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语文教学新课导入方法
【作者】 唐 番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开课不能常走“一统”模式,需要创新,用多样化的导入方法,实现激趣、诱思、煽情目的,从而让学生在一开课阶段就能进入自主建构状态。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入方法 创新
传统语文新课导入,方法简单单一,就是揭题开讲。这样周而复始的导入方法,显然不能达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开课目的,传统方法显然不能奏效,我们必须创新方法,运用多样的、新颖的、富有激情的开课方法,才能使其在开课短短的两分钟内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一、运用故事导入新课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小学生更不例外。抓住这个年龄特征,我们就可在开课环节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例如,我们在教《月光曲》一课时,就可以通过故事引入,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有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有一次,他出使到楚国,回来时走的是小路,时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雨后出现了一轮皎月。伯牙兴趣所致,弹了一只曲子,这首曲子引来了一位樵夫,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开始伯牙很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一个樵夫不配懂音乐。但伯牙弹了一曲有关高山的曲子后,钟子期赞道:“多么巍峨啊﹗大人之意在于高山”。伯牙又弹了一曲有关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道:“多么广大啊﹗大人之意在于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由此导入到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引入到《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运用的故事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不能为活跃课堂,激发兴趣而找一个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的故事来白白消耗两三分钟的富贵时间。
二、激情朗读导入新课
语文姓语,是读的学科,运用激情朗读开启新课教学,既符合语文学习特点,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又利于学生在激情朗读中点燃学习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运用激情朗读来导入新课。当然,朗读的方法也很多,从对象上看,可以教师朗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读或分组读,甚至分角色朗读等。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运用朗读导入法,配上柔和的音乐,先由教师示范一遍,然后点名让学生自己来朗读,(也允许他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或者进行分段诵读)让学生模仿其中作者的感受,来体会文章中的敬佩和怀念之情。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通过朗读,有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还能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三、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音乐是点燃激情的导火索。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歌曲就是流淌的艺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开拓眼界,抒发情怀,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启迪心智。从儿童心理特征上看,学生在唱歌听音乐时,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能感到轻松,愉悦,满足,并产生兴奋激越情绪。因此,在开课阶段,学生还处于你迷状态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导入进行新课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武松打虎》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利用学生对梁山好汉的喜爱,先与学生讨论他们最喜欢其中哪个好汉,为什么喜欢。然后配上气势恢宏的《好汉歌》,鼓励学生跟着一起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活跃气氛的同时,让学生精神抖擞,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也可以引起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文章相关内容。
四、运用猜谜导入新课
运用猜谜语导入新课就是在开课环节,教师根据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谜语来导入,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是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愉悦快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一种良好导课方式。如教学《女邮递员的信》一课时,我们可用谜语来导入:身穿绿衣裳,常在路上忙,送信又送报,人人喜洋洋。同学们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回答邮递员,教师就可顺势开启新课教学。又如,在教学《落花生》这课时,我就对学生说:“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孩子都不约而同的表示肯定。我给说了这样一个比较通俗易理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藏个白胖子。”多数同学不假思索的就说出了正确答案。这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那我们就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 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诵以及夸张的肢体语言,学生会被吸引,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都会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由“要我读书”变为“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境界,发挥出自身积极建构作用。
五、运用设疑导入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促进思维参与学习的源动力。开课设疑不但能收到收心聚焦作用,还能快速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很多教师乐意运用这种方法。但我们的设疑要结合课文内容需要,有意设疑,通过布置“问题陷阱”,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例《花钟》一课时,先出示课题,问道:同学们,泥罐是什么做的?”生答:“泥巴做的。”“花那钟呢?”生答:“用花做成的钟。”师接着问:“花能做成钟吗?怎样用花做钟呢?”此时,老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课堂就沿着这几个问题展开,从而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总结、去创新。实践中没有哪一种说是一定有成效的,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所需,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情投入的导入才是见效果的。所以,我们与其说是创新,倒不如说寻找到更适合自身班情教学的导入方法。一堂课可以一种导入,当然也可几种合并使用,总之效果是第一位的,达不到激趣诱思煽情的方法,都会使导入失败。因为,敲响开课第一锤是我们应认真考究的一件大事。
参考文献:
[1]洪峻,导语设计要注重原则性和艺术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
