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者】 陈 刚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到1989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并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要从小开始,从学生抓起。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致的。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简要论述一下我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环保教育的现状
1.1.教师对教材照本宣科,忽视环保教育。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多教师更注重拿分数作为评判标准,导致在职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依然在地理知识的传播和地理成绩的考核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坚持以教材内容或教学大纲为主,宇宙、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和人类发展、城市、交通、能源等社会要素是其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一味地追求最终成绩,忽视环保教育,使得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
1.2.师资建设不足。职业高中地理属于文科范畴,与语数外不同,学校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不高,其自身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学校对于职业高中地理的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不够。师资建设的不足、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地理教学体系不够完整。这样的情况使职业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肩头的责任更加沉重。
1.3.教学和实践脱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都对学生的成绩非常关注,因而即使地理教学中已经逐渐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很难一下子从地理考试成绩中转移出来,这就需要职业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一步步地完成转变。目前,学生环保意识在逐渐形成,但却没有实践的空间,理论过多而实践机会却特别少,学生的参与度无法提高,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主动性
当前的地理教学已经向学生传递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仍旧只是在理论上有了大致的认识,并没有从认识升华到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些不环保的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在行为上缺乏主动性。
2.2重视度不够
现今的地理教学虽已关注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但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地理考试成绩上,单纯以考评成绩作为衡量地理学科教学效果或者环保意识培养效果的唯一工具,并不客观。学生只是从理论上了解环保确实重要,了解的途径又只限于教材、报刊或网络,离环保教育的总体目标差距仍然很大,不容乐观。再加上行为缺乏主动性,参与度较低,单纯理论教学无法使得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也是推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
2.3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脱节
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按时按量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是地理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教师往往在知识点的记忆和做题技巧方面大量下功夫,重视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重视环境知识的讲演而忽略现实不良习惯与环境困境的关系,使得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相脱节。
2.4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往往是培养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甚至可能是唯一途径,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环保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理论过多实践太少,参与度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3.1设计具有争议性问进行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会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阶级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具有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3.2优化课堂教学
既然课堂是学生接触环保领域的最为直接的第一形式,那么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步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将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到基础的地理知识学习中,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入,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强化环保意识。通过高中地理环境教育使学生学会了应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了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学生爱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课外调查、访问、考察、监测、讲座、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各种环境问题,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会以新的角度观察问题,用新的眼光分析问题,并寻求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了地理教学的整体优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并注意环境信息传递形式的多样化,会让地理课堂变活、生动、有趣,地理教学将由于环境教育而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最终追求最优化。
3.3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植树节”组织师生一起植树,“节水日”组织学生学习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同一个地球”的宣传工作,或者配合相关环保部门,联合组织环保活动,发现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劝阻和制止,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环保习惯,自觉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要经常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能把知识变成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剑青;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方法刍议[j]; 地理教育; 2011;
[2] 周涛;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 2013;
[3] 赵志华;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n];商丘日报; 2012;
[4]蔡淑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要从小开始,从学生抓起。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致的。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简要论述一下我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环保教育的现状
1.1.教师对教材照本宣科,忽视环保教育。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多教师更注重拿分数作为评判标准,导致在职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依然在地理知识的传播和地理成绩的考核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坚持以教材内容或教学大纲为主,宇宙、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和人类发展、城市、交通、能源等社会要素是其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一味地追求最终成绩,忽视环保教育,使得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
1.2.师资建设不足。职业高中地理属于文科范畴,与语数外不同,学校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不高,其自身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学校对于职业高中地理的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不够。师资建设的不足、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地理教学体系不够完整。这样的情况使职业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肩头的责任更加沉重。
1.3.教学和实践脱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都对学生的成绩非常关注,因而即使地理教学中已经逐渐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很难一下子从地理考试成绩中转移出来,这就需要职业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一步步地完成转变。目前,学生环保意识在逐渐形成,但却没有实践的空间,理论过多而实践机会却特别少,学生的参与度无法提高,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主动性
当前的地理教学已经向学生传递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仍旧只是在理论上有了大致的认识,并没有从认识升华到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些不环保的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在行为上缺乏主动性。
2.2重视度不够
现今的地理教学虽已关注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但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地理考试成绩上,单纯以考评成绩作为衡量地理学科教学效果或者环保意识培养效果的唯一工具,并不客观。学生只是从理论上了解环保确实重要,了解的途径又只限于教材、报刊或网络,离环保教育的总体目标差距仍然很大,不容乐观。再加上行为缺乏主动性,参与度较低,单纯理论教学无法使得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也是推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
2.3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脱节
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按时按量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是地理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教师往往在知识点的记忆和做题技巧方面大量下功夫,重视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重视环境知识的讲演而忽略现实不良习惯与环境困境的关系,使得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相脱节。
2.4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往往是培养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甚至可能是唯一途径,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环保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理论过多实践太少,参与度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3.1设计具有争议性问进行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会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阶级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具有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3.2优化课堂教学
既然课堂是学生接触环保领域的最为直接的第一形式,那么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步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将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到基础的地理知识学习中,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入,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强化环保意识。通过高中地理环境教育使学生学会了应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了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学生爱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课外调查、访问、考察、监测、讲座、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各种环境问题,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会以新的角度观察问题,用新的眼光分析问题,并寻求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了地理教学的整体优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并注意环境信息传递形式的多样化,会让地理课堂变活、生动、有趣,地理教学将由于环境教育而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最终追求最优化。
3.3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植树节”组织师生一起植树,“节水日”组织学生学习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同一个地球”的宣传工作,或者配合相关环保部门,联合组织环保活动,发现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劝阻和制止,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环保习惯,自觉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要经常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能把知识变成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剑青;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方法刍议[j]; 地理教育; 2011;
[2] 周涛;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 2013;
[3] 赵志华;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n];商丘日报; 2012;
[4]蔡淑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