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怎样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作者】 邹展望
【机构】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初中物理成绩还不错,而到高中感到物理难学,成绩总上不去。这说明,在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上存在严重问题。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这是摆在当今高中物理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我是带了三届初中又带高中的,下面我结合初、高中教学实践,谈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差异;实施方法
一 初、高中在物理教学的差异:
我市初中物理课改已基本成熟,而高中物理则刚进行第一轮新课程实践。目前,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初、高中教材的难度差异较大。
高中教材有别于初中教材的特点是: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相应章节高中比初中的每课时要完成的教学知识量大大增多。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计算,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3.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4.能力要求提高。阅读能力、运算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二) 初、高中能力要求差异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学生只要能回答“是什么”即可。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就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三) 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四) 初中结业和升学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
由于物理学科在我市中考中采用等级制,成绩只作为升入不同达标学校的等级资格,不计入具体录取总分,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而新高考方案出台前的高考中物理科虽然作为理科综合科中的一员,但因为区分度高,在理综乃至整个高考总分中的拉分作用为广大师生所认同,在高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导致高中物理教学的难度一直居高不下。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施方法
(一)要循序渐进。
第一,在知识的难度上,要循序渐进。高一开始的教学,要放慢速度,放慢速度等价于降低难度。对一些问题,开始时候尽量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多做练习和复习,逐步向抽象化过渡。第二,所给学生的问题(探究、思考、讨论的问题),开始时候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块,逐渐增大问题的“块头”。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初中特点,逐渐向高中特点过渡,逐渐增大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空间。
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开始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后,再多注重能力的培养。知识需要学习,能力和习惯也需要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是过程,通过过程才能出结果。高一的第一天第一节课,应该和初三的全部特点相同,以初三为起点。
(二)“保底”为主,“拔高”次之。
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在“理解”、“掌握”上多做文章。就是布置学生做习题,也把目的放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做习题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二是通过解题,反过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前者,似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属于“拔高”。而后者,还是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还是以“理解”、“掌握”为目的的。高一高二的做题,重点应该放在后者。高一,甚至高二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做到“千锤百炼、深入细致、考不倒难不住”的程度。至于“拔高”的训练,应该在高三总复习时量力而行。在高一、高二,避免大打高考的“战术”之仗,只在“战略”上瞄准高考即可。
(三)加强课外辅导。
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关心差生,不歧视,不伤害其自尊心。2、对成绩虽差,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应从学习方法上多指导。3、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困难,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削峰为谷”,为差生铺平前进道路,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当堂巩固,分章、分节步步为营,章章节节过关。高一的各种类型的考试,试题一般不要太难,优秀率、及格率适当大些,避免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要研究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明确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初高中物理台阶,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重视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保护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努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初、高中物理台阶。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差异;实施方法
一 初、高中在物理教学的差异:
我市初中物理课改已基本成熟,而高中物理则刚进行第一轮新课程实践。目前,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初、高中教材的难度差异较大。
高中教材有别于初中教材的特点是: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相应章节高中比初中的每课时要完成的教学知识量大大增多。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计算,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3.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4.能力要求提高。阅读能力、运算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二) 初、高中能力要求差异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学生只要能回答“是什么”即可。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就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三) 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四) 初中结业和升学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
由于物理学科在我市中考中采用等级制,成绩只作为升入不同达标学校的等级资格,不计入具体录取总分,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而新高考方案出台前的高考中物理科虽然作为理科综合科中的一员,但因为区分度高,在理综乃至整个高考总分中的拉分作用为广大师生所认同,在高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导致高中物理教学的难度一直居高不下。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施方法
(一)要循序渐进。
第一,在知识的难度上,要循序渐进。高一开始的教学,要放慢速度,放慢速度等价于降低难度。对一些问题,开始时候尽量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多做练习和复习,逐步向抽象化过渡。第二,所给学生的问题(探究、思考、讨论的问题),开始时候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块,逐渐增大问题的“块头”。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初中特点,逐渐向高中特点过渡,逐渐增大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空间。
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开始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后,再多注重能力的培养。知识需要学习,能力和习惯也需要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是过程,通过过程才能出结果。高一的第一天第一节课,应该和初三的全部特点相同,以初三为起点。
(二)“保底”为主,“拔高”次之。
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在“理解”、“掌握”上多做文章。就是布置学生做习题,也把目的放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做习题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二是通过解题,反过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前者,似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属于“拔高”。而后者,还是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还是以“理解”、“掌握”为目的的。高一高二的做题,重点应该放在后者。高一,甚至高二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做到“千锤百炼、深入细致、考不倒难不住”的程度。至于“拔高”的训练,应该在高三总复习时量力而行。在高一、高二,避免大打高考的“战术”之仗,只在“战略”上瞄准高考即可。
(三)加强课外辅导。
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关心差生,不歧视,不伤害其自尊心。2、对成绩虽差,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应从学习方法上多指导。3、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困难,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削峰为谷”,为差生铺平前进道路,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当堂巩固,分章、分节步步为营,章章节节过关。高一的各种类型的考试,试题一般不要太难,优秀率、及格率适当大些,避免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要研究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明确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初高中物理台阶,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重视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保护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努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初、高中物理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