为美化环境、供幼儿欣赏观察的场所,更多的考虑孩子们在自然角的管理中,关注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孩子们是否能随着自然角植物的变化而进行主动地参与和探索呢?自然角能够激发幼儿怎样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呢?我们国信嘉园幼儿园临时园区的自然角极为特殊,由于场地的局限性,我们的自然角是没有阳光的,所以我们独树一帜的开展了“喜阴自然角”的创设和开展。本文就目前我园区“喜阴自然角”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现在幼儿园自然角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梳理,然后以“菌菇成长记”这个较为成功的案例来阐述有关幼儿自主管理植物角模式的建构,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植物角种说明,怎么种,怎么管理,怎么记录,让幼儿真正成为自然角的决策者、搜索者、探索者、学习者。
关键词:喜阴自然角;菌菇成长基地;自主管理
一、课题的提出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它包含了科学、自然界等综合知识,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快乐小农夫”的愉悦,可以了解到自然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自然景观……这是一个孩子们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探究、快乐发现的魔幻区,这是一个满足孩子们好动、好看、好说天性的探索区,这是一个满足幼儿热爱科学的实验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参与,是孩子们的自主活动区。但是,在这里,也需要孩子们和我们的共同付出和努力,也需要我们的用心经营和自主参与。
目前自然角管理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种植的物品与季节性不相符合,种植物不易生长,幼儿不易观察。(自然角植物的投放千遍一律,选择一些容易发芽的豆类等,往往虽然发芽,但长不大,长不长,效果不明显。)问题二:种植物多以绿色植物为主,品种较为单一。(自然角中的植物多数是绿色的丝瓜、豆苗、黄瓜、南瓜等,易种植,但也常见,色彩单一,品种单一,无新意,幼儿缺乏观察兴趣)问题三:自然角缺少延续性。(自然角中的植物即便是有结果的,也都是收获一季,很少有能过冬,来年持续开花结果的,幼儿缺少对植物整个生长过程的持续观察。)我们貌似用心策划了,但孩子们却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的关注,有时孩子们在自然角所关注的内容却不是我们老师所要达到的目标,总是游离在外,我们总是在想如何能够让孩子们真正自主的参与到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中来,真正体现幼儿的自主快乐。
综合考虑上述问题,结合大班年龄特点与幼儿喜好,结合园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我们就以自然角“菌菇成长记”为例,开始了“喜阴自然角”的创设。通过提炼孩子们的想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种植,关注孩子们在在自然角中的自主参与,及时捕捉孩子们在自然角创设中的拓展和延伸情况,真正抱着“发现儿童,向儿童学习”的精神,尝试“自主”成长策略,真正激发幼儿在自然角中的自主参与和管理能力。
二、概念界定
1.“喜阴自然角”:喜阴类物体要求在适度隐蔽下方能生长良好,不能忍耐强烈的直射光线,生长期间一般要求有50%~80%隐蔽度的环境条件。它们多生长于林下及阴坡,常见的大部分为蕨类、兰科、苦苣苔科、凤梨科、天南星科、竹芋科及球海棠科等室内观叶植物。(由于我们国信嘉园幼儿园临时园区的自然角位于两个班级教室的中间,所以终日不见阳光,于是将我们的植物角命名为“喜阴自然角”。)
2.菌菇成长基地:菌菇(菌菇属真菌类,与动物、植物并称的物种,本次我们选用的菌菇包可以结果数次,适合持续观察。2.菌菇生长结果快、成熟早、繁殖易、周期短。3.菌菇管理容易,对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强。4.菌菇色彩独特)为主题的自然角——“菌菇成长基地”,意图打破以往自然角“一绿到底”的传统,和孩子们一起对菌菇进行种植管理,带给幼儿不同的种植体验。
3.“自主管理”:“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幼儿自主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幼儿通过意识与行为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心理状态。那么在我们的自然角的自主管理就是幼儿在开放的、内容丰富的、可自主选择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自由的选择、自主的进入、主动的和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大胆、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自主、自立、自信、善于创造。
三、研究原则
1.兴趣性原则:“菌菇成长基地”本着人人参与,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2.过程性原则:“菌菇成长基地”的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在与菌菇的生长过程中自主探索、积累经验,与菌菇共成长共互动的过程。
