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突破传统性教学模式 让美术课堂回归“百草园”
【作者】 葛鹏飞
【机构】 山东胶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在美术教学中,一般老师会习惯 性的“按课本上课,按部“搬”,还有些教师重复上同阶段、同年级的美术课,对于课本知识“熟悉了”,能“背下来了”,就“用不着备课了”。老师在培养学生 良好习惯的同时,却忽略了自身的教学习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形成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教师深思。我认为,老师首先要迈出传统性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重组课堂的基本内容,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会美化环境与生活。
一、突破传统性教学模式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范画,学生照着画”,只把目光放在课本的教学模式,太有局限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应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等实际情况,统筹备课。更新陈旧的美术教学观念,探索“发现美、创造美、完善美”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这一点对美术教学尤为重要。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情境体验等教学手段,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 中,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高尚的审美体验。这也要求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多与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找教室窗帘上、寝室床单上的图案等学生身边的事例联系起来讲解,同时穿插讲一些办黑板 报和着装等学生生活中会实际运用到的图案知识。这样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到了美术知识,又能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组课程的基本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对以往的 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并根据课本内容结合地域特点及学生实际,重组课堂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更生动,更浅显,学生就更有兴 趣去学习。如美术欣赏课如何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我利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绘画过程及作品进行讲解。把书中的 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自己的真实范例,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三、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大师罗丹说,“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人们往往感受不到“美”的存在。这表现出人们缺少在生活中去“发现”美的意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 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的审美观点也会对他们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去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能带给学生新颖的内容。在美术教学中, 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春天的柳絮飘落、夏天的炎炎烈日、秋天的黄叶飘落、冬天的茫茫雪景,这些都是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让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身边 事物,收集大量的素材,并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去“发现”美。教会他们自主获取美,体会自然万事万物的美,把课外直接获得的知识内化,养成健康的、高尚的、 积极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展现美的能力
“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画什么,老师必须在课前先画,这样才知道本次绘画的要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提高绘画能力。而一堂课中,把学生领向审美的 高地后,让他们把握住方向,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大胆尝试各种技法,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思维和技巧的协调统一,他们才能成功展现出自己发现到的美。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绘画造型、美术创作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进而提升自己的绘画表达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义,然后借助想象,把各方面再结合为统一的一个整体,重新在头脑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舍弃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 本质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们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
4、培养学生运用美的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运用美术 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反过来,学生会更有兴趣学习美术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运用美的能力,拓展视野,是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的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如培养学生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绘制插图, 学生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课文学习的艺术性,吸引力,同时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又如培养学生在平面构图设计中穿插平面几何知识,有效地加强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
总之,教师要发挥个人教学魅力,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百草园”中快乐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新地美化环境与生活。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
一、突破传统性教学模式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范画,学生照着画”,只把目光放在课本的教学模式,太有局限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应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等实际情况,统筹备课。更新陈旧的美术教学观念,探索“发现美、创造美、完善美”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这一点对美术教学尤为重要。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情境体验等教学手段,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 中,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高尚的审美体验。这也要求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多与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找教室窗帘上、寝室床单上的图案等学生身边的事例联系起来讲解,同时穿插讲一些办黑板 报和着装等学生生活中会实际运用到的图案知识。这样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到了美术知识,又能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组课程的基本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对以往的 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并根据课本内容结合地域特点及学生实际,重组课堂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更生动,更浅显,学生就更有兴 趣去学习。如美术欣赏课如何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我利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绘画过程及作品进行讲解。把书中的 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自己的真实范例,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三、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大师罗丹说,“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人们往往感受不到“美”的存在。这表现出人们缺少在生活中去“发现”美的意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 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的审美观点也会对他们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去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能带给学生新颖的内容。在美术教学中, 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春天的柳絮飘落、夏天的炎炎烈日、秋天的黄叶飘落、冬天的茫茫雪景,这些都是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让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身边 事物,收集大量的素材,并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去“发现”美。教会他们自主获取美,体会自然万事万物的美,把课外直接获得的知识内化,养成健康的、高尚的、 积极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展现美的能力
“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画什么,老师必须在课前先画,这样才知道本次绘画的要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提高绘画能力。而一堂课中,把学生领向审美的 高地后,让他们把握住方向,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大胆尝试各种技法,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思维和技巧的协调统一,他们才能成功展现出自己发现到的美。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绘画造型、美术创作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进而提升自己的绘画表达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义,然后借助想象,把各方面再结合为统一的一个整体,重新在头脑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舍弃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 本质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们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
4、培养学生运用美的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运用美术 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反过来,学生会更有兴趣学习美术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运用美的能力,拓展视野,是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的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如培养学生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绘制插图, 学生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课文学习的艺术性,吸引力,同时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又如培养学生在平面构图设计中穿插平面几何知识,有效地加强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
总之,教师要发挥个人教学魅力,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百草园”中快乐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新地美化环境与生活。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