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青 敏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嘉南路四段69号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就是指学生在自觉与自动学习的态度的引导下,自发地开展学习活动的行为。与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由。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通过创设和谐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学生自主潜力;注重实践操作,发掘自主参与空间。这种“以学为主,独立自主”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的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促进与积极成长。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我在近二十年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自主探索学习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由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来决定。历史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背诵记忆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背书技巧。学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如插图复习法、年表复习法、专题讲解法、记忆的化简法、比较复习法以及运用联想规律来掌握历史知识。针对一个历史事件,首先要弄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也可以利用表格,简明扼要地记载所有事件,利于记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知识都是相互贯穿起来的。当学到课本的某一章节时,先想想在本章历史事件之前发生了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历史事件间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政策或某两种政变的异同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背景等,都可以进行联想和比较式的记忆。 
  好的学习方法,一定是要在深入对教材知识的研究挖掘之后形成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上有大量的文字材料和图画表格,是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和了解的隐性知识,学生应该自主完成这部分的知识迁移。其实,学生要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如辛亥革命的本质、改革开放的本质等。最后,历史需要归纳总结,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 
  二、 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1、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2、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3、 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目前在初中阶段历史这一学科属于次科,中考分值不高,在平时的考试中也不算入排名的总分中,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处,对历史提不起任何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能让学生在对人类漫长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还能学会怎样思考、分析、处理问题。另外,学习历史还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历史的学科地位得到提高,从次科变为主科,其重要性不亚于语数英三大主科,如果初中没把中外通史认真地学一遍,到了高中学习专题式的历史将会感到十分吃力。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促进学生产生自学课本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初中新教材的特点,因为现行的初中历史新教材里每一课都设有动脑筋题目,课后还设置活动与探究,这些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为此,首先要求教师自己作学生情感的楷模。教师应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激励的作用,对历史和历史教学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这样长期感染学生,就能使学生在老师情感的熏陶中,逐步强化对历史学习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喜爱历史的学习。其次,对学生施以爱。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还包括有创设协作和交流的机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协作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表现自己、理解他人、体验个人与集体(或他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以个体的自主为基础,同集体的伙伴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和解决困难,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这样,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五、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逐步探索真理。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教案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在教学中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在对所获得知识不断积累、拓宽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因此,在学完一章之后,最好是要求学生作书面小结。写小结是一个重新整理与复习学过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写小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认识理解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弥补。同时,将课本中的各相关知识系统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把孤立的知识组成知识网络,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六、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对能够给出正确结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从某某方向来继续考虑”、“请你再……,你会想出来的”等,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的观点,可以用“你的观点很有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到这种观点”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关键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