3.整合性原则:“菌菇成长基地”的创设中,充分利用家园合作和教育资源的多方整合,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四、“喜阴自然角”中幼儿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
任何一项教育只有以幼儿为主体、遵从幼儿的意愿、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自然角的创建尤应如此,因为自然角是属于幼儿的天地,而我们设置自然角的目的是为幼儿自己学习科学提供一个广阔天地,因此在内容的设置、材料的选择、形式的采用、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应以幼儿为主,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由教师来包办代替。只有这样的自然角才是真正属于幼儿的。
(一)幼儿自主决定内容的设置——决策者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跟着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孩子的发现、孩子的创造、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喜都是我们意外的收获,支持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各种讨论,并运用于实践中,很多时候一些奇思妙想正是源于孩子们生活中的发现和兴趣。以往我们的自然角都是种植黄瓜、丝瓜、四季豆之类的绿色植物,呈现的是一片绿色,何不来场革新,也许,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实录一:在自然角的创设过程中,我首先和孩子们阐明了我们自然角的特点“喜阴”,孩子们立马发问:“金老师,什么叫‘喜阴’自然角?”我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原因,于是乎孩子们忙开了:有翻阅图书的,有让爸爸妈妈查阅电脑的,还有孩子们通过电视和自身经验的,找出了很多喜阴的植物,那么我们到底种什么呢?大家争论不休,作为教师的我就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孩子们来进行投票,最终决定了来种“菌菇”!
以往自然角创设,老师想法设法让孩子喜欢去那里,主动去管理,但却忽略了创设之初,孩子们对这个自然角的了解和兴趣投入。事实上,孩子们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关注,并运用生活的经验支持自己的发现,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事物的发生发展,学会主动经营。既然决定种菌菇了,孩子们到处去收集材料,了解了如何照顾菌菇,菌菇生长在哪里等等成为了他们每天讨论的话题。孩子根据自己的发现去进行探究、尝试,激发他们自主参与、自主投入对菌菇的了解,并引发孩子们更多自主经营的活动。因此,在这样一个自然角主题的产生过程中,自始至终把自主权留给孩子,通过孩子们的眼睛,透过他们的心灵去发现、产生的种植愿望,是孩子们真心愿意去尝试和探索的。
(二)幼儿自主决定材料的选择——搜索者
对于初次尝试种植菌菇的我们来说,每走一步都像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和孩子一起发动各种资源,收集了解有关菌菇的种植和养护方式,多途径的选购材料。《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育过程和家长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家长在孩子们高涨的热情带动下,也为我们的“菌菇成长基地”贡献力量,为我们方便快捷地购买到10个不同品种的菌菇包。在整个准备阶段中,每个孩子都积极投入和参与,为我们的“菌菇成长基地”发挥着自己小小的力量。自然角有丰富的实验操作材料,如何选择、运用这些材料, 都由幼儿自己决定。
实录二:菌菇包来了,小朋友们赶紧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种进土里,两天过去了,情况依旧没有好转,菌菇奄奄一息,一点也没有要发芽的样子。困难面前,更是激发了孩子们想要救活菌菇宝宝的积极性,纷纷回家找资料,向爸爸妈妈和专家请教。桐桐了解到:菌菇包在途中大量流失水分,直接种到土里是养不活的。细心的乐乐小朋友从爱好种植的爸爸那里了解到浸泡时只能将菌菇包的根须泡在水里,如果整个根部都浸泡下去会烂根的。于是,我们赶紧将菌菇包从土里移出,放入水中浸泡,不同方法的尝试,孩子们的探究行为更加主动。
在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遇到困难。然而困难来了,孩子们没有退缩,反而更激发了他们想要探究的激情。孩子们自发的开始协商如何进行菌菇的种植和养护,与同伴、家长、老师一起合作,有的孩子去请教了专家,了解和掌握有关菌菇的种植技巧和方法;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到菌菇种植需要的土质、环境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寻求帮助,由于都是孩子们自发、自主地的行为,孩子们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种植中,及时调整养护方式,成为快乐护苗的小农夫。如,是种土里、沙子里, 还是水里? 是用花盘,还是用果冻盒、大碗面盒、玻璃瓶种? 是放在朝阳的窗台还是放在北窗台? 幼儿通过自己的比对、选择、操作,获得的知识更牢固, 经验也更丰富。
(三)幼儿自主决定形式的采用——探索者
●参与植物角活动的时间。
引导幼儿动手创设布置自己喜爱的植物角, 并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幼儿除了每天晨间来园、午餐后、下午离园时可自由观察探究外, 每周区域活动至少有两次到自然角活动的时间, 还要做好活动记录,以激发他们对于喜欢菌菇,希望时刻看到并照顾菌菇提供保障。
●制定护理规则。
