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余 诚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将生活化理念尽可能地寓于教学每个环节,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中感受到数学的适用性,强化工具意识,提高生活反哺服务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理念 课堂教学 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性概括。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仅为了掌握数学的“纸上运用”,最重要目的是能反哺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活服务能力。要达到如此目的,新课标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思想,的确是实践证明而行之有效的良好方法,既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看到数学实用性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工具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谈谈生活化理念在其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抓好新课导入,就是缩短学生“入课”状态时间,提高参与时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以饱满学习激情及早投入到新知教与学活动中来。而如果生活化导入新课,不仅能达到上述目的,还能让学生保持在生活状态下学数学,感受数学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广泛性。因此,我们很多教师都乐意这种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把与生活相关联的趣味问题作为诱发思维的“切入点”,“以问激思”的方式,开启新课教学。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先展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武胜学校分布图,并提问学生两图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然后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城南初中、城北初中、沿口初中三所学校,并分别两点连线成三角形,又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再引导思考对应的角和边有什么关系?这样很自然得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样教学,既创设了与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相联系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又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是一次生活化导入的成功尝试。
二、新授情境生活化
新授情境生活化,就是在新授知识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化理念与情境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师生教与学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这种理念,并付诸实践行动,想方设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种理念。现行教材已经为我们搭建了平台,你只要稍作教材分析,就可感受到教材的生活化编排,其中的“做一做”、“想一想”、“猜一猜”、“议一议”就是很好地生活化教学“引子”,能引发师生的生活化思考和数学知识的生活运用。除了用好这些“触发点”,我们还应注重生活化素材的精心设计,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反哺生活实践能力。
三、活动组织生活化
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素材,搭建生活化学习平台,还应把教学过程的教与学活动进行生活化组织,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氛围。我们知道,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也是诸多教学大家的强烈呼声。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应用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我们便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组织一个活动,让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同图案设计:有的学生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体现了民间的剪纸艺术思想。有的学生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辅平、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运用扎眼方法,也能创建轴对称图形。总之凡此种种,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都能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图案。我们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做后交流,彼此说说设计方法,就更能促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作业实践生活化
作业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之别,但都是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技能的有效平台,都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重要实践。数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这说明数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具学科,因此,新课标这样说到:“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数学实践”作业就是数学实践,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用,我们都应把这种生活化理念寓于其中,抓住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解释事物,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通过有效地精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生活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生活反哺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如何测量一棵树的高度?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案。我们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相关现象,要求每人设计一个测量方案。然后分组进行,最后在全班介绍几种典型方案。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让学生想到连老师都不曾想到的问题。但我们也应注意,在作业实践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现有知识结构以及现实条件的问题,从有利于观察与实践;有利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有利于选择与判断有效数据;有利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到准确合理设计,切记又犯了数学的理想主义,进入到不符生活实际的误区中去了。
总之,坚持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有效方法。实践中,我们应尽可能地营造生活氛围,创设生活平台,让学生生活化中学、生活化中用,在生活化的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和生活反哺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桂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1年。
[2]周亚美,有效:追求有效的数学生活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3]顾理正,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3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理念 课堂教学 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性概括。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仅为了掌握数学的“纸上运用”,最重要目的是能反哺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活服务能力。要达到如此目的,新课标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思想,的确是实践证明而行之有效的良好方法,既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看到数学实用性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工具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谈谈生活化理念在其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抓好新课导入,就是缩短学生“入课”状态时间,提高参与时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以饱满学习激情及早投入到新知教与学活动中来。而如果生活化导入新课,不仅能达到上述目的,还能让学生保持在生活状态下学数学,感受数学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广泛性。因此,我们很多教师都乐意这种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把与生活相关联的趣味问题作为诱发思维的“切入点”,“以问激思”的方式,开启新课教学。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先展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武胜学校分布图,并提问学生两图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然后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城南初中、城北初中、沿口初中三所学校,并分别两点连线成三角形,又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再引导思考对应的角和边有什么关系?这样很自然得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样教学,既创设了与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相联系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又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是一次生活化导入的成功尝试。
二、新授情境生活化
新授情境生活化,就是在新授知识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化理念与情境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师生教与学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这种理念,并付诸实践行动,想方设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种理念。现行教材已经为我们搭建了平台,你只要稍作教材分析,就可感受到教材的生活化编排,其中的“做一做”、“想一想”、“猜一猜”、“议一议”就是很好地生活化教学“引子”,能引发师生的生活化思考和数学知识的生活运用。除了用好这些“触发点”,我们还应注重生活化素材的精心设计,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反哺生活实践能力。
三、活动组织生活化
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素材,搭建生活化学习平台,还应把教学过程的教与学活动进行生活化组织,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氛围。我们知道,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也是诸多教学大家的强烈呼声。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应用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我们便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组织一个活动,让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同图案设计:有的学生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体现了民间的剪纸艺术思想。有的学生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辅平、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运用扎眼方法,也能创建轴对称图形。总之凡此种种,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都能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图案。我们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做后交流,彼此说说设计方法,就更能促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作业实践生活化
作业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之别,但都是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技能的有效平台,都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重要实践。数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这说明数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具学科,因此,新课标这样说到:“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数学实践”作业就是数学实践,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用,我们都应把这种生活化理念寓于其中,抓住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解释事物,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通过有效地精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生活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生活反哺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如何测量一棵树的高度?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案。我们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相关现象,要求每人设计一个测量方案。然后分组进行,最后在全班介绍几种典型方案。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让学生想到连老师都不曾想到的问题。但我们也应注意,在作业实践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现有知识结构以及现实条件的问题,从有利于观察与实践;有利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有利于选择与判断有效数据;有利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到准确合理设计,切记又犯了数学的理想主义,进入到不符生活实际的误区中去了。
总之,坚持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有效方法。实践中,我们应尽可能地营造生活氛围,创设生活平台,让学生生活化中学、生活化中用,在生活化的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和生活反哺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桂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1年。
[2]周亚美,有效:追求有效的数学生活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3]顾理正,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