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尊重差异是建构生本课堂的前提
【作者】 吉皮五合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瓦曲觉乡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建构生本课堂,就必须从尊重差异开始。只有正视差异,运用差异,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尊重 个体差异 生本课堂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传统教育采取“齐步走”和“一刀切”的做法是违背规律的。在大力倡导生本教育、实施生态课堂的今天,“以人为本”理念我们必须重建,从尊重差异出发,正视差异、关注差异,有效运用差异,使差异成为教学活动的新的资源。这应成为我们教学观的价值取向和理念诉求,去担当时代赋予教师培养人的责任的实践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课堂,就是以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使师生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运用各种资源,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的构建过程。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思想方法、提高学习品质、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从尊重差异的角度建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感悟。
一、正视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生本课堂是因材施教的课堂,是培养学生个性的课堂。传统的“一统论”阻制了学生个性张扬,造成了“千人一面”现象。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也是不想重蹈复辙的重要原因。生本课堂就基于这样背景而提出,一种尊重人性的彰显生命关怀的教育也就应运而生,我们知道,学生个体由于先天因素、家庭教育、知识背景等的不同,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掌握知识有快有慢,思维水平有高有低,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学习习惯有优有劣等。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课堂生态的失衡,也导致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矛盾。因此,在数学实施生本教育,创建生态课堂,我们首要的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律,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梯度设计目标,分别设置练习实践,分层运用教学方式,把“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跳一跳”中摘桃,体验成功。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探究梯形面积公式时依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进行了这样设计,首先我提供了以下探究学习材料:两个相同的梯形(上、下底和高都是整厘米数),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做好记录。思考:梯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能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吗?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有的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梯形的面积(数方格法),有的将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完成探究的基本任务,为进一步探索梯形面积公式储备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基础,分别加以引导,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对用面积单位来测量的学生指出,这样做不方便,并且有时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探究上来。这样的分层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分层,学生运用自身经验去探究、建构,体现了生本学习理念。
二、尊重差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个体力量是有限的,要让一批数量不少的后进学生动起来、学起来,我们还需要让优生来带动后进生,实现以学引学的目的。实践中,我们就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间互助互补,“以优带后”,实现共进。这既是尊重差异的良好做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有效实践,更能发挥优生的积极带头作用。这样,就能在不同思维层次学生之间的建立广泛联系,促进互助,实现共生,达到教学相长、整体提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课前预习,自主找到了长方形羊圈的不同围法:有的列表,有的画图,有的是有序的,有的是无序的,有的是完整的,有的不完整,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更利于学生在小组时借鉴别人的思维方法,促进自己的数学思考。
三、运用差异,在及时反馈中让学生体验成功
差异不是差生,是生生之间方式方法、思维习惯等的不同。我们平常所说的尊重差异,很多时候就是尊重差生的代名词。的确,优差是共生,有“优”才有“差”,没有“差”也就无所谓“优”了。说直白点,因为有“差”,我们教育才有必要进行,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学应该是奔着差生去的,是为了促进差生转优而开展的。差生不是拖教学的后腿,而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所以,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种差生教学观,是想方设法促进差生发展的理性回归理念。我们要尊重差异,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从行为上进行有效运用,凸显差异资源的重要作用。当然,差异资源的作用的渐隐的,需要教师洞察和深掘,并进行积极评价。其方法就是在学习反馈中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通过愉悦体验强化兴趣,形成内驱,进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性增强。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是否“回答正确”或“作业全对”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肯定其学习的成绩外,应更多地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使其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应更多地发现其学习上的闪光点,使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同学还有学生自己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特别是学生自己,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助于扬长补短,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在学习中不断调整状态扬长避短。
总之,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差异更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承认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尊重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利用差异这一课程资源,积极建构生本课堂。在分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励评价中让学生“脱差转优”,扬起学习自信,彰显人性灵动,从而为学生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玉屏,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J].新课程(教师),2010年。
[2]季宝剑、邵晓娟,分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年。