对于班级“菌菇宝宝”, 我们还采用“领养” 的方式包干给小组和个人, 由幼儿自行照顾它们的“生活起居”, 激发了幼儿观察、探究和管理的热情。植物角就必须有规则,那么我们这次的规则也是孩子们通过讨论制定出来,为“菌菇宝宝”量身定制的。
(1)分组进行“菌菇宝宝”的护理,为自己的“菌菇宝宝”取名字,设计自己的记录本。
(2)以轮流的方式来照顾“菌菇宝宝”,轮到的小朋友要给菌菇喝喝水,要把“菌菇宝宝”的变化在记录本上表现出来。
(3)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菌菇宝宝”,和“菌菇宝宝”说说话,但是不能摸,也不能去摘。
为了实现让幼儿自己组建自然角的目标,我们从“菌菇宝宝”的确定,到记录本的制作,护养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协作完成,每小组自行讨论商量分配任务,有的幼儿负责绘画制作标签,有的幼儿负责制作小组标牌,有的幼儿记录“菌菇”宝宝的变化。幼儿在观察中学会了爱植物,观察力方面的进步特别明显,以前他们从来不会去主动地去观察一些动物、植物之类的,现在他们都能主动地去观察,不但在幼儿园观察,回家也去观察。而且还会学习照顾、护理、认识、记录自然角内的东西。当然老师在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给与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多变的养护方式。
(1)学会照顾菌菇的方法,菌菇终于发芽了。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活动场所。在那里,孩子们通过悉心的料理和观察,可以看到菌菇发芽,长出了许多的小菌菇,孩子们为自己的“菌菇宝宝”发了芽而感到喜悦和骄傲。
*为“菌菇宝宝”剪洞洞,让菌菇能够呼吸。
*为“菌菇宝宝”安个家,让菌菇有个依靠。
*为“菌菇宝宝”浇浇水,让菌菇能够多喝水,快长大。
*为“菌菇宝宝”穿件衣,让菌菇能够保湿水分。
(2)经过孩子们悉心的照顾,菌菇终于长大了。
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运用知识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植物角管理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植物角的亲近感,也影响到日后对植物角的关注度。因为菌菇是孩子们真心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所以孩子们在照顾菌菇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份耐心、责任心和主动心。菌菇也没有辜负孩子们的期望,很快地就长大了,可能有的菌菇长得很茂盛;有的菌菇可能是独树一帜;有的菌菇发散性成长;有的菌菇是圆圈式疏密地长,可是这都不妨碍孩子们收获快乐,收获幸福,收获团队合作的预约,收获大自然的馈赠。
实录三:长假回来,菌菇蔫了,于是拯救菌菇大行动开始了——菌菇大搬家。当孩子们主动提出要拯救菌菇,因为小朋友们已经了解到菌菇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我予以的支持,作为老师,我们要放手,并充分的引导、指导,积极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地去探索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什么是他们要用的,自己决定做什么,在创设活动中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自然进行互动。孩子们通过讨论决定让部分菌菇搬进了“营养大棚”——就是把大的保鲜袋套在菌菇的框外面,以保证菌菇有足够的水分;部分菌菇搬进“豪华蘑菇房”——就是用遮阳布把菌菇盖起来,以保证菌菇足够的阴暗。两组小朋友还说要比试鄙视,看看住在哪种房子里的菌菇长得更好,这不,比较实验就自然而然的开展起来了。过了几天,我们的菌菇终于又死灰复燃了,孩子们兴奋不已。
有时,则为管理不慎,花草枯黄而伤心,体验失败的焦灼。这一切为孩子们增添了童趣,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好奇心。同时通过管理,学到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萌发了对菌菇的爱怜之心,陶冶了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虽然孩子们的管理比老师的要差,但我想更多的是孩子参与了。
(4)收获胜利的果实,让孩子们彻底爱上菌菇,爱上我们的“喜阴自然角”。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运用知识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自然角设创设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自然角的亲近感,也影响到日后对自然角的关注度。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孩子自己做的,自己想的,自己去发现探索的世界,就能极大的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拿出来运用。
