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索
【作者】 李长君
【机构】 河南省南召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总结数困生的成因,探索数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数困生 转化 策略 心理辅导
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数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非常棘手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参加了南阳市教科研课题《初中数学学科学困生的诊断及辅导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反思经验,我们探索出了数困生转化策略,在这里和广大教师交流分享。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导致学困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学习数学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力,缺乏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以及不当的归因,不当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成因,结合教学辅导实践,我们探索出以下转化策略。
1、数困生转化策略一
情感做铺垫,美感重体验,评价多正面,激发数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需要、动机、兴趣所支配的。学习活动亦如此,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很多程度上与他喜欢的学科老师有关。这就提醒数学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带领数困生感受数学之美,潜移默化地影响数困生。数学教师还要积极关注数困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对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当数困生感受到教师真挚的鼓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就会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对于《多边形对角线》一节的内容,学生普遍感到枯燥,觉得这样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在一次自习课上学生问我学《多边形对角线》有什么用途,有的学生小声嘀咕,什么用也没有还这么难记。我听了想了一会儿,说道:“咱们先不说多边形对角线,你们告诉老师你们参加过宴席吗?”学生们来了兴致。七嘴八舌地说,参加过。我接着说:“好,现在大家算一个题,比如,在一次宴席中,10个人坐在一起,见面时大家相互握手问好 ,每个人都要和其他人握一次,大家说他们共握了多少次手?”对这么生活化问题,学生们听了先是一愣,在一番激烈的思考争论后,惊呼道:“老师,他们握手的次数正好是十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加上边数的和!”
又如:石老师在教《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一节课时用的是三疑三探教学法,课堂上学生们觉得这节课太简单了,在小组活动时有几个数困生竟然也开了小差。这时,石老师没有去批评这几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盒围棋子和一张有网格的正方形纸,平静地说:“这样吧,我们下面做一个游戏,我们在这张网格纸上摆围棋子,规定要一人一次,依次摆列,直到摆不下为止,谁摆的数目多,谁赢。谁第一个来和我比?”石老师故意总是先摆,结果总是赢。同学们都很着急。老师说:“大家知道我为什么总是赢吗?你们下课后可以在比一比试一试,再告诉我,好不好?”“好”同学们愉快地答道。第二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过来说:“老师,您是利用了对称的性质,把中心先摆上,……”
这样通过生活化的问题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欲望,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而且会很大程度低提高数困生学习兴趣。
再例如,数困生张某,数学成绩低,而且烦数学,有时找到了解一道难题的思路,一下课,她的“数学大脑”便会立刻停下来,再也不想数学的事。我们用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张某克服潜意识性厌烦数学的情绪,不断强化喜欢数学的潜意识。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她的进步。后来再遇到下课时,她就能够把解了一半的题解完。最重要的是她还能在走路、食堂排队等时间考虑没解完的数学题。有一次,她把一道题解到一半时有些怀疑这个思路的准确性,正在犹豫,下课铃响了,于是,她边往食堂走边思考,到食堂边排队等候边思考……直到体育课上,找到一个机会跑回教室,把那道题又重新读了一遍,终于找到了正确思路。她把这道数学题解完还余兴未尽,又一口气解了5道题,都很成功。她找到老师把这事一五一十讲了一遍,十分兴奋的说:“我明白了,不烦就不笨。”从此,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成绩都发生了明显改变。
2、数困生转化策略二
培养毅力,磨练意志,激发潜能,增强数困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数困生群体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意志品质不良,所以对他们的转化主要从培养毅力,磨练意志入手。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难度递增的题:
0,3,8,15,24,······
2,5,10,17,26,·····
0,6,16,30,48······
(1)找出第一组数据的规律。
答:每个数等于位置数的平方减一。
(2)第二、三组数据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
答:第一组可以用n2-1表示,第二组每个数减去对应的第一组每个数,都等于2,说明第二组的每个数都比第一组的每个数多2,则第二组可以用n2+1表示,第三组每个数正好是第一组对应的每个数的2倍,第三组可以表示为2( n2-1)。
(3)取每组的第5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
答:用上面三组数的表达式可以求出,第一组第五个数是52-1=24,第二组第个数是52+1=26,第三组第五个数是2乘以括号2(52-1)=48 24+26+48=98.
