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作者】 薛精文
【机构】 新疆第二师23团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正一步步进入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融合它们的个性,交互它们的特性,可以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达到提高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乐于数学学习,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文章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体会和感受进行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必要性;学科特点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正一步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发重大的影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低层次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整合的第二层次是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整合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对课程进行系统整合。
3.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优势
3.1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优势除了表面上的易于吸引注意力和容量加大等方面,还有动画的功能,便于完成不便完成或不便观察的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3.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数学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3信息技术能提供自动推理和符号演算的环境,有助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更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3.4利用网络,实现教学空间多维化,在时间、空间、深度与广度以及所涉及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是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重点内容。阅读材料介绍了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史,如初二就有蜂房里的几何学、生活离不开圆、测算面积的近似方法、曲面上的最短路线、勾股定理、无理数的发现、一元二次方程发展小记等。这些内容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融,不少是在数学下的问题。教师如果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善于在网上收集数学应用范例、数学史料,开设第二课堂,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实在是恰切不过的。
3.5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6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课堂的师生互动。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练习和小结练习,让学生亲自到讲台上面操作电脑来进行师生互动,及时的巩固课堂知识,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中,在下课前几分钟,通过设计一组巩固练习让学生主动到讲台前操作电脑,进行答题。如果学生选择对了,则电脑会跳出“棒级了,继续”的文字,如果学生答错了,则电脑会跳出“答错了,离正确答案很近了,再想想,加油”等文字。这样有助于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又形成轻松的氛围,学生都抢着答题,较好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4.整合要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着眼点,应该是基于数学学科特点,通过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整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升与巩固信息技术素养。
4.1信息技术运用于“数与代数”的概念学习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许多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简单。
4.2信息技术运用于“空间与图形”:信息技术为“空间与图形”的数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近为远”、“化抽象为形象”。例如,认识立体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程,可以做一个课件,先出示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使图形动起来。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4.3信息技术运用于“统计与概率”:传统教学中,一些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某些概念,因为他们对这种“不确定”型的数学思维缺乏真切的体验,而传统的教学工具又无法对大量有效数据进行演算、验证。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变得方便、更快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统计表,绘计各种统计图以及进行概率实验。先进的计算器不仅可以处理复杂计算,有的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因此在处理统计内容时,强调使用计算器(机)尽能使用计算器(机)处理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4.4信息技术运用于“综合实践”在数学的综合实践课中,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工具,可以很自然地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与概率”等领域内容整合起来,为学生学会解决生活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提高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节省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练习和巩固,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中国电化教育,1997(12).
[4]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瑛华.数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如何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J].数学通报,2006,45(8):24-26.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必要性;学科特点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正一步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发重大的影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低层次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整合的第二层次是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整合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对课程进行系统整合。
3.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优势
3.1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优势除了表面上的易于吸引注意力和容量加大等方面,还有动画的功能,便于完成不便完成或不便观察的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3.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数学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3信息技术能提供自动推理和符号演算的环境,有助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更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3.4利用网络,实现教学空间多维化,在时间、空间、深度与广度以及所涉及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是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重点内容。阅读材料介绍了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史,如初二就有蜂房里的几何学、生活离不开圆、测算面积的近似方法、曲面上的最短路线、勾股定理、无理数的发现、一元二次方程发展小记等。这些内容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融,不少是在数学下的问题。教师如果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善于在网上收集数学应用范例、数学史料,开设第二课堂,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实在是恰切不过的。
3.5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6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课堂的师生互动。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练习和小结练习,让学生亲自到讲台上面操作电脑来进行师生互动,及时的巩固课堂知识,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中,在下课前几分钟,通过设计一组巩固练习让学生主动到讲台前操作电脑,进行答题。如果学生选择对了,则电脑会跳出“棒级了,继续”的文字,如果学生答错了,则电脑会跳出“答错了,离正确答案很近了,再想想,加油”等文字。这样有助于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又形成轻松的氛围,学生都抢着答题,较好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4.整合要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着眼点,应该是基于数学学科特点,通过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整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升与巩固信息技术素养。
4.1信息技术运用于“数与代数”的概念学习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许多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简单。
4.2信息技术运用于“空间与图形”:信息技术为“空间与图形”的数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近为远”、“化抽象为形象”。例如,认识立体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程,可以做一个课件,先出示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使图形动起来。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4.3信息技术运用于“统计与概率”:传统教学中,一些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某些概念,因为他们对这种“不确定”型的数学思维缺乏真切的体验,而传统的教学工具又无法对大量有效数据进行演算、验证。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变得方便、更快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统计表,绘计各种统计图以及进行概率实验。先进的计算器不仅可以处理复杂计算,有的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因此在处理统计内容时,强调使用计算器(机)尽能使用计算器(机)处理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4.4信息技术运用于“综合实践”在数学的综合实践课中,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工具,可以很自然地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与概率”等领域内容整合起来,为学生学会解决生活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提高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节省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练习和巩固,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中国电化教育,1997(12).
[4]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瑛华.数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如何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J].数学通报,2006,45(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