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从认知心理学看学习的效率

【作者】 顾 涛 李亚军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认知心理学认为短时记忆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同时短时记忆又是有限的,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认知的动机指导着个体的学习,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认知,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理念的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的实践。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挑战 实践 
  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认知的过程又是信息再加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信息的存储,而记忆又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普遍认为短时记忆持续时间为5秒到两分钟并且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5到9个记忆模块,短时记忆的内容模块是很容易忘却的,短时记忆的模块没有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短时记忆的模块知识只有经过信息的加工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意义上的联系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然而如何缩短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时间,也就是把更多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增加学习的效率、减少学习的负担、降低学习的吃力度这些都与认知心理学息息相关。
  希尔加德写道:“认知是一个总称,用以指在认知中所包括的从知觉到推理的一切过程。”格拉斯、霍立约克和桑泰写道:“我们所有的心理能力,如知觉、记忆、推理以及其他等等,都是组织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这种复杂系统的总体的功能就叫做认知。[1]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再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影响处理和加工信息的最大的因素就是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即把新的模块和已有的模块碰撞找出意义联系的过程,因此对信息的认知的程度也就决定学习的有效度。在学习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学习者要善于在新旧的知识间主动建构意义的链接,加深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缩短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时间,加强记忆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关注的不是自然的人、孤立的人而是社会的人,[2]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摄取和加工内化的过程,学习效率的提升就是学习方法的运用得当,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运用科学的原理进行指导结合外在的环境条件创造和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对教师而言要善于总结、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努力的方向,不然朝着错误的方向努力只会越来越偏离正轨,教师要钻研科学的学习和教授方法运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压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一切的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同样一切的科学都是方法的科学,所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效率有重大的影响,明白学习的目的和为什么学的同时再加以科学的方法那么学习效率必定能有大幅的提高。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两种成份:其一是元认知知识,认识到自己具有什么知识、经验,掌握了哪些认知策略,这些策略在什么样的学习情境中运用等等;其二是元认知监控,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调用自己掌握的学习策略去处理某种特定的学习、记忆、思维或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学习的成败不仅仅在于努力的程度和智商的高低,更重要的在于人的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在于是否学会了学习。[3]只有在对自我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需求,发现自己的长项和短板,“木桶原则”告诉我们只有补上短板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不是他的长项决定的反而是取决于他的短板。发现自己的短板怎么去把短板加长这就涉及到方法和策略的问题,这些方法策略什么时候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在完全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得当的策略必然会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掌握必要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习和工作。认知心理学无论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还是作为一种方法,都已经渗透到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许多方面。[4]在课程教学的指导和学生的具体学习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大量的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认知心理学强调人大脑所发生的活动,教育工作者通过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不仅能知道学生在做什么还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能了解学生大脑里发生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方法都能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哪些不可见的认知活动,更好的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开展很多教育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认知心理学的方法来检验这个教育活动的成果以及可实施性、有效性、真实性等等问题,给教师更有效率的开展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出学生学习的兴奋时段,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这对于学习效果的呈现很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立足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这个出发点来实施教学,为教学效率作出坚实的保障,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在主观能动性高的条件下进行的学习活动才能很快掌握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参考文献:
  [1]胡寄南.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J].心理咨询师.2013,(5).
  [2]张晓霞.注重教学设计提高学习效率[J].科教园地.2009,(4).
  [3]王宏伟.从认知心理学看教学改革的必然性[J].教法探索.2013,(23):40.
  [4]段志华.关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J].学园.2014,(4).
  [5]王登峰.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J].兴趣与成才.2013,(12).
  [6]胡寄南.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J].心理咨询师.2013,(5).
  [7]张晓霞.浅谈教学设计与认知心理学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J].科教园地.2009,(2).
  [8]吴圣潘.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教学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