结果是:90%的学生能完成第1小题,70%完成了第2小题,40%同学完成第3小题……这类题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对他们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对学生毅力和意志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例如: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团体辅导技术,让数困生在团体活动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考验和锻炼数困生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专门给学生上了团体心理辅导课——学习需要意志力。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锻炼意志、毅力和耐心的体验,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上需要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心理游戏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了困难和感受,从活动中也感受到了锻炼人的意志、毅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3、数困生转化策略三
学法指导,优秀引领,合理目标,改进数困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困生往往在学习方法上不科学,对待知识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思维能力不强,造成学习困难,为此,要加强数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发挥数优生的榜样引领作用,让数优生数困生结成学习联盟,帮助数困生树立切和实际的学习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和数困生小王的访谈中,我们发现该生家庭教育环境比较好,小学的数学成绩都是班级前列。上了初中,小王也不讨厌数学课,平时做数学题多是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但是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为此,父母和小王本人都很苦恼。于是我们对小王进行了单独的诊断训练,观察他的表现。小王在解方程 ■-■=■+1时,用了半堂课的时间,解题思维速度很慢,但是,他的态度很认真。他在解题时,不但努力专心,没有走神等现象,而且还常常为自己找到了成功思路而长出一口气,似乎体验到了什么发明创造成功的喜悦。方程终于解出来了,步骤正确。
对于小王的表现我们做出了下面的分析:首先该生对等式性质知识记忆牢固,理解透彻。但在知识结构上,对解方程的步骤(程序性)知识有一点点印象,但并不清晰、明确。
其次该生在过去成长过程中,经常因为表现小聪明而受到鼓励。我们根据对该生的这一分析结果,制定了对该生的全新辅导方案:
第一、不管该生解题方法是对是错,解题速度是快是慢,对于他能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愉悦予以肯定。肯定他体验到的解题思维的快乐和鼓励他耍小聪明是两回事。
第二、要验证该生是思维敏捷性品质极差的“死抠”学生,还是大脑比较灵活却爱耍小聪明学生。如果辅导他在认真体会等式原理的基础上,自觉运用现成的解方程的程序性知识指导解题思维过程,其解题速度将变快。
第三、教给他一项指导自己思维的策略性知识——在所有解题过程中,都将获得或巩固一种解题的方法知识。要重视对这种知识的理解、记忆、复习和运用。方程中的等式性质只是解题步骤的原理;原理只是解决问题方法的依据,但是它不能等同于解题步骤。在一般解题过程中,解题方法、步骤知识可使个体的思维更为快捷、准确。
根据这个辅导方案,我们指导小王,对解过的陌生类型的习题,一定要自觉领会其中程序性知识的存在,并且尽可能记住它,必要的时候也要对此程序性知识复习。同时,类似前面的解题过程中,对于掌握的不牢固的去分母这样的程序性知识点,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大大缩短了做题时间。对于小王在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的情况下,尚能体验到成功快乐,告诉他这是一种应该珍惜的习惯性心理倾向,这一心理倾向将有助于他在后来学习过程中,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和防止厌学情绪滋生。经过这样的辅导后,我们又给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解方程■-■=■-1。这次小王仅用了1分12秒就准确解出。
他在谈到做这两道题的感受时,说:我觉得以前做题没有目标,象背着一个大石头很累,现在不一样,很轻松,太好了。
4、数困生转化策略四
端正态度,正确归因,塑造健全人格,促使数困生形成积极进取、阳光向上的学习心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数困生对学习成绩的不良结果不能正确积极归因,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教师要及时指导数困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使数困生明确学习困难并不是有某一个因素造成的,以此激发学习积极性,塑造积极健全的人格,端正学习态度,维持心理平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例如:我们专门为学困生在期中考试后上了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正确归因 不断进步”。让学生正确归纳考试成败的原因,进而对“现实自我”进行审视和调整,以顺利地向“理想自我”迈进。 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考试情况进行了归因分析,对“现实自我”进行了审视和调整。明白了不管是失败时还是在成功时,都要学会正确归因,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顺利地从“现实自我”走向“理想自我”,最后完全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理想。
5、数困生转化策略五
教师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为数困生转化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困生转化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关注到了数困生的学习,要有勇气和决心转变观念,加强多元智能理论、归因理论等的学习,彻底改变对数困生的认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关注数困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努力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和走出数学学习困难的心理环境支持。
