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之我见

【作者】 侯文霞

【机构】 新疆和静县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化、社会性、道德感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它的内容可以相同,但它的主题却是常换常新的。除了对学生要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个性情感的培养和指导,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是其它学科教师所无法比拟的,也是自身无法推卸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学习;教学效果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它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情感的特殊载体。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兴趣、意愿都充满生命的激情呢? 
  一、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文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培养素材,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通过人文熏陶,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从而培养其优良的品格情操。
  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如海子笔下的那一片春暖花开的景象;戴望舒丁香花中的浓浓愁思;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韬光养晦;鲁迅痛斥封建社会吃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如讲到我国的大好河山之时,我回放一首海外游子思乡的一首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壮美进行赞赏,这是一次审美的渗透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最好诠释。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读出新意,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通过阅读,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
  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而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相互的交流、沟通,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不同的学生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笔墨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把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亲其师则信其道”,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能传导给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我们的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应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让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学习的乐园。
  总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这一理念肯定了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特点。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更要促使学生在教师与教材内容的感召下,引起主体意识的觉醒,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培养。只有通过努力使经久不衰的情感因素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才能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语文课上情融融、意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