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些许思考

【作者】 王永红

【机构】 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课堂中实践探究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探究式教学  实施
  一、探究式教学的界定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被动接收学习的学习方式。既属于一种教的理念,也是一种学的方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方法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广泛运用,其实践方法也被演绎得炉火纯青,有多种版本,其大抵有创设情境,诱发思考;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协作交流、达成共识;汇报成果,形成认知这样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激趣、煽情,给予学生极大的学习探究动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主体。其中,学生学习时可能经历观察、提出问题、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等探究活动。
  二、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突出强调师生、生生互动,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以语文知识的体验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的过程化的学习。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探究式方法在具体上也略有差别。特别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更要求以工具解释工具,以情感解释人文。而后者是其他学科所不有的。我们在探究中应着重注意的。
  (一)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新课标的呼唤。探究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课标强烈要求改变传统大面积的被动接收学习方式,倡导实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与学的新理念。我们知道,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作业的设计、过程考核的评价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务必把这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学习之中。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支撑。其支撑理论很多,问题解决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标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支撑---“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一指导性意见更让我们教育人行有所向,设有所据。著名学者余文森教授在微博中关于“生成探究式教学”也提出了很有建树的理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探究体验和情感熏陶的过程。这一理论不仅有利于探究式教学,还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精神。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要求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正确有效地践行这种理念,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弄清几个相对应的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有了这些细节上的理念后,我们是否能把探究式教学进行到底,取得成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我们学习主体的问题。我们知道,探究式教学是在配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理念基础上一种的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是能否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现出来,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见,“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基本要求。
  探究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涉及到很多观点、理念和一些细节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想方设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个体建构上使其发挥作用,特别是设疑诱思、情境激趣上下功夫,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自觉成为探究主体。只有这样,我们的探究式教学才可能取得成功,才能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时代创新人才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玉莲,对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中学语文旬刊,2011年。
  [2]杨菊梅,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
  [3]肖祥荣,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课外阅读旬刊,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