例如,我在《三角形》一节中,讲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时候,改变了以前直接给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动手画出三角形,并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结果,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失败的操作和成功的操作的过程,自己找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全体学生在这节课的参与度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我们通过长期的数困生的转化实践,切身体会到数困生的转化工作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存在诸多困难和疑惑。在此,我们希望能把我们自己的一些经验拿来与各位同仁分享,并能对数困生的有效转化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4、金洪源 《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5、杜玉祥、马晓燕《初中数学差生转化与方法》、《数学差生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李长君,1971年出生,女,大学本科学历,讲师,河南省南召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2012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5年河南省南阳市优秀教师。
研究方向:心理辅导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数困生 转化 策略 心理辅导
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数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非常棘手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参加了南阳市教科研课题《初中数学学科学困生的诊断及辅导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反思经验,我们探索出了数困生转化策略,在这里和广大教师交流分享。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导致学困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学习数学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力,缺乏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以及不当的归因,不当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成因,结合教学辅导实践,我们探索出以下转化策略。
1、数困生转化策略一
情感做铺垫,美感重体验,评价多正面,激发数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需要、动机、兴趣所支配的。学习活动亦如此,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很多程度上与他喜欢的学科老师有关。这就提醒数学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带领数困生感受数学之美,潜移默化地影响数困生。数学教师还要积极关注数困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对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当数困生感受到教师真挚的鼓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就会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对于《多边形对角线》一节的内容,学生普遍感到枯燥,觉得这样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在一次自习课上学生问我学《多边形对角线》有什么用途,有的学生小声嘀咕,什么用也没有还这么难记。我听了想了一会儿,说道:“咱们先不说多边形对角线,你们告诉老师你们参加过宴席吗?”学生们来了兴致。七嘴八舌地说,参加过。我接着说:“好,现在大家算一个题,比如,在一次宴席中,10个人坐在一起,见面时大家相互握手问好 ,每个人都要和其他人握一次,大家说他们共握了多少次手?”对这么生活化问题,学生们听了先是一愣,在一番激烈的思考争论后,惊呼道:“老师,他们握手的次数正好是十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加上边数的和!”
又如:石老师在教《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一节课时用的是三疑三探教学法,课堂上学生们觉得这节课太简单了,在小组活动时有几个数困生竟然也开了小差。这时,石老师没有去批评这几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盒围棋子和一张有网格的正方形纸,平静地说:“这样吧,我们下面做一个游戏,我们在这张网格纸上摆围棋子,规定要一人一次,依次摆列,直到摆不下为止,谁摆的数目多,谁赢。谁第一个来和我比?”石老师故意总是先摆,结果总是赢。同学们都很着急。老师说:“大家知道我为什么总是赢吗?你们下课后可以在比一比试一试,再告诉我,好不好?”“好”同学们愉快地答道。第二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过来说:“老师,您是利用了对称的性质,把中心先摆上,……”
这样通过生活化的问题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欲望,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而且会很大程度低提高数困生学习兴趣。
再例如,数困生张某,数学成绩低,而且烦数学,有时找到了解一道难题的思路,一下课,她的“数学大脑”便会立刻停下来,再也不想数学的事。我们用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张某克服潜意识性厌烦数学的情绪,不断强化喜欢数学的潜意识。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她的进步。后来再遇到下课时,她就能够把解了一半的题解完。最重要的是她还能在走路、食堂排队等时间考虑没解完的数学题。有一次,她把一道题解到一半时有些怀疑这个思路的准确性,正在犹豫,下课铃响了,于是,她边往食堂走边思考,到食堂边排队等候边思考……直到体育课上,找到一个机会跑回教室,把那道题又重新读了一遍,终于找到了正确思路。她把这道数学题解完还余兴未尽,又一口气解了5道题,都很成功。她找到老师把这事一五一十讲了一遍,十分兴奋的说:“我明白了,不烦就不笨。”从此,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成绩都发生了明显改变。
2、数困生转化策略二
培养毅力,磨练意志,激发潜能,增强数困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数困生群体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意志品质不良,所以对他们的转化主要从培养毅力,磨练意志入手。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难度递增的题:
0,3,8,15,24,······
2,5,10,17,26,·····
0,6,16,30,48······
(1)找出第一组数据的规律。
答:每个数等于位置数的平方减一。
(2)第二、三组数据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
答:第一组可以用n2-1表示,第二组每个数减去对应的第一组每个数,都等于2,说明第二组的每个数都比第一组的每个数多2,则第二组可以用n2+1表示,第三组每个数正好是第一组对应的每个数的2倍,第三组可以表示为2( n2-1)。
(3)取每组的第5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
答:用上面三组数的表达式可以求出,第一组第五个数是52-1=24,第二组第个数是52+1=26,第三组第五个数是2乘以括号2(52-1)=48 24+26+48=98.