(四)幼儿自主决定记录过程——学习者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大胆记录下自己在菌菇的生长过程和他们在植物角里的活动结果。他们的记录方法很多, 有简单文字式、图画式、图文并茂式、 照片式、剪贴式、拼贴式等; 表现方法也很丰富: 有制作成小图书, 直接插在花盘中,墙面纸袋抽拉式等,不过最终都藏进了我们统一的记录本里。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持久的观察能力,我们为幼儿设计、准备了“菌菇成长”记录本。一开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提供材料并作观察记录,如:全组幼儿一起负责照料,每天点心后吃的最快的孩子总是不忘取来一边观察、一边用稚气的笔画记录下他们眼中的细小变化。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此项活动。孩子们将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甚至死亡情况都及时记录下来。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孩子们会把自己和菌菇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及时记录下来。同时一些照料工作在孩子们看来已经是每天自然而然会想到去完成的一件事,管理“菌菇成长基地”也变得更自主,他们不再像刚开始时不知道该为菌菇做些什么和怎么做,观察、记录、照料……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和得心应手。孩子们的种植体验越来越丰富,种植兴趣越来越浓厚,孩子会追着问“老师,下一次什么时候再种菌菇啊,我们要种得更好。” 通过快乐小农夫的“自主管理”,孩子们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尝试,形成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观察反思中进行思考,自主地与同伴分享收获、跟进调整,及时记录的管理过程,真正成为了自然角的小主人。
五、体验与成效
在“菌菇成长基地”的创设过程中我们放手让幼儿创设自己的“小基地”,决定自己观察和管理的方式,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观察、种植、照顾菌菇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提高;在与同伴交往、合作、分享的过程中,合作分享能力得到提高;在收集菌菇生长信息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与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孩子们真正主动地接近和走进了自然角,积极、投入、自主参与的同时,乐在其中!
(一)“自主管理”策略,做主动跟随的快乐小农夫
“菌菇成长基地”的创设过程中,在菌菇的每一次生长变化时,幼儿有重点的对菌菇做了较为仔细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并根据菌菇的生理变化,初步掌握菌菇发芽、生长、结果等规律。由于整个种植过程幼儿都是全程参与,主动性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而这种主动参与、经营的管理方式又激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可见自然角的管理只有通过幼儿自己参与设计、动手创造的环境才能引起极大的兴趣,使其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激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自然角的主人。
(二)“自主管理”策略,做主动分析的快乐小农夫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幼儿在种植菌菇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孩子们开始寻找问题的原因,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阶段我们是怎么照顾菌菇的?幼儿自主总结和分析照顾菌菇的相关经验。经过这样的阶段性小结和分析,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菌菇在生长中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巩固和提升了孩子们的认知经验。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和验证,通过主动地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自己得出结论。而这种主动探究、分析又激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
(三)“自主管理“策略,做主动记录的快乐小农夫
通过孩子们的精心照顾和管理,种植物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孩子们的自主记录模式也会随之不断丰富。记录本上出现图画、数字或文字的多形式记录;记录时间更加规范,三天记录一次和有特别变化时及时记录;记录介绍更加具体;记录内容呈现多样化。孩子们自发形成的各种记录方式,生动有趣,孩子们在记录的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同时在这种自主探索的模式中,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对数学、语言表达、思维等方面的整合发展。
自然角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是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如何让这扇窗外的风景引人入胜、美丽迷人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思考,把自然角真正还给孩子,就一定能发挥自然角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俊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
