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活化理念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中的应用
【作者】 张钰涓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湖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升应用能力,需要打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中间桥梁,实施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理念 应用意识 培养 应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应用能力就成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以便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达成这样的奠基义务,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能为之埋单,唯有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得到很好落实。也就是要求我们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反复数学知识生活实践过程中获得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很好培养。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导入是开启新课学习之旅第一步,抓好这步教学,不仅能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高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然运用生活化素材“包装”数学知识,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导入语言生活化。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也就是说运用生活化素材开启教学,其本身就有很多趣叶因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生活思考,促进学生数学实践。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我家里有2万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但我需要了解一下储蓄相关的知识,看哪种方式更合算。”运用这样的生活化导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和主动性,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需要数学的应用,需要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就具有良好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新授情境生活化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也称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对情境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不错成绩。现在正被广泛用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教师青睐的教学手段。当然,新授环节创设情境教学更是我们的热衷。而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中,新授情境生活化便是我们的最好选择。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让我们知道: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也就是说新授情境生活化,不仅必要,而且很现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平台。实践中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发学生开展数学思考,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应用题”时,就可运用春游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巩固练习生活化
巩固练习环节是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有效平台,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数学知识生活实践的良好支撑。我们知道,现行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这样的模型对于正处于形象思维特征阶段的小学生来,无疑具有很大阻障作用。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创设出生活化巩固练习情境,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性和实用性,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实用价值。这样,通过情境设置,不仅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还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展示公路边树木、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究欲,还能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才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的学习方法。实践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间隔”这一知识点,我们可让学生为校园哐自己家乡的公路设计植树方案,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课外实践生活化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而课外实践、生活应用就是这一理念的初步实践。而课外就成为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的培养空间,生活就成为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的天然沃土。加上我们小学数学知识,基本上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这样的“对应关系”,不仅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良好资源,也为我们学生生活化实践提供了平台。传统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纸上运作解答作业,根本就无法让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导致学生反哺生活的能力、甚至意识都不具备。而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就要开门学数学,让学生在生活舞台中去体验、感受、运用,在建模去模等操作中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发展应用和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需要生活化教学,我们只有树立起“数学即生活”教学意识,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真正魅力,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数学、爱好数学,进而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在运用中发展反哺生活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志刚,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应用意识[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年。
[2]杨淑君,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王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理念 应用意识 培养 应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应用能力就成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以便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达成这样的奠基义务,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能为之埋单,唯有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得到很好落实。也就是要求我们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反复数学知识生活实践过程中获得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很好培养。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导入是开启新课学习之旅第一步,抓好这步教学,不仅能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高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然运用生活化素材“包装”数学知识,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导入语言生活化。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也就是说运用生活化素材开启教学,其本身就有很多趣叶因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生活思考,促进学生数学实践。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我家里有2万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但我需要了解一下储蓄相关的知识,看哪种方式更合算。”运用这样的生活化导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和主动性,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需要数学的应用,需要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就具有良好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新授情境生活化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也称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对情境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不错成绩。现在正被广泛用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教师青睐的教学手段。当然,新授环节创设情境教学更是我们的热衷。而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中,新授情境生活化便是我们的最好选择。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让我们知道: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也就是说新授情境生活化,不仅必要,而且很现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平台。实践中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发学生开展数学思考,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应用题”时,就可运用春游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巩固练习生活化
巩固练习环节是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有效平台,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数学知识生活实践的良好支撑。我们知道,现行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这样的模型对于正处于形象思维特征阶段的小学生来,无疑具有很大阻障作用。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创设出生活化巩固练习情境,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性和实用性,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实用价值。这样,通过情境设置,不仅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还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展示公路边树木、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究欲,还能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才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的学习方法。实践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间隔”这一知识点,我们可让学生为校园哐自己家乡的公路设计植树方案,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课外实践生活化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而课外实践、生活应用就是这一理念的初步实践。而课外就成为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的培养空间,生活就成为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的天然沃土。加上我们小学数学知识,基本上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这样的“对应关系”,不仅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良好资源,也为我们学生生活化实践提供了平台。传统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纸上运作解答作业,根本就无法让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导致学生反哺生活的能力、甚至意识都不具备。而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就要开门学数学,让学生在生活舞台中去体验、感受、运用,在建模去模等操作中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发展应用和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需要生活化教学,我们只有树立起“数学即生活”教学意识,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真正魅力,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数学、爱好数学,进而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在运用中发展反哺生活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志刚,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应用意识[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年。
[2]杨淑君,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王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