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也谈信息技术课的预设、生成和反思

【作者】 李长乐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在运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学科特点开展,或做好准备,或注重课中生成,或针对性地开展课后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  预设  生成  反思
  一堂高效的课堂,大抵需要我们完成三个基本步骤:即课前的精心预设、课中的动态生成和课后的总结反思。良好的预设是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拓展教学资源,生成是在遵循教学预设时对学生创新的尊重;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有益活动。我们知道,预设具有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而生成具有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反思具有总结性和反瞻性。加强这三方面的努力,做实做细,那与高效课堂就只有咫尺了。当然,对于实践性很强信息技术教育课,同样也需要我们在这三个步骤努力。不过其学科也具个性,也有不同之处。
  一、课前预设,备课的重点不一样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把功夫花在课前的理念告诉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我们知道,备课一般情况要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过程。而信息技术课具有一般课不一样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的实施绝大部分要借助教学媒体来完成,所以当我们在准备课时,除了要备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过程以外,还要备教学媒体:一是要了解本堂课要用到哪些教学媒体;二是要了解所用的教学媒体能否正确运行(工作);三是要了解课堂中要用到的教学资源是否齐全。所以说,备一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做好普通课有常规活动,还要努力做好媒体与资源、设备的准备活动。
  二、课中生成,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
  有了课前精心的预设,才可能有课上精彩的生成。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侧重点是知识的传授,注重方法,帮助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教师讲完,学生听完记完。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媒体给学生演示需操作的内容,课堂上四分之三的时间要留给学生做拓展练习与合作学习,不是“讲”给学生听就算这节课完了,最好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习得知识,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加之,我们学生存有个体差异,在操作上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不可能一对一的进行个别化辅助,就只好采取合作学习,通过以优带差方式完成对差生的辅导与帮助。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成为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促使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相互团结,发挥团队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方法和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的生成,侧重点在于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课后反思,总结的内容不一样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每节课后记录下本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疏漏失误之处,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为将来突破课堂重难点提供帮助。信息技术课毕竟属于前沿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都会产生知识盲点,学生产生肓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么信息技术课的课后反思就要注重的是对知识盲点的反思,在信息技术课中,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书上可能只介绍了一种方法,也许对于此知识点还有2—4种方法,那么对于这些方法,是不是教师都掌握了,都给学生传授到了,否则我们在课后,就得认真地反思,找一找本堂课中的一些知识盲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弥补。因此,信息技术课的反思,应注重查找知识盲点。
  预设、生成和反思虽是我们建设高效课堂的几个方面,但其意义重大,需要我们精心着力,认真做好其涉及到的每个细节,才能夯实做强,取得应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祎,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
  [2]郑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反思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年。
  [3]高志红,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年。
  作者简介:李长乐,大专毕业,小学一级教师,2000年7月毕业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教育系, 2000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