【2】刘占兰主编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 陈帼眉主编 《幼儿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4】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戴维.P.韦卡特著 《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
【6】教育教学论坛·下旬《幼儿园自然角管理方法"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0年第11期
关键词:喜阴自然角;菌菇成长基地;自主管理
一、课题的提出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它包含了科学、自然界等综合知识,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快乐小农夫”的愉悦,可以了解到自然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自然景观……这是一个孩子们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探究、快乐发现的魔幻区,这是一个满足孩子们好动、好看、好说天性的探索区,这是一个满足幼儿热爱科学的实验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参与,是孩子们的自主活动区。但是,在这里,也需要孩子们和我们的共同付出和努力,也需要我们的用心经营和自主参与。
目前自然角管理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种植的物品与季节性不相符合,种植物不易生长,幼儿不易观察。(自然角植物的投放千遍一律,选择一些容易发芽的豆类等,往往虽然发芽,但长不大,长不长,效果不明显。)问题二:种植物多以绿色植物为主,品种较为单一。(自然角中的植物多数是绿色的丝瓜、豆苗、黄瓜、南瓜等,易种植,但也常见,色彩单一,品种单一,无新意,幼儿缺乏观察兴趣)问题三:自然角缺少延续性。(自然角中的植物即便是有结果的,也都是收获一季,很少有能过冬,来年持续开花结果的,幼儿缺少对植物整个生长过程的持续观察。)我们貌似用心策划了,但孩子们却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的关注,有时孩子们在自然角所关注的内容却不是我们老师所要达到的目标,总是游离在外,我们总是在想如何能够让孩子们真正自主的参与到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中来,真正体现幼儿的自主快乐。
综合考虑上述问题,结合大班年龄特点与幼儿喜好,结合园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我们就以自然角“菌菇成长记”为例,开始了“喜阴自然角”的创设。通过提炼孩子们的想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种植,关注孩子们在在自然角中的自主参与,及时捕捉孩子们在自然角创设中的拓展和延伸情况,真正抱着“发现儿童,向儿童学习”的精神,尝试“自主”成长策略,真正激发幼儿在自然角中的自主参与和管理能力。
二、概念界定
1.“喜阴自然角”:喜阴类物体要求在适度隐蔽下方能生长良好,不能忍耐强烈的直射光线,生长期间一般要求有50%~80%隐蔽度的环境条件。它们多生长于林下及阴坡,常见的大部分为蕨类、兰科、苦苣苔科、凤梨科、天南星科、竹芋科及球海棠科等室内观叶植物。(由于我们国信嘉园幼儿园临时园区的自然角位于两个班级教室的中间,所以终日不见阳光,于是将我们的植物角命名为“喜阴自然角”。)
2.菌菇成长基地:菌菇(菌菇属真菌类,与动物、植物并称的物种,本次我们选用的菌菇包可以结果数次,适合持续观察。2.菌菇生长结果快、成熟早、繁殖易、周期短。3.菌菇管理容易,对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强。4.菌菇色彩独特)为主题的自然角——“菌菇成长基地”,意图打破以往自然角“一绿到底”的传统,和孩子们一起对菌菇进行种植管理,带给幼儿不同的种植体验。
3.“自主管理”:“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幼儿自主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幼儿通过意识与行为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心理状态。那么在我们的自然角的自主管理就是幼儿在开放的、内容丰富的、可自主选择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自由的选择、自主的进入、主动的和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大胆、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自主、自立、自信、善于创造。
三、研究原则
1.兴趣性原则:“菌菇成长基地”本着人人参与,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2.过程性原则:“菌菇成长基地”的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在与菌菇的生长过程中自主探索、积累经验,与菌菇共成长共互动的过程。
3.整合性原则:“菌菇成长基地”的创设中,充分利用家园合作和教育资源的多方整合,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四、“喜阴自然角”中幼儿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
任何一项教育只有以幼儿为主体、遵从幼儿的意愿、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自然角的创建尤应如此,因为自然角是属于幼儿的天地,而我们设置自然角的目的是为幼儿自己学习科学提供一个广阔天地,因此在内容的设置、材料的选择、形式的采用、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应以幼儿为主,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由教师来包办代替。只有这样的自然角才是真正属于幼儿的。
