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谈班级主题班会开展问题
【作者】 张前龙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主题班会是班会的高级形式,是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主题班会的开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部分班主任忽视了主题班会的开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主题班会 策略与方法
主题班会是班会的高级形式或高级形态,是更高层次的班会,既是班级文化活动,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现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主题班会的形式
对于主题班会的含义,传统的解释:“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集体成员全体会议。”今天人们通常把它理解为“在一定阶段围绕某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这两种解读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主题班会的不同认识,虽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没有把主题班会与班会真正地区分开来。对于主题班会,李镇西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如果把主题班会仅仅理解成‘全体会议’,绝对不全面——若是班主任把主题班会开成了‘会议’,那么教育者所期待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的。其实,在我看来,主题班会应该是班级‘活动’而不是‘会议’。这种活动不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全员参与。特别还要说明的是,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来自于学生,或者至少应该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这样的主题班会是最高层次上的班会,是班级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活动。
主题班会有三种形式:一是围绕主题,几乎没有学生参与的班会。这是主题班会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多数班主任所采用的方式。这样的主题班会在陈述事实和分析道理上有一定的优势,是浅层次的班级文化活动,长期坚持会取得不同于常规班会的教育效果。二是围绕主题,学生有所参与的班会。在这样的主题班会中以班主任分析事理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如班主任请部分学生谈谈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者让几个学生登台表演,或进行一定限度的集体讨论等。这样的主题班会有了一定程度的学生参与,是较高层次的班级文化活动,其教育效果要好于浅层次的主题班会。三是围绕主题,学生全员参与的班会。这样的主题班会不仅有着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宗旨,而且有着特定的组织程序、活动过程和活动后的反思总结等。这是最高层次上的主题班会,能够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其教育影响既广泛全面,又深远持久。但开展这样的主题班会往往要占用班主任和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决定了该种形式的主题班会的开展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滥。
三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各有其优劣,这就要求班主任应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将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交替进行,以便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主题班会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主题班会开展的意义
主题班会特别是最高层次主题班会的适当开展对于班集体建设、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主题班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不拘一格,是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是寓教于乐的集体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活动后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现集体教育与个体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修养的加强。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参与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增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班主任、授课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形成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有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高。主题班会是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对班主任的多种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班主任之所以不愿意开展主题班会,是因为他们视野狭窄,目光短浅,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较差,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开展,怕活动出现问题,更担心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失去威信和影响力,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存在欠缺。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形成并得到提高的,离开实践活动,难以有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班主任应勇于接受挑战,克服畏难心理,知难而进,大胆尝试,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不断改进,假以时日,则能够促进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局部影响全局,局部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学校整体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主题班会的有效开展,能够影响和带动临近班级主题班会的开展,从而逐步扩大其影响,最终唤醒其他班主任沉睡的意识。班主任主题班会意识一旦觉醒,则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将会推动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经验表明,自下而上的推动通常比自上而下的推行更有效,从局部开始的主题班会或班级文化建设往往更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或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主题班会开展的策略
为提高主题班会特别是最高层次主题班会开展的有效性,班主任应遵循一定原则,按照一定要求,科学设计主题班会,并精心组织,以确保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为此,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原则。班主任在设计主题班会时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主题班会的选题与设计要以育人为核心,既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要让全体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主题班会要凸显其育人功能、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主题的确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引入时代活水,突出时代性,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三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主题班会设计要从班级教育和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合理的兴趣爱好,着力解决其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既不要盲目跟风,又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能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而要注重科学性,突出实效性。四是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由于主题班会的选题、设计和开展需要占用班主任和学生的大量时间,消耗大量的精力,因此主题班会应严格控制。次数宜少不宜多,内容宜精不易滥。如果主题班会开展过于频繁和密集,那么不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加重师生负担,即使勉强为之,往往草草收场,难见成效,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做事虎头蛇尾的不良习惯。
明确要求:班主任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同时,应明确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的要求,为此,班主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应做到:一是增强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班主任对每个学期需要开展的主题班会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二是重视活动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新颖而又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和热情,这是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三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主题班会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和积极主动的全程参与,就没有主题班会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班主任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遵循程序。主题班会设计程序,也就是主题班会活动的操作流程。离开合理的程序,活动开展往往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因此班主任应指导学生遵循着一定的程序:第一步是合理选择主题。按照上述原则和要求,师生共同确定符合基本要求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课题。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亲情教育,可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等。第二步是明确设计背景。班主任在确定主题后应向学生分析说明选择该主题的缘由和活动开展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其道理,增强参与的自觉性。第三步是确定教育目标。班主任不仅要分析活动开展的原因,而且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活动开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增强活动开展的目的性。第四步是各自准备。班主任应指导组织者对活动参与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学生、班主任或家长和教师代表或专家学者等事先各自要做的准备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第五步是活动过程。活动组织者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和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如同演话剧一般,一幕一幕地依次有序进行。活动期间,班主任既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离开活动现场,而应与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其中,必要时予以激励、协调和指导,以确保活动有序开展。第六步是总结反思。反思总结是活动的最后环节。活动结束后班主任、组织者和学生都要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主题班会特别是最高层次主题班会的开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当地开展主题班会,特别是最高层次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题班会 策略与方法
