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开课导入方法应多样化
【作者】 范冬琴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踏水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不能开课便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我们要注重开课方式,让多样化的方法富有情趣,以达到激趣、诱思、煽情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课导入 方法 多样化
传统开课,直奔主题,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进入课堂就开启了新授模式,致使很多学生还没有从涣散的课间中收心回来,就错过了新知学习机会。这样教学,其效果显然不佳,我们在摈弃的同时,要转变观念,提高开课意义认识,更要注重方法创新,让多样化的开课方法,通过新颖激趣、提问诱思、情境煽情等手段,使学生尽快聚焦身心,提高注意关注度,能极早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与教师同步互动。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开课导入的方法。
一、悬念诱思导入法
学起于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力。没有质疑的学习,其效果是不理想的,调动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而悬念能促进学生张开思维翅膀,能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不仅有诱思和激趣作用,还能使课堂浑然一体,结构更加紧凑。正如此多的功能,我们很多教师乐意用之。实践中常常创设“欲知又止,悬而未结”的悬念情境,来诱发学生思考,进而主动参与来开课学习中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来看创设悬念开课的重要意义:人们通过感官知觉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当人们在观看到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这种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缺陷”。因此,在导入中巧设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动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楚不可的探究心理,因而自觉学习和探究。这就是设置悬念导入法的特点。例如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我们可这样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钟啊?”在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让他们总结了自己了解的钟有哪些。“那你们见过其他的可以计时的钟吗?比如花钟?”从抛出问题,到学生提出疑惑,到在文章中进行探究,就很自然地进行衔接和贯通了。用悬念进行新课导入,应考虑到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知识面问题,以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教师要注意设悬和释悬两个阶段。
二、解释课题导入法
课题是文章给人印象的入口处,有人把它比作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不仅能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甚至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这样原因,我们很多教师喜从课题入手开启新课教学。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这样的释题方法就是从课题的重点词语入手的,现行很多课文,我们都可从其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开刀,抓住关键,直奔中心,以主带次,进行新课教学。当然,就是解释题目的方法也有多种,如引导学生从题目特点入手,猜想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如教学《抢险》,我们就可让学生根据题目,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会运用什么写作顺序,会先取哪些地方作为详写,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阅读课文,进行对比学习。这样的释题开课,也是很有效果的。
三、巧设字谜导入法
好奇是猜字谜的源动力。而猜测结果又能满足学生表现欲。所以,在小学课堂中巧设猜字谜教学是很有市场的,又特别是开课环节。因为猜字谜是小学生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似一则简单的谜语,实则是与所讲课文息息相关的内容。出谜之后,让学生思维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去想想谜语的谜底是什么。例如,在教学《书本里的蚂蚁》这课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希望大家认真听,看谁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学生很快猜出是蚂蚁。于是我又说:“蚂蚁在人们眼中又黑又小,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勤劳,守纪律而且非常团结,齐心协力搬动比它们大好几倍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一只小蚂蚁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叫《书本里的蚂蚁》,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开课,学生既感兴趣,又紧密联系主题,还能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
四、新旧联系导入法
古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从旧知到新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通过以旧迎新,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对新知学习的渴望,激发新知的探究兴趣。开课时,我们加强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就能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李白《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以前我们是不是也学过关于瀑布的文章或者诗歌呢?是的,我们也学过叶圣陶先生的一篇诗歌体文章《瀑布》。两篇文章都写的是瀑布,而只是背景不同。他们两位作家对瀑布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呢?请同学们回顾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模式,以便想象李白诗中的瀑布。通过这样新旧对比,学生对瀑布特点就会了解更加详细和深刻,在新课学习中,学生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找到两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然,开课导入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到底一堂课我们运用什么导入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需要来选择。只有能在短短的两三分钟内能达到激趣、诱思、煽情中的一个或几个目的,我们开课导入教学便是有意义的、有效果的。关于更多的导入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借鉴,才能让导入方法多样化,让课堂开启模式新颖,富有情趣。
参考文献:
[1]周玲贤,小学语文新课导入十法[J].教学,2013年。
[2]周立新,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经验交流,2011年。