(一)幼儿自主决定内容的设置——决策者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跟着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孩子的发现、孩子的创造、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喜都是我们意外的收获,支持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各种讨论,并运用于实践中,很多时候一些奇思妙想正是源于孩子们生活中的发现和兴趣。以往我们的自然角都是种植黄瓜、丝瓜、四季豆之类的绿色植物,呈现的是一片绿色,何不来场革新,也许,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实录一:在自然角的创设过程中,我首先和孩子们阐明了我们自然角的特点“喜阴”,孩子们立马发问:“金老师,什么叫‘喜阴’自然角?”我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原因,于是乎孩子们忙开了:有翻阅图书的,有让爸爸妈妈查阅电脑的,还有孩子们通过电视和自身经验的,找出了很多喜阴的植物,那么我们到底种什么呢?大家争论不休,作为教师的我就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孩子们来进行投票,最终决定了来种“菌菇”!
以往自然角创设,老师想法设法让孩子喜欢去那里,主动去管理,但却忽略了创设之初,孩子们对这个自然角的了解和兴趣投入。事实上,孩子们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关注,并运用生活的经验支持自己的发现,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事物的发生发展,学会主动经营。既然决定种菌菇了,孩子们到处去收集材料,了解了如何照顾菌菇,菌菇生长在哪里等等成为了他们每天讨论的话题。孩子根据自己的发现去进行探究、尝试,激发他们自主参与、自主投入对菌菇的了解,并引发孩子们更多自主经营的活动。因此,在这样一个自然角主题的产生过程中,自始至终把自主权留给孩子,通过孩子们的眼睛,透过他们的心灵去发现、产生的种植愿望,是孩子们真心愿意去尝试和探索的。
(二)幼儿自主决定材料的选择——搜索者
对于初次尝试种植菌菇的我们来说,每走一步都像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和孩子一起发动各种资源,收集了解有关菌菇的种植和养护方式,多途径的选购材料。《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育过程和家长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家长在孩子们高涨的热情带动下,也为我们的“菌菇成长基地”贡献力量,为我们方便快捷地购买到10个不同品种的菌菇包。在整个准备阶段中,每个孩子都积极投入和参与,为我们的“菌菇成长基地”发挥着自己小小的力量。自然角有丰富的实验操作材料,如何选择、运用这些材料, 都由幼儿自己决定。
实录二:菌菇包来了,小朋友们赶紧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种进土里,两天过去了,情况依旧没有好转,菌菇奄奄一息,一点也没有要发芽的样子。困难面前,更是激发了孩子们想要救活菌菇宝宝的积极性,纷纷回家找资料,向爸爸妈妈和专家请教。桐桐了解到:菌菇包在途中大量流失水分,直接种到土里是养不活的。细心的乐乐小朋友从爱好种植的爸爸那里了解到浸泡时只能将菌菇包的根须泡在水里,如果整个根部都浸泡下去会烂根的。于是,我们赶紧将菌菇包从土里移出,放入水中浸泡,不同方法的尝试,孩子们的探究行为更加主动。
在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遇到困难。然而困难来了,孩子们没有退缩,反而更激发了他们想要探究的激情。孩子们自发的开始协商如何进行菌菇的种植和养护,与同伴、家长、老师一起合作,有的孩子去请教了专家,了解和掌握有关菌菇的种植技巧和方法;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到菌菇种植需要的土质、环境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寻求帮助,由于都是孩子们自发、自主地的行为,孩子们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种植中,及时调整养护方式,成为快乐护苗的小农夫。如,是种土里、沙子里, 还是水里? 是用花盘,还是用果冻盒、大碗面盒、玻璃瓶种? 是放在朝阳的窗台还是放在北窗台? 幼儿通过自己的比对、选择、操作,获得的知识更牢固, 经验也更丰富。
(三)幼儿自主决定形式的采用——探索者
●参与植物角活动的时间。
引导幼儿动手创设布置自己喜爱的植物角, 并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幼儿除了每天晨间来园、午餐后、下午离园时可自由观察探究外, 每周区域活动至少有两次到自然角活动的时间, 还要做好活动记录,以激发他们对于喜欢菌菇,希望时刻看到并照顾菌菇提供保障。
●制定护理规则。
对于班级“菌菇宝宝”, 我们还采用“领养” 的方式包干给小组和个人, 由幼儿自行照顾它们的“生活起居”, 激发了幼儿观察、探究和管理的热情。植物角就必须有规则,那么我们这次的规则也是孩子们通过讨论制定出来,为“菌菇宝宝”量身定制的。
(1)分组进行“菌菇宝宝”的护理,为自己的“菌菇宝宝”取名字,设计自己的记录本。
(2)以轮流的方式来照顾“菌菇宝宝”,轮到的小朋友要给菌菇喝喝水,要把“菌菇宝宝”的变化在记录本上表现出来。
(3)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菌菇宝宝”,和“菌菇宝宝”说说话,但是不能摸,也不能去摘。
