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上好学前美术欣赏课

【作者】 杨蕙羽 陈晓雪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幼儿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较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显人文性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的热爱。
  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叫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中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寓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偎依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样,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情况,使他们对祖国及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应变成“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有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一、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二、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细细的体味。四、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象,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的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喜欢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情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