[3]罗显伟,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J].教学交流(下旬),2012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课导入 方法 多样化
传统开课,直奔主题,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进入课堂就开启了新授模式,致使很多学生还没有从涣散的课间中收心回来,就错过了新知学习机会。这样教学,其效果显然不佳,我们在摈弃的同时,要转变观念,提高开课意义认识,更要注重方法创新,让多样化的开课方法,通过新颖激趣、提问诱思、情境煽情等手段,使学生尽快聚焦身心,提高注意关注度,能极早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与教师同步互动。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开课导入的方法。
一、悬念诱思导入法
学起于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力。没有质疑的学习,其效果是不理想的,调动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而悬念能促进学生张开思维翅膀,能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不仅有诱思和激趣作用,还能使课堂浑然一体,结构更加紧凑。正如此多的功能,我们很多教师乐意用之。实践中常常创设“欲知又止,悬而未结”的悬念情境,来诱发学生思考,进而主动参与来开课学习中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来看创设悬念开课的重要意义:人们通过感官知觉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当人们在观看到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这种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缺陷”。因此,在导入中巧设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动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楚不可的探究心理,因而自觉学习和探究。这就是设置悬念导入法的特点。例如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我们可这样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钟啊?”在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让他们总结了自己了解的钟有哪些。“那你们见过其他的可以计时的钟吗?比如花钟?”从抛出问题,到学生提出疑惑,到在文章中进行探究,就很自然地进行衔接和贯通了。用悬念进行新课导入,应考虑到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知识面问题,以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教师要注意设悬和释悬两个阶段。
二、解释课题导入法
课题是文章给人印象的入口处,有人把它比作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不仅能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甚至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这样原因,我们很多教师喜从课题入手开启新课教学。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这样的释题方法就是从课题的重点词语入手的,现行很多课文,我们都可从其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开刀,抓住关键,直奔中心,以主带次,进行新课教学。当然,就是解释题目的方法也有多种,如引导学生从题目特点入手,猜想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如教学《抢险》,我们就可让学生根据题目,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会运用什么写作顺序,会先取哪些地方作为详写,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阅读课文,进行对比学习。这样的释题开课,也是很有效果的。
三、巧设字谜导入法
好奇是猜字谜的源动力。而猜测结果又能满足学生表现欲。所以,在小学课堂中巧设猜字谜教学是很有市场的,又特别是开课环节。因为猜字谜是小学生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似一则简单的谜语,实则是与所讲课文息息相关的内容。出谜之后,让学生思维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去想想谜语的谜底是什么。例如,在教学《书本里的蚂蚁》这课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希望大家认真听,看谁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学生很快猜出是蚂蚁。于是我又说:“蚂蚁在人们眼中又黑又小,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勤劳,守纪律而且非常团结,齐心协力搬动比它们大好几倍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一只小蚂蚁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叫《书本里的蚂蚁》,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开课,学生既感兴趣,又紧密联系主题,还能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
四、新旧联系导入法
古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从旧知到新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通过以旧迎新,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对新知学习的渴望,激发新知的探究兴趣。开课时,我们加强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就能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李白《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以前我们是不是也学过关于瀑布的文章或者诗歌呢?是的,我们也学过叶圣陶先生的一篇诗歌体文章《瀑布》。两篇文章都写的是瀑布,而只是背景不同。他们两位作家对瀑布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呢?请同学们回顾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模式,以便想象李白诗中的瀑布。通过这样新旧对比,学生对瀑布特点就会了解更加详细和深刻,在新课学习中,学生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找到两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然,开课导入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到底一堂课我们运用什么导入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需要来选择。只有能在短短的两三分钟内能达到激趣、诱思、煽情中的一个或几个目的,我们开课导入教学便是有意义的、有效果的。关于更多的导入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借鉴,才能让导入方法多样化,让课堂开启模式新颖,富有情趣。
参考文献:
[1]周玲贤,小学语文新课导入十法[J].教学,2013年。
[2]周立新,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经验交流,2011年。
[3]罗显伟,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J].教学交流(下旬),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