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兴趣的激发
【作者】 陶廷森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天星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古人是主张乐学的。但是现在有些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部分学生怕学、厌学,甚至中途辍学。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至高点,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一、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另外,通过以上方法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二、创造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的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的科学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授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讲“圆幂定理”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入:同学们早就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是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听得格外仔细和急切。学过切割线定理之后,大家把地球的半径6378公里代入公式算出约需登上19公里高的一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比珠穆朗玛峰的两倍还多呢?深感诗人想象之大胆,手法之浪漫。不少同学还主动出击,有的说:老师,我算出了登高一层楼(通常3米)所能看到的景距。那个说:我计算出登上泰山所能看到的景距。欢快中,学生已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三、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概率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父亲,令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他的儿子一根一根划,等回家时,已全部划完,其父亲哭笑不得。从这个故事中,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样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四、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另外,通过以上方法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二、创造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的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的科学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授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讲“圆幂定理”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入:同学们早就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是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听得格外仔细和急切。学过切割线定理之后,大家把地球的半径6378公里代入公式算出约需登上19公里高的一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比珠穆朗玛峰的两倍还多呢?深感诗人想象之大胆,手法之浪漫。不少同学还主动出击,有的说:老师,我算出了登高一层楼(通常3米)所能看到的景距。那个说:我计算出登上泰山所能看到的景距。欢快中,学生已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三、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概率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父亲,令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他的儿子一根一根划,等回家时,已全部划完,其父亲哭笑不得。从这个故事中,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样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四、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