[2]高小倩,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艺术[J].教学研究。
[3]肖利,如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入方法 创新
传统语文新课导入,方法简单单一,就是揭题开讲。这样周而复始的导入方法,显然不能达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开课目的,传统方法显然不能奏效,我们必须创新方法,运用多样的、新颖的、富有激情的开课方法,才能使其在开课短短的两分钟内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一、运用故事导入新课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小学生更不例外。抓住这个年龄特征,我们就可在开课环节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例如,我们在教《月光曲》一课时,就可以通过故事引入,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有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有一次,他出使到楚国,回来时走的是小路,时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雨后出现了一轮皎月。伯牙兴趣所致,弹了一只曲子,这首曲子引来了一位樵夫,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开始伯牙很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一个樵夫不配懂音乐。但伯牙弹了一曲有关高山的曲子后,钟子期赞道:“多么巍峨啊﹗大人之意在于高山”。伯牙又弹了一曲有关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道:“多么广大啊﹗大人之意在于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由此导入到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引入到《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运用的故事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不能为活跃课堂,激发兴趣而找一个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的故事来白白消耗两三分钟的富贵时间。
二、激情朗读导入新课
语文姓语,是读的学科,运用激情朗读开启新课教学,既符合语文学习特点,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又利于学生在激情朗读中点燃学习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运用激情朗读来导入新课。当然,朗读的方法也很多,从对象上看,可以教师朗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读或分组读,甚至分角色朗读等。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运用朗读导入法,配上柔和的音乐,先由教师示范一遍,然后点名让学生自己来朗读,(也允许他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或者进行分段诵读)让学生模仿其中作者的感受,来体会文章中的敬佩和怀念之情。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通过朗读,有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还能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三、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音乐是点燃激情的导火索。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歌曲就是流淌的艺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开拓眼界,抒发情怀,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启迪心智。从儿童心理特征上看,学生在唱歌听音乐时,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能感到轻松,愉悦,满足,并产生兴奋激越情绪。因此,在开课阶段,学生还处于你迷状态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导入进行新课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武松打虎》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利用学生对梁山好汉的喜爱,先与学生讨论他们最喜欢其中哪个好汉,为什么喜欢。然后配上气势恢宏的《好汉歌》,鼓励学生跟着一起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活跃气氛的同时,让学生精神抖擞,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也可以引起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文章相关内容。
四、运用猜谜导入新课
运用猜谜语导入新课就是在开课环节,教师根据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谜语来导入,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是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愉悦快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一种良好导课方式。如教学《女邮递员的信》一课时,我们可用谜语来导入:身穿绿衣裳,常在路上忙,送信又送报,人人喜洋洋。同学们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回答邮递员,教师就可顺势开启新课教学。又如,在教学《落花生》这课时,我就对学生说:“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孩子都不约而同的表示肯定。我给说了这样一个比较通俗易理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藏个白胖子。”多数同学不假思索的就说出了正确答案。这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那我们就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 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诵以及夸张的肢体语言,学生会被吸引,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都会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由“要我读书”变为“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境界,发挥出自身积极建构作用。
五、运用设疑导入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促进思维参与学习的源动力。开课设疑不但能收到收心聚焦作用,还能快速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很多教师乐意运用这种方法。但我们的设疑要结合课文内容需要,有意设疑,通过布置“问题陷阱”,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例《花钟》一课时,先出示课题,问道:同学们,泥罐是什么做的?”生答:“泥巴做的。”“花那钟呢?”生答:“用花做成的钟。”师接着问:“花能做成钟吗?怎样用花做钟呢?”此时,老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课堂就沿着这几个问题展开,从而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总结、去创新。实践中没有哪一种说是一定有成效的,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所需,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情投入的导入才是见效果的。所以,我们与其说是创新,倒不如说寻找到更适合自身班情教学的导入方法。一堂课可以一种导入,当然也可几种合并使用,总之效果是第一位的,达不到激趣诱思煽情的方法,都会使导入失败。因为,敲响开课第一锤是我们应认真考究的一件大事。
参考文献:
[1]洪峻,导语设计要注重原则性和艺术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
[2]高小倩,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艺术[J].教学研究。
[3]肖利,如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