为了实现让幼儿自己组建自然角的目标,我们从“菌菇宝宝”的确定,到记录本的制作,护养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协作完成,每小组自行讨论商量分配任务,有的幼儿负责绘画制作标签,有的幼儿负责制作小组标牌,有的幼儿记录“菌菇”宝宝的变化。幼儿在观察中学会了爱植物,观察力方面的进步特别明显,以前他们从来不会去主动地去观察一些动物、植物之类的,现在他们都能主动地去观察,不但在幼儿园观察,回家也去观察。而且还会学习照顾、护理、认识、记录自然角内的东西。当然老师在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给与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多变的养护方式。
(1)学会照顾菌菇的方法,菌菇终于发芽了。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活动场所。在那里,孩子们通过悉心的料理和观察,可以看到菌菇发芽,长出了许多的小菌菇,孩子们为自己的“菌菇宝宝”发了芽而感到喜悦和骄傲。
*为“菌菇宝宝”剪洞洞,让菌菇能够呼吸。
*为“菌菇宝宝”安个家,让菌菇有个依靠。
*为“菌菇宝宝”浇浇水,让菌菇能够多喝水,快长大。
*为“菌菇宝宝”穿件衣,让菌菇能够保湿水分。
(2)经过孩子们悉心的照顾,菌菇终于长大了。
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运用知识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植物角管理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植物角的亲近感,也影响到日后对植物角的关注度。因为菌菇是孩子们真心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所以孩子们在照顾菌菇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份耐心、责任心和主动心。菌菇也没有辜负孩子们的期望,很快地就长大了,可能有的菌菇长得很茂盛;有的菌菇可能是独树一帜;有的菌菇发散性成长;有的菌菇是圆圈式疏密地长,可是这都不妨碍孩子们收获快乐,收获幸福,收获团队合作的预约,收获大自然的馈赠。
实录三:长假回来,菌菇蔫了,于是拯救菌菇大行动开始了——菌菇大搬家。当孩子们主动提出要拯救菌菇,因为小朋友们已经了解到菌菇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我予以的支持,作为老师,我们要放手,并充分的引导、指导,积极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地去探索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什么是他们要用的,自己决定做什么,在创设活动中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自然进行互动。孩子们通过讨论决定让部分菌菇搬进了“营养大棚”——就是把大的保鲜袋套在菌菇的框外面,以保证菌菇有足够的水分;部分菌菇搬进“豪华蘑菇房”——就是用遮阳布把菌菇盖起来,以保证菌菇足够的阴暗。两组小朋友还说要比试鄙视,看看住在哪种房子里的菌菇长得更好,这不,比较实验就自然而然的开展起来了。过了几天,我们的菌菇终于又死灰复燃了,孩子们兴奋不已。
有时,则为管理不慎,花草枯黄而伤心,体验失败的焦灼。这一切为孩子们增添了童趣,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好奇心。同时通过管理,学到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萌发了对菌菇的爱怜之心,陶冶了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虽然孩子们的管理比老师的要差,但我想更多的是孩子参与了。
(4)收获胜利的果实,让孩子们彻底爱上菌菇,爱上我们的“喜阴自然角”。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运用知识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自然角设创设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自然角的亲近感,也影响到日后对自然角的关注度。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孩子自己做的,自己想的,自己去发现探索的世界,就能极大的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拿出来运用。
(四)幼儿自主决定记录过程——学习者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大胆记录下自己在菌菇的生长过程和他们在植物角里的活动结果。他们的记录方法很多, 有简单文字式、图画式、图文并茂式、 照片式、剪贴式、拼贴式等; 表现方法也很丰富: 有制作成小图书, 直接插在花盘中,墙面纸袋抽拉式等,不过最终都藏进了我们统一的记录本里。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持久的观察能力,我们为幼儿设计、准备了“菌菇成长”记录本。一开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提供材料并作观察记录,如:全组幼儿一起负责照料,每天点心后吃的最快的孩子总是不忘取来一边观察、一边用稚气的笔画记录下他们眼中的细小变化。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此项活动。孩子们将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甚至死亡情况都及时记录下来。