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作者】 陈 刚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长期以来,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思想,因为许多教师还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挤,总还是有的。”最终导致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高耗低效的课堂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乐学,这是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在于让高中地理课堂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我在此根据自己教学的经验对如何帮助学生学好高中地理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想方法;创新思维
  高中地理是地理教育课程的基础,在更高要求的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学中的学案设计和教材内外的阅读材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并全方面地完善自己。
  一、 形式多样的导入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好的导入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展开地更加融洽,而且还能让学生调动和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听课,更好地掌握知识。相反,而一个糟糕的导入,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从沉闷开始,最终会以不佳的教学效果结束。
  导入形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置自己的新课导入。
  设置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以期求得切入课题、明确要点、深化教学、融会课堂的良好效果。联系实际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与地理学习相关的内容,将学生经历过的事实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近几年经历的异常天气变化就可以融入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多媒体导入: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选择经典图片、视频等形式导入,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呆板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增强感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地球的公转运动与自传运动",通过动画的形式变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兴趣更浓。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关键的第一步,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
  二、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地理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就紧紧地扣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兴趣,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启迪思考,点拨思路,使学生觉得地理课好学、易学,从而乐学,事半功倍。《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才能“问”出精彩课堂。问题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因而老师应有意识地去提出问题。“学则须问”,但问要选在恰到好处时,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把握难度,符合逻辑,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让学生敢于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取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这样的问题才能加快知识转化为素质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 高中地理对阅读材料的应用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效地加强了地理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以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阅读材料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阅读材料时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负担,反而会因为轻松地学习阅读材料而对其产生兴趣。例如,阅读“波浪和潮汐”时,学生在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各种影响后又可了解潮汐的产生,引发学生对潮汐产生原因的兴趣,同时还能被先人探索挖掘出如此的规律知识所折服,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从而更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习惯主动去学习更多的地理现象。
  五、 地理教学要实现学生主体发展
  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潮。学生主体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能动的发展,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学地理教学势必由地理知识的传递变为地理素养的培养。相应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探究式)学习。
  教学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即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为此,现代教学要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甚至是互助的师生关系。这种现代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交往的基础。
  对于地理知识来说,其包含的范围很广,而且实践性也比较强,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就应该将地理知识与现实中的一些事物以及现象结合起来,如当地的发展状况或是一些热点问题,这样让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做到灵活运用,而且也增加了趣味性。
结论:总之,无论教师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更好地学习为目的。高中是地理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如何解决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困难的问题,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我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困惑所在,对症下药,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贾鹏.探论对话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专栏的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