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中音乐新教程的实践
【作者】 李 极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中音乐新教程的理论背景和现状。着重从学生、学科、教师三个角度出发,浅谈的是如何将新课程改革活动付诸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参与;学科渗透;教师示范
高中音乐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少数音乐特长学生。要把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教育的主阵地,为全体学生提供合理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和全体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这体现了其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观念的转变。全纳教育体现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适应所有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仅挑选那些适应教育的学生,同时又从教育资源上为面向全体提供了保证。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个性发展,众所周知,个性化的形成是基于对差异的尊重。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性格、学习基础、音乐能力的差别,进而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以便为因材施教,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一、 我国高中音乐课改现状
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我国重新制定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其中音乐鉴赏是基础性模块,其余为选修内容模块。当前各学校模块实施有一个共同点,主要是以音乐鉴赏为主、歌唱为辅,其他模块基本或完全没有实施。虽然目前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具备同时开设六个模块的条件,但是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模块进行分步实施,以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首先是要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观念。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但当判断自己是否具有音乐才能时,他们往往是依据就是自己唱歌五音全不全以及对乐器的掌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估计自己音乐能力一般,只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音乐能力较高。其实这些都是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解,把是否能表演作品的能力作为衡量一个人音乐才能的标准。殊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领悟的能力才是音乐才能的重要表现,而且这种能力正是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所在。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中生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这种能力,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已逐渐摆脱具体形象思维,而代之以抽象思维,这对他们从理性的角度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是要重视音乐欣赏的过程。人们欣赏音乐总想用结果是否“正确”来验证自己是否听懂。其实,欣赏音乐没有对与错,它更注重其过程的体验。学生只要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音乐的魅力,这就是欣赏,就是听懂的表现。不一定非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算是听懂音乐,内心的愉悦和共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评价观念,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当中。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世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音乐教学也不例外。由于音乐与舞蹈、戏曲、文学、政治背景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魅力不仅在于欣赏音乐,同时使音乐欣赏课成为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的课。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我们要注重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让学生在了解、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一定的写作、历史等背景资料,从而提升自身素质。音乐作品的写作与当时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有的音乐作品则就是根据一定的历史事件写成,波兰作曲家潘德雷斯基的弦乐曲《广岛受难者挽歌》,是作曲家以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地一颗原子弹造成骇人听闻的历史惨剧为题材而写。在介绍这类作品前,学生在课前去找寻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在欣赏音乐之前介绍,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又能对当时的历史事件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音乐流派与当时社会的美术流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和表现主义音乐流派等。在介绍这类音乐前,可让学生找寻一些有关的音乐和美术方面的资料。而表现主义音乐流派的形成与当时欧洲压抑的政治背景有关等等。诸如此类,都可让学生了解,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认知与感受能力。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学校里音乐教师都有一技之长,这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凸显出来。在擅长的领域内,我们可以亲自为学生做示范表演,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欣赏,感受音乐的魅力并非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相反它来自我们身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想象和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音乐由于现场的情感交流,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具有不既定性,这就是它的特殊功能。音乐艺术的教学需要渗透完美的教学艺术,一堂好的音乐课,就是教师能做到科学而富有创见性地、愉快而富有艺术性地教学。一首优秀的乐曲给我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根据新的《课标》要求,逐步建立起“音乐为本,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采取多种手段,营造艺术氛围,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之门,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去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音乐的能动性,积极探索音乐,大胆地表现音乐,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创造性,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喜爱音乐,在音乐的殿堂里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柳树森.全纳教育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前。《音乐欣赏心理简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参与;学科渗透;教师示范
高中音乐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少数音乐特长学生。要把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教育的主阵地,为全体学生提供合理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和全体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这体现了其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观念的转变。全纳教育体现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适应所有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仅挑选那些适应教育的学生,同时又从教育资源上为面向全体提供了保证。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个性发展,众所周知,个性化的形成是基于对差异的尊重。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性格、学习基础、音乐能力的差别,进而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以便为因材施教,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一、 我国高中音乐课改现状
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我国重新制定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其中音乐鉴赏是基础性模块,其余为选修内容模块。当前各学校模块实施有一个共同点,主要是以音乐鉴赏为主、歌唱为辅,其他模块基本或完全没有实施。虽然目前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具备同时开设六个模块的条件,但是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模块进行分步实施,以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首先是要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观念。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但当判断自己是否具有音乐才能时,他们往往是依据就是自己唱歌五音全不全以及对乐器的掌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估计自己音乐能力一般,只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音乐能力较高。其实这些都是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解,把是否能表演作品的能力作为衡量一个人音乐才能的标准。殊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领悟的能力才是音乐才能的重要表现,而且这种能力正是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所在。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中生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这种能力,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已逐渐摆脱具体形象思维,而代之以抽象思维,这对他们从理性的角度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是要重视音乐欣赏的过程。人们欣赏音乐总想用结果是否“正确”来验证自己是否听懂。其实,欣赏音乐没有对与错,它更注重其过程的体验。学生只要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音乐的魅力,这就是欣赏,就是听懂的表现。不一定非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算是听懂音乐,内心的愉悦和共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评价观念,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当中。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世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音乐教学也不例外。由于音乐与舞蹈、戏曲、文学、政治背景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魅力不仅在于欣赏音乐,同时使音乐欣赏课成为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的课。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我们要注重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让学生在了解、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一定的写作、历史等背景资料,从而提升自身素质。音乐作品的写作与当时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有的音乐作品则就是根据一定的历史事件写成,波兰作曲家潘德雷斯基的弦乐曲《广岛受难者挽歌》,是作曲家以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地一颗原子弹造成骇人听闻的历史惨剧为题材而写。在介绍这类作品前,学生在课前去找寻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在欣赏音乐之前介绍,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又能对当时的历史事件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音乐流派与当时社会的美术流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和表现主义音乐流派等。在介绍这类音乐前,可让学生找寻一些有关的音乐和美术方面的资料。而表现主义音乐流派的形成与当时欧洲压抑的政治背景有关等等。诸如此类,都可让学生了解,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认知与感受能力。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学校里音乐教师都有一技之长,这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凸显出来。在擅长的领域内,我们可以亲自为学生做示范表演,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欣赏,感受音乐的魅力并非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相反它来自我们身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想象和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音乐由于现场的情感交流,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具有不既定性,这就是它的特殊功能。音乐艺术的教学需要渗透完美的教学艺术,一堂好的音乐课,就是教师能做到科学而富有创见性地、愉快而富有艺术性地教学。一首优秀的乐曲给我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根据新的《课标》要求,逐步建立起“音乐为本,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采取多种手段,营造艺术氛围,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之门,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去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音乐的能动性,积极探索音乐,大胆地表现音乐,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创造性,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喜爱音乐,在音乐的殿堂里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柳树森.全纳教育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前。《音乐欣赏心理简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