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孩子们会把自己和菌菇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及时记录下来。同时一些照料工作在孩子们看来已经是每天自然而然会想到去完成的一件事,管理“菌菇成长基地”也变得更自主,他们不再像刚开始时不知道该为菌菇做些什么和怎么做,观察、记录、照料……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和得心应手。孩子们的种植体验越来越丰富,种植兴趣越来越浓厚,孩子会追着问“老师,下一次什么时候再种菌菇啊,我们要种得更好。” 通过快乐小农夫的“自主管理”,孩子们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尝试,形成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观察反思中进行思考,自主地与同伴分享收获、跟进调整,及时记录的管理过程,真正成为了自然角的小主人。
五、体验与成效
在“菌菇成长基地”的创设过程中我们放手让幼儿创设自己的“小基地”,决定自己观察和管理的方式,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观察、种植、照顾菌菇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提高;在与同伴交往、合作、分享的过程中,合作分享能力得到提高;在收集菌菇生长信息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与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孩子们真正主动地接近和走进了自然角,积极、投入、自主参与的同时,乐在其中!
(一)“自主管理”策略,做主动跟随的快乐小农夫
“菌菇成长基地”的创设过程中,在菌菇的每一次生长变化时,幼儿有重点的对菌菇做了较为仔细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并根据菌菇的生理变化,初步掌握菌菇发芽、生长、结果等规律。由于整个种植过程幼儿都是全程参与,主动性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而这种主动参与、经营的管理方式又激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可见自然角的管理只有通过幼儿自己参与设计、动手创造的环境才能引起极大的兴趣,使其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激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自然角的主人。
(二)“自主管理”策略,做主动分析的快乐小农夫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幼儿在种植菌菇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孩子们开始寻找问题的原因,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阶段我们是怎么照顾菌菇的?幼儿自主总结和分析照顾菌菇的相关经验。经过这样的阶段性小结和分析,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菌菇在生长中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巩固和提升了孩子们的认知经验。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和验证,通过主动地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自己得出结论。而这种主动探究、分析又激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
(三)“自主管理“策略,做主动记录的快乐小农夫
通过孩子们的精心照顾和管理,种植物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孩子们的自主记录模式也会随之不断丰富。记录本上出现图画、数字或文字的多形式记录;记录时间更加规范,三天记录一次和有特别变化时及时记录;记录介绍更加具体;记录内容呈现多样化。孩子们自发形成的各种记录方式,生动有趣,孩子们在记录的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同时在这种自主探索的模式中,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对数学、语言表达、思维等方面的整合发展。
自然角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是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如何让这扇窗外的风景引人入胜、美丽迷人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思考,把自然角真正还给孩子,就一定能发挥自然角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俊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
【2】刘占兰主编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 陈帼眉主编 《幼儿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4】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戴维.P.韦卡特著 《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
【6】教育教学论坛·下旬《幼儿园自然角管理方法"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