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散文阅读教学实践模式
【作者】 蒋玉彬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松涛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传统散文阅读教学以讲解为主,忽视学生阅读实践,至于散文的美,也只能停留在口头,无法有切实体验。为此,我们必须从传统中走出来,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散文阅读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散文阅读 教学模式 创新
散文,一种清淡、淡雅的自由文体,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师中心论”观念影响,在讲解分析盛行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不仅没有发挥散文的特有育人作用,还阻碍了学生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这样的结果是新课标不允许的,我们必须创新模式,让学生在散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中发挥主体作用,做真正的阅读学习主人。
一、课前预习,营造自主阅读氛围
古人曾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更是如此,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因此,学习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整体感悟,领悟作者的情感。散文也是如此,虽然新课标对散文学习要求较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但真要达到理性的“了解”目标,也需要我们反复朗读。又特别是散文这样精致的语言艺术的文章,更需要我们在预习中反复朗读。而要到达这一目的,我们还需要在预习中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是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散文美的重要入口点,能为课堂上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情感的铺垫。
二、明确目标,激发自主阅读意识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努力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朱自清著名散文《春》时,我们可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预习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目标,①在反复诵读中,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②在仔细品中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语言描绘春天的写作方法;③在作者倾述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情的妙处。在学生明确了这样的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觉尝试。
三、质疑问难,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之始,也是学之力,能成为“我要学”的内驱力。对于“形散而神平散”的散文,如果没有质疑意识,就很容易被“散”的意象弄得不明不白,不知所云。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习惯,让他们在质疑中开启思维,在问题中放开想象和联想,从而在不断的学习、思考探索中凝聚散文不散之“神”---中心主题。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课文通过赏花、惜花、思花的脉络,采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得写出了藤萝的外形特征。如果仅从这点看,我们只能在行云流水的语言美中感受到作者写景手法的独特,而无法在借景抒情中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体会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真理。因此,我们还需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和想象,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由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在表达对顽强生命赞叹的语言中突出表现生命的永恒,自我砥砺的主题。
四、体验美读,激励学生合作阅读
读是一种语文实践,也是学生走进语文知识殿堂的最好钥匙,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特别是散文这样的文体,如果没有深入的读,我们无法感受、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哲理美的。我们知道,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传统是以讲解方式,让学生牢记。新课标则要求让学生反复品读,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散文是精致的语言艺术,是情的文学,我认为是最好的朗读材料和载体,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无论是朗读,还是课本剧表演,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紫藤萝瀑布》中“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些语言,如果仅是浅尝辄止的朗读,中,是不能感受到“挨”、“接”、“推”、“挤”带到的神奇魅力。也无法感受到花儿繁密、茂盛盛开的生动景象,更没有一种生动活泼、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我们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强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与作者情感共鸣,从而受到熏陶。
总之,我们要加强散文阅读教学,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主人,发挥主体作用,多读少讲解,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民主愉悦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领悟。只有这样,学生阅读实践能力才有望得到良好培养,在反复培养中获得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丁莉娟、赵志,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张丽萍,高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吴芳,关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快乐阅读,2013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散文阅读 教学模式 创新
散文,一种清淡、淡雅的自由文体,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师中心论”观念影响,在讲解分析盛行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不仅没有发挥散文的特有育人作用,还阻碍了学生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这样的结果是新课标不允许的,我们必须创新模式,让学生在散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中发挥主体作用,做真正的阅读学习主人。
一、课前预习,营造自主阅读氛围
古人曾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更是如此,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因此,学习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整体感悟,领悟作者的情感。散文也是如此,虽然新课标对散文学习要求较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但真要达到理性的“了解”目标,也需要我们反复朗读。又特别是散文这样精致的语言艺术的文章,更需要我们在预习中反复朗读。而要到达这一目的,我们还需要在预习中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是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散文美的重要入口点,能为课堂上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情感的铺垫。
二、明确目标,激发自主阅读意识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努力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朱自清著名散文《春》时,我们可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预习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目标,①在反复诵读中,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②在仔细品中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语言描绘春天的写作方法;③在作者倾述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情的妙处。在学生明确了这样的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觉尝试。
三、质疑问难,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之始,也是学之力,能成为“我要学”的内驱力。对于“形散而神平散”的散文,如果没有质疑意识,就很容易被“散”的意象弄得不明不白,不知所云。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习惯,让他们在质疑中开启思维,在问题中放开想象和联想,从而在不断的学习、思考探索中凝聚散文不散之“神”---中心主题。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课文通过赏花、惜花、思花的脉络,采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得写出了藤萝的外形特征。如果仅从这点看,我们只能在行云流水的语言美中感受到作者写景手法的独特,而无法在借景抒情中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体会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真理。因此,我们还需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和想象,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由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在表达对顽强生命赞叹的语言中突出表现生命的永恒,自我砥砺的主题。
四、体验美读,激励学生合作阅读
读是一种语文实践,也是学生走进语文知识殿堂的最好钥匙,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特别是散文这样的文体,如果没有深入的读,我们无法感受、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哲理美的。我们知道,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传统是以讲解方式,让学生牢记。新课标则要求让学生反复品读,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散文是精致的语言艺术,是情的文学,我认为是最好的朗读材料和载体,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无论是朗读,还是课本剧表演,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紫藤萝瀑布》中“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些语言,如果仅是浅尝辄止的朗读,中,是不能感受到“挨”、“接”、“推”、“挤”带到的神奇魅力。也无法感受到花儿繁密、茂盛盛开的生动景象,更没有一种生动活泼、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我们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强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与作者情感共鸣,从而受到熏陶。
总之,我们要加强散文阅读教学,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主人,发挥主体作用,多读少讲解,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民主愉悦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领悟。只有这样,学生阅读实践能力才有望得到良好培养,在反复培养中获得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丁莉娟、赵志,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张丽萍,高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吴芳,关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快乐阅读,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