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作者】 米日古丽.艾尔西丁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课前热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热身运动,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是这么的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二、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思维力
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哲学家康德认为:“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世界。”汉字中表意字不少,了解字义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学习“沙”字时,我启发学生这样记忆:“沙漠里水少。”通过一个阶段的示范,学生便能举一反三了。如:学“甜”,学生能联想到“舌头舔着甘蔗真甜”;学“梦”字,能想象到“林下晚上好做梦”……这种根据汉字特点合理联想的方法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字义,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四、在说写话中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作的原始动力,思维是由想象培养创新的再创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引导学生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学生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从我们语文课教学中就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的,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此课文结尾的空白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好。
五、利用课文插图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想象不紧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又是发明的雏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笔者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
六、立足文本,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七、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
八、在说话、写话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作的原始动力,思维是由想象培养创新的再创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不拘形式,随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得到了拓展,学生才能开阔思维的空间,使思维的方式更加灵活,才能突破现有单向思维的定势,才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才会寻求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在一次看图写话练习时,画面上是青蛙、池塘、荷叶,许多孩子都写了青蛙捉害虫等,唯独有个孩子写道:“青蛙妈妈要生孩子了,青蛙爸爸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那是孩子的独特想象,充满亲情、温馨和童真。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总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语文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一、课前热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热身运动,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是这么的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二、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思维力
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哲学家康德认为:“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世界。”汉字中表意字不少,了解字义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学习“沙”字时,我启发学生这样记忆:“沙漠里水少。”通过一个阶段的示范,学生便能举一反三了。如:学“甜”,学生能联想到“舌头舔着甘蔗真甜”;学“梦”字,能想象到“林下晚上好做梦”……这种根据汉字特点合理联想的方法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字义,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四、在说写话中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作的原始动力,思维是由想象培养创新的再创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引导学生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学生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从我们语文课教学中就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的,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此课文结尾的空白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好。
五、利用课文插图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想象不紧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又是发明的雏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笔者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
六、立足文本,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七、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
八、在说话、写话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作的原始动力,思维是由想象培养创新的再创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不拘形式,随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得到了拓展,学生才能开阔思维的空间,使思维的方式更加灵活,才能突破现有单向思维的定势,才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才会寻求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在一次看图写话练习时,画面上是青蛙、池塘、荷叶,许多孩子都写了青蛙捉害虫等,唯独有个孩子写道:“青蛙妈妈要生孩子了,青蛙爸爸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那是孩子的独特想象,充满亲情、温馨和童真。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总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语文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