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互动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 杨 成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乔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要建构互动课堂。既需要种理念支撑,又需要多策促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交流、思想交换和智慧碰撞。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动课堂  建构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互动,作为新课改中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旨在强调教学在“动”中完成知识传授与人性培育,促进教学相长。而传统课堂,由于过于强调教师中心论,置学生于被动接收局面。而在倡导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组织者策划者的理念的今天,教与学有机统一,自然需要“互动”来促进。因此,这种模式下的“互动”,就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高品质的互动。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互动课堂的构建。
  一、需要多种理念支撑
  建构互动课堂,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弃“一言堂”,担当起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质疑解惑的引领者、学困解决的合作者角色,视教学活动为师生、生生之间真诚、和谐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把传授知识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互动过程。基于此,需要多种理念支撑,如生本教育理念、生态教学理念、主体主导理念等,有了这些理念,我们才能找到实践行为的方向,从而多策促动,变单向传递为信息的多向交流,使整个课堂呈现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的生机勃勃的氛围。有了这样的互动,就有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沟通。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就有了发生质的飞跃的前提条件。正如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且,这样的互动,既是一种多元互动,也是一种多维互动,是至上的、有实效的互动。
  二、课堂互动实践策略
  (一)师生个体之间互动。这是一种最广泛、最常用的互动方式,是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对话交流、思想交换和智慧碰撞。在数量上体现为一对一、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常发生于新知教学、启发应答、反馈评价、质疑解惑和个别辅导等事件过程中。这样的过程看似教师的主导性较强,但很多时候是互为促进的。甚至有学生的创新思考让教师“惊讶万分”的,特别是我们启导有方时课堂中那动态生成的预料之外的回答,也可震憾我们思想和思维。所以说教学相长,学生也可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者。
  (二)学生个体之间互动。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个体之间互动就是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建立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基础上,建立在生生差异的特定环境中。特别是近年来在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新课改实践中,学生个体互动就更为频繁和常见了。这样的互动除了可以加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外,还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个体之间在互动中以自己的已有经验,相互传递着信息和思想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既能激发学生个体的创造潜能,又能完善各自的知识储备。
  以上两种个体互动,是现行课堂用得最多,师生个体互动和学生个体互动存在统与领的关系,教师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发起者,又是引领者,组织者,是学生互动取得良好效果的维护者。例如,在教学了《质数和合数》这节课后,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创新介绍自己的学号。学生经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先向同伴们作了介绍,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生A:我的学号是2号,2既是偶数又是素数,而且是唯一的一个这样的数噢。生B:我的学号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但却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猜猜是几号?生C;我的学号也很特殊,它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而且还是最大的一位数,你们知道我的学号是多少吗?生D;我的学号是20以内最大的素数,就是──19号……学生在交流的同时,也在认真地思考与判断,还会受到别人启发而马上就对自己的介绍进行调整与补充。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能互通有无,还能通过碰撞产生新的感受与体验。这是互动的最大收获。
  (一)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数学课堂中的个体可以是教师,也可是学生,而群体要么是小组,要以就是全班学生。因此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就包括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是在信息拥有不对称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实现的,是教师通过预设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分组学习中,小组成员个体信息量与小组群体信息总量之间的差异,促进他们在互动中合作、探究、自悟、交流,使个体与小组的互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群体与群体的互动。群体之间的差异,也促进了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组、组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建立在相互竞争的氛围中的。因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协同性和合作方法地培养,要求合理组建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讨论交流都全员参与,这样有利于加强组际竞争,使组与组学习成果展示更加精彩。实践中,我们在建设小组时,要求设组长、记录员各一名,其余为组员。组长负责队内交流、讨论的组织与协调。记录员是队内学习能力最强者,对组员有示范与指导义务。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样,增强了组内成员的凝聚力,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在大组汇报、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过程中,每组的代表回答正确,正常得分;回答有新意,可以加分;最后评比一节课的最佳小组。为了使互动更加有效,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课堂可采用灵活的评价和激励策略。即大组交流时,如果是组长和记录员亲自发言,只能得1分,如果有创造可以加分;但是由组员发言或上台展示,只要基本正确,可以得2分。这样,各组为了能得分胜出,都尽量安排组员上台展示,这样就有力促进了班级学生的整体提升。
  总之,互动成为了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互动已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常见事件,只是其效果有高有低。在大力倡导互动教与学的今天,我们才有意识地把互动作为一个重要的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有效手段来进行组织开展,当然,其意义也是很大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参考文献:
  [1]董严,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的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3年。
  [2]江军清,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8年。 
  [3]顾云娟,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