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
【作者】 卓红英
【机构】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有效数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学。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意愿,教师花再多的工夫也是枉然,正如西方一句俗语所言:“你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实质不外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学生。
(1)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记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地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就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3)成功体验,稳定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
(4)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练习题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5)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学启迪兴趣。
二、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节数学课,在滚滚而来的改革浪潮中,该坚守的是什么?应该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不仅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地参与外显的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等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例如:“认识几时几分”一课要求学生学会看钟面数字上。我在教完新课内容时,本以为已大功告成,却没想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完成练习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那如果分针不指在数字上,它指在两个数字中间了怎么办?”多么好的问题呀!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那么这时,教师该怎么做?是告诉学生“你们只要会看分针指在数字上的就行了吗?”不!孩子太棒了!教师应该把它作为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来接受。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玩钟面模型,学生时而探索,时而合作交流,终于明白了:不管分针是否刚好指在数字上,只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样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提到好的问题与成功解决问题的
快乐,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鼓励。
三、注重课堂反思,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多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一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这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滋长起来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教师设计教学不能局限于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发现过程,更要注重设计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可以主动的对探究方法进行调整、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知识”时,老师提出:根据学习垂线的过程,你打算怎样研究平行线呢?学生提出“从身边找实例、在纸上画一画、用小棍摆一摆”等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通过在纸上画一画、摆一摆展示出自己初步认识的平行线。又通过在长方体上摆小棍,突破了“在同一平面上”这一难点,自主地完成对平行线的认识过程。
通过研究发现,反思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同时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反思活动还培养了学生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学生主动评价、调整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现代学习观和学生观,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定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设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学。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意愿,教师花再多的工夫也是枉然,正如西方一句俗语所言:“你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实质不外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学生。
(1)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记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地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就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3)成功体验,稳定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
(4)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练习题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5)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学启迪兴趣。
二、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节数学课,在滚滚而来的改革浪潮中,该坚守的是什么?应该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不仅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地参与外显的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等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例如:“认识几时几分”一课要求学生学会看钟面数字上。我在教完新课内容时,本以为已大功告成,却没想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完成练习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那如果分针不指在数字上,它指在两个数字中间了怎么办?”多么好的问题呀!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那么这时,教师该怎么做?是告诉学生“你们只要会看分针指在数字上的就行了吗?”不!孩子太棒了!教师应该把它作为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来接受。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玩钟面模型,学生时而探索,时而合作交流,终于明白了:不管分针是否刚好指在数字上,只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样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提到好的问题与成功解决问题的
快乐,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鼓励。
三、注重课堂反思,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多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一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这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滋长起来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教师设计教学不能局限于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发现过程,更要注重设计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可以主动的对探究方法进行调整、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知识”时,老师提出:根据学习垂线的过程,你打算怎样研究平行线呢?学生提出“从身边找实例、在纸上画一画、用小棍摆一摆”等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通过在纸上画一画、摆一摆展示出自己初步认识的平行线。又通过在长方体上摆小棍,突破了“在同一平面上”这一难点,自主地完成对平行线的认识过程。
通过研究发现,反思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同时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反思活动还培养了学生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学生主动评价、调整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现代学习观和学生观,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定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设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