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

【作者】 张新亮 王环环

【机构】 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面对教育信息的到来,对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信息素养与技能、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师   信息素养   内涵  提高方法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环境的变化
  1、教育资源的变化
  过去,学生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于书本的阅读及教师的讲授。讲什么听什么,属于单媒体、非数字的固化资源。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特别是信息资源支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展示出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
  2、教育设施的变化
  过去多数教师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在这三尺讲台上“包打天下”,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极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各级学校基本实现了“班班通”。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使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教育空间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学双方所占有的信息资源是极不对称的,教师是教育资源的垄断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网络进入家庭、社会和学校,达到了资源共享,师生间信息对称成为可能,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术语,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此后,这个术语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含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我国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例如,桑新民教授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六条标准:(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评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正确与错误,有用与没用);(3)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地、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述来看,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综合性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解不断深入,这一术语的内涵和外延还将继续丰富和扩展。
  三、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的几种基本信息素养。
  1、 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
  2、 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3、 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获取信息的工具,如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利用这些工具,可以为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提供极好的帮助。传递和发布信息的工具,如PowerPoint、E-mail、BBS、ftp等。另外,教师还应当具备一些资源管理的技能。如本地资源的查找、分类、储存、提取,为网络资源建立收藏夹、多窗口浏览、资源下载等。
  4、 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本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师要能够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
  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1、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在起初的阶段的办法是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在英特网上查找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通过教师交流学习、座谈讨论,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2、学校要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搭建舞台
  学校不仅要在教师技术培训方面下一定的功夫,还要让教师掌握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注重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评比及各种信(下转第39页)(上接第41页)息技术的竞赛,同时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
  3、学校要创造环境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目前很多学校都配置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了校园网。开放了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学校中所有计算机都能联入互联网;同时学校也相应成立了网络中心购进了大量的软件和教学资料,逐步在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以此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应感到网络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习惯用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方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
  4、教师应培养自我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得到体现。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用课件上,这些课件并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而应有意识的注重在这些教学课件中的教学素材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选用上,对于这些素材,可以说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的空间。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各方合力来共同提高,教师发展好了,教育才能发展好。只有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才能最终实现对教育现代化的推动。
  参考文献:
  【1】《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桑新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素养与技能研究》王芳杰期刊科技文汇 2015年2月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信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张莹 中国电化教育 2011年08期
  【4】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的趋势王晓莉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年08期
  【5】论中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课程改革蒋凤宝  毕业论文2008
  【6】论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能力结构尤彩虹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作者简介:张新亮  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   本科  中教二级
   王环环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