结果是:90%的学生能完成第1小题,70%完成了第2小题,40%同学完成第3小题……这类题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对他们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对学生毅力和意志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例如: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团体辅导技术,让数困生在团体活动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考验和锻炼数困生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专门给学生上了团体心理辅导课——学习需要意志力。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锻炼意志、毅力和耐心的体验,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上需要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心理游戏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了困难和感受,从活动中也感受到了锻炼人的意志、毅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3、数困生转化策略三
学法指导,优秀引领,合理目标,改进数困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困生往往在学习方法上不科学,对待知识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思维能力不强,造成学习困难,为此,要加强数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发挥数优生的榜样引领作用,让数优生数困生结成学习联盟,帮助数困生树立切和实际的学习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和数困生小王的访谈中,我们发现该生家庭教育环境比较好,小学的数学成绩都是班级前列。上了初中,小王也不讨厌数学课,平时做数学题多是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但是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为此,父母和小王本人都很苦恼。于是我们对小王进行了单独的诊断训练,观察他的表现。小王在解方程 ■-■=■+1时,用了半堂课的时间,解题思维速度很慢,但是,他的态度很认真。他在解题时,不但努力专心,没有走神等现象,而且还常常为自己找到了成功思路而长出一口气,似乎体验到了什么发明创造成功的喜悦。方程终于解出来了,步骤正确。
对于小王的表现我们做出了下面的分析:首先该生对等式性质知识记忆牢固,理解透彻。但在知识结构上,对解方程的步骤(程序性)知识有一点点印象,但并不清晰、明确。
其次该生在过去成长过程中,经常因为表现小聪明而受到鼓励。我们根据对该生的这一分析结果,制定了对该生的全新辅导方案:
第一、不管该生解题方法是对是错,解题速度是快是慢,对于他能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愉悦予以肯定。肯定他体验到的解题思维的快乐和鼓励他耍小聪明是两回事。
第二、要验证该生是思维敏捷性品质极差的“死抠”学生,还是大脑比较灵活却爱耍小聪明学生。如果辅导他在认真体会等式原理的基础上,自觉运用现成的解方程的程序性知识指导解题思维过程,其解题速度将变快。
第三、教给他一项指导自己思维的策略性知识——在所有解题过程中,都将获得或巩固一种解题的方法知识。要重视对这种知识的理解、记忆、复习和运用。方程中的等式性质只是解题步骤的原理;原理只是解决问题方法的依据,但是它不能等同于解题步骤。在一般解题过程中,解题方法、步骤知识可使个体的思维更为快捷、准确。
根据这个辅导方案,我们指导小王,对解过的陌生类型的习题,一定要自觉领会其中程序性知识的存在,并且尽可能记住它,必要的时候也要对此程序性知识复习。同时,类似前面的解题过程中,对于掌握的不牢固的去分母这样的程序性知识点,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大大缩短了做题时间。对于小王在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的情况下,尚能体验到成功快乐,告诉他这是一种应该珍惜的习惯性心理倾向,这一心理倾向将有助于他在后来学习过程中,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和防止厌学情绪滋生。经过这样的辅导后,我们又给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解方程■-■=■-1。这次小王仅用了1分12秒就准确解出。
他在谈到做这两道题的感受时,说:我觉得以前做题没有目标,象背着一个大石头很累,现在不一样,很轻松,太好了。
4、数困生转化策略四
端正态度,正确归因,塑造健全人格,促使数困生形成积极进取、阳光向上的学习心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数困生对学习成绩的不良结果不能正确积极归因,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教师要及时指导数困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使数困生明确学习困难并不是有某一个因素造成的,以此激发学习积极性,塑造积极健全的人格,端正学习态度,维持心理平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例如:我们专门为学困生在期中考试后上了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正确归因 不断进步”。让学生正确归纳考试成败的原因,进而对“现实自我”进行审视和调整,以顺利地向“理想自我”迈进。 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考试情况进行了归因分析,对“现实自我”进行了审视和调整。明白了不管是失败时还是在成功时,都要学会正确归因,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顺利地从“现实自我”走向“理想自我”,最后完全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理想。
5、数困生转化策略五
教师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为数困生转化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困生转化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关注到了数困生的学习,要有勇气和决心转变观念,加强多元智能理论、归因理论等的学习,彻底改变对数困生的认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关注数困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努力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和走出数学学习困难的心理环境支持。
例如,我在《三角形》一节中,讲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时候,改变了以前直接给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动手画出三角形,并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结果,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失败的操作和成功的操作的过程,自己找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全体学生在这节课的参与度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我们通过长期的数困生的转化实践,切身体会到数困生的转化工作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存在诸多困难和疑惑。在此,我们希望能把我们自己的一些经验拿来与各位同仁分享,并能对数困生的有效转化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4、金洪源 《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5、杜玉祥、马晓燕《初中数学差生转化与方法》、《数学差生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李长君,1971年出生,女,大学本科学历,讲师,河南省南召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2012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5年河南省南阳市优秀教师。
研究方向:心理辅导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