主题班会是班会的高级形式或高级形态,是更高层次的班会,既是班级文化活动,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现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主题班会的形式
对于主题班会的含义,传统的解释:“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集体成员全体会议。”今天人们通常把它理解为“在一定阶段围绕某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这两种解读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主题班会的不同认识,虽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没有把主题班会与班会真正地区分开来。对于主题班会,李镇西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如果把主题班会仅仅理解成‘全体会议’,绝对不全面——若是班主任把主题班会开成了‘会议’,那么教育者所期待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的。其实,在我看来,主题班会应该是班级‘活动’而不是‘会议’。这种活动不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全员参与。特别还要说明的是,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来自于学生,或者至少应该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这样的主题班会是最高层次上的班会,是班级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活动。
主题班会有三种形式:一是围绕主题,几乎没有学生参与的班会。这是主题班会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多数班主任所采用的方式。这样的主题班会在陈述事实和分析道理上有一定的优势,是浅层次的班级文化活动,长期坚持会取得不同于常规班会的教育效果。二是围绕主题,学生有所参与的班会。在这样的主题班会中以班主任分析事理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如班主任请部分学生谈谈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者让几个学生登台表演,或进行一定限度的集体讨论等。这样的主题班会有了一定程度的学生参与,是较高层次的班级文化活动,其教育效果要好于浅层次的主题班会。三是围绕主题,学生全员参与的班会。这样的主题班会不仅有着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宗旨,而且有着特定的组织程序、活动过程和活动后的反思总结等。这是最高层次上的主题班会,能够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其教育影响既广泛全面,又深远持久。但开展这样的主题班会往往要占用班主任和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决定了该种形式的主题班会的开展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滥。
三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各有其优劣,这就要求班主任应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将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交替进行,以便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主题班会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主题班会开展的意义
主题班会特别是最高层次主题班会的适当开展对于班集体建设、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主题班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不拘一格,是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是寓教于乐的集体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活动后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现集体教育与个体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修养的加强。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参与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增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班主任、授课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形成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有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高。主题班会是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对班主任的多种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班主任之所以不愿意开展主题班会,是因为他们视野狭窄,目光短浅,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较差,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开展,怕活动出现问题,更担心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失去威信和影响力,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存在欠缺。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形成并得到提高的,离开实践活动,难以有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班主任应勇于接受挑战,克服畏难心理,知难而进,大胆尝试,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不断改进,假以时日,则能够促进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局部影响全局,局部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学校整体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主题班会的有效开展,能够影响和带动临近班级主题班会的开展,从而逐步扩大其影响,最终唤醒其他班主任沉睡的意识。班主任主题班会意识一旦觉醒,则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将会推动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经验表明,自下而上的推动通常比自上而下的推行更有效,从局部开始的主题班会或班级文化建设往往更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或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主题班会开展的策略
为提高主题班会特别是最高层次主题班会开展的有效性,班主任应遵循一定原则,按照一定要求,科学设计主题班会,并精心组织,以确保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为此,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原则。班主任在设计主题班会时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主题班会的选题与设计要以育人为核心,既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要让全体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主题班会要凸显其育人功能、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主题的确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引入时代活水,突出时代性,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三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主题班会设计要从班级教育和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合理的兴趣爱好,着力解决其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既不要盲目跟风,又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能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而要注重科学性,突出实效性。四是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由于主题班会的选题、设计和开展需要占用班主任和学生的大量时间,消耗大量的精力,因此主题班会应严格控制。次数宜少不宜多,内容宜精不易滥。如果主题班会开展过于频繁和密集,那么不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加重师生负担,即使勉强为之,往往草草收场,难见成效,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做事虎头蛇尾的不良习惯。
明确要求:班主任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同时,应明确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的要求,为此,班主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应做到:一是增强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班主任对每个学期需要开展的主题班会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二是重视活动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新颖而又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和热情,这是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三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主题班会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和积极主动的全程参与,就没有主题班会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班主任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遵循程序。主题班会设计程序,也就是主题班会活动的操作流程。离开合理的程序,活动开展往往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因此班主任应指导学生遵循着一定的程序:第一步是合理选择主题。按照上述原则和要求,师生共同确定符合基本要求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课题。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亲情教育,可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等。第二步是明确设计背景。班主任在确定主题后应向学生分析说明选择该主题的缘由和活动开展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其道理,增强参与的自觉性。第三步是确定教育目标。班主任不仅要分析活动开展的原因,而且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活动开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增强活动开展的目的性。第四步是各自准备。班主任应指导组织者对活动参与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学生、班主任或家长和教师代表或专家学者等事先各自要做的准备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第五步是活动过程。活动组织者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和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如同演话剧一般,一幕一幕地依次有序进行。活动期间,班主任既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离开活动现场,而应与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其中,必要时予以激励、协调和指导,以确保活动有序开展。第六步是总结反思。反思总结是活动的最后环节。活动结束后班主任、组织者和学生都要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主题班会特别是最高层次主题班会的开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当地开展主题班会,特别是最高层次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