[3]章亚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育”实施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1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尊重 个体差异 生本课堂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传统教育采取“齐步走”和“一刀切”的做法是违背规律的。在大力倡导生本教育、实施生态课堂的今天,“以人为本”理念我们必须重建,从尊重差异出发,正视差异、关注差异,有效运用差异,使差异成为教学活动的新的资源。这应成为我们教学观的价值取向和理念诉求,去担当时代赋予教师培养人的责任的实践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课堂,就是以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使师生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运用各种资源,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的构建过程。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思想方法、提高学习品质、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从尊重差异的角度建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感悟。
一、正视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生本课堂是因材施教的课堂,是培养学生个性的课堂。传统的“一统论”阻制了学生个性张扬,造成了“千人一面”现象。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也是不想重蹈复辙的重要原因。生本课堂就基于这样背景而提出,一种尊重人性的彰显生命关怀的教育也就应运而生,我们知道,学生个体由于先天因素、家庭教育、知识背景等的不同,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掌握知识有快有慢,思维水平有高有低,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学习习惯有优有劣等。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课堂生态的失衡,也导致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矛盾。因此,在数学实施生本教育,创建生态课堂,我们首要的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律,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梯度设计目标,分别设置练习实践,分层运用教学方式,把“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跳一跳”中摘桃,体验成功。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探究梯形面积公式时依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进行了这样设计,首先我提供了以下探究学习材料:两个相同的梯形(上、下底和高都是整厘米数),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做好记录。思考:梯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能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吗?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有的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梯形的面积(数方格法),有的将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完成探究的基本任务,为进一步探索梯形面积公式储备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基础,分别加以引导,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对用面积单位来测量的学生指出,这样做不方便,并且有时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探究上来。这样的分层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分层,学生运用自身经验去探究、建构,体现了生本学习理念。
二、尊重差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个体力量是有限的,要让一批数量不少的后进学生动起来、学起来,我们还需要让优生来带动后进生,实现以学引学的目的。实践中,我们就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间互助互补,“以优带后”,实现共进。这既是尊重差异的良好做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有效实践,更能发挥优生的积极带头作用。这样,就能在不同思维层次学生之间的建立广泛联系,促进互助,实现共生,达到教学相长、整体提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课前预习,自主找到了长方形羊圈的不同围法:有的列表,有的画图,有的是有序的,有的是无序的,有的是完整的,有的不完整,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更利于学生在小组时借鉴别人的思维方法,促进自己的数学思考。
三、运用差异,在及时反馈中让学生体验成功
差异不是差生,是生生之间方式方法、思维习惯等的不同。我们平常所说的尊重差异,很多时候就是尊重差生的代名词。的确,优差是共生,有“优”才有“差”,没有“差”也就无所谓“优”了。说直白点,因为有“差”,我们教育才有必要进行,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学应该是奔着差生去的,是为了促进差生转优而开展的。差生不是拖教学的后腿,而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所以,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种差生教学观,是想方设法促进差生发展的理性回归理念。我们要尊重差异,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从行为上进行有效运用,凸显差异资源的重要作用。当然,差异资源的作用的渐隐的,需要教师洞察和深掘,并进行积极评价。其方法就是在学习反馈中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通过愉悦体验强化兴趣,形成内驱,进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性增强。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是否“回答正确”或“作业全对”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肯定其学习的成绩外,应更多地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使其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应更多地发现其学习上的闪光点,使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同学还有学生自己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特别是学生自己,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助于扬长补短,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在学习中不断调整状态扬长避短。
总之,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差异更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承认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尊重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利用差异这一课程资源,积极建构生本课堂。在分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励评价中让学生“脱差转优”,扬起学习自信,彰显人性灵动,从而为学生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玉屏,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J].新课程(教师),2010年。
[2]季宝剑、邵晓娟,分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年。
[3]章亚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育”实施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