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 王玉珏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其个体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词:德育;初中;地理课堂
德育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志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它体现和规定了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第一要务。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传播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
一、初中地理教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青春过渡期,很多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容易产生敏感、焦躁、脆弱、叛逆的心理,而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初中的地理主要涉及了海洋与陆地、全球的气候、居民与聚落、语言和宗教、发展与合作等等。在我们学习地理知识,认识世界的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涉及的问题,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青少年正处于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重视学生的教育发展,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健全的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初中地理知识对德育的渗透,正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既能让学生学习、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还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树立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样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使青少年能自主地学习,培养自己的个性,积极健康地发展。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中性格塑造阶段,良好的性格是成才的基础,成功的保证。应试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已经越来越明显,然而,要改变这些弊端,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初中地理中对德育的渗透,正式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们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这样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在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不再只是照搬照抄。作为初中地理的德育渗透教育,着重的是更加具有科学性和人性化的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成绩,更着重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并且运用灵活的方式和创新的教育方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地理学科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从教材中挖掘德育信息,贯通知识、德育双渠道
首先,让学生科学地看世界,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定的教学内容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获得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笔者在讲解“地球的形状”这一内容时,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学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一点儿,因此,我只是详细讲解了人类如何艰难曲折地获得了“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最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如果你开飞机一直飞,会飞到哪里?你是怎样知道地球形状的?假如你是两千年前的人,你怎样知道地球的形状?古人是怎样描绘地球形状的?通过一系列设问,学生既接受了良好的科学史教育,又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中,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要让学生既能联想到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要学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另外,在带领学生认识人类改造地表形态的时候,如“梯田”,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人类拥有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的思想之美、力量之美和智慧之美。这样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可选取合适的办法,借用大自然之美,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最终完成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欣赏自然情感的目标。
四、联系实际,巧设案例
利用现有的地理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思想,这样既能够满足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满足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虽然某个工厂的区位非常不合理,但是它仍然存在,这是工业惯性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讲解,如石家庄的某制药厂;在对学生讲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实例来进行讲解,如上海通过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等方式。通过讲解身边的这些具体实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学风。
五、树立全球观念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要求得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同时,诸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南极大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和平的实现等。都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不能解决的,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国家间的协作。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现代化科技和管理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世界地理、区域地理的学习,启发学生打破闭关锁国的思想,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树立国内国际两种政治现、资源观、环境观和市场观,为日后参与世界各国间文化、经济交流打下良好思想基础。
地理教学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加强对于学生地理教学,使得学生充分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地理教师的使命。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丰富的内容。通过课堂的地理教学,我们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景象,古老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还可以了解自从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断的和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强烈的征服自然的美好远景,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形成迫切的想要为祖国的发展不断努力的雄心壮志。
参考文献:
[1]李艳.初中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J].吉林教育,2014(6).
[2]薛淑媛.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交际,2013(6).
关键词:德育;初中;地理课堂
德育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志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它体现和规定了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第一要务。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传播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
一、初中地理教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青春过渡期,很多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容易产生敏感、焦躁、脆弱、叛逆的心理,而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初中的地理主要涉及了海洋与陆地、全球的气候、居民与聚落、语言和宗教、发展与合作等等。在我们学习地理知识,认识世界的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涉及的问题,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青少年正处于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重视学生的教育发展,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健全的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初中地理知识对德育的渗透,正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既能让学生学习、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还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树立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样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使青少年能自主地学习,培养自己的个性,积极健康地发展。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中性格塑造阶段,良好的性格是成才的基础,成功的保证。应试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已经越来越明显,然而,要改变这些弊端,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初中地理中对德育的渗透,正式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们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这样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在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不再只是照搬照抄。作为初中地理的德育渗透教育,着重的是更加具有科学性和人性化的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成绩,更着重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并且运用灵活的方式和创新的教育方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地理学科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从教材中挖掘德育信息,贯通知识、德育双渠道
首先,让学生科学地看世界,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定的教学内容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获得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笔者在讲解“地球的形状”这一内容时,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学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一点儿,因此,我只是详细讲解了人类如何艰难曲折地获得了“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最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如果你开飞机一直飞,会飞到哪里?你是怎样知道地球形状的?假如你是两千年前的人,你怎样知道地球的形状?古人是怎样描绘地球形状的?通过一系列设问,学生既接受了良好的科学史教育,又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中,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要让学生既能联想到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要学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另外,在带领学生认识人类改造地表形态的时候,如“梯田”,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人类拥有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的思想之美、力量之美和智慧之美。这样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可选取合适的办法,借用大自然之美,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最终完成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欣赏自然情感的目标。
四、联系实际,巧设案例
利用现有的地理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思想,这样既能够满足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满足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虽然某个工厂的区位非常不合理,但是它仍然存在,这是工业惯性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讲解,如石家庄的某制药厂;在对学生讲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实例来进行讲解,如上海通过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等方式。通过讲解身边的这些具体实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学风。
五、树立全球观念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要求得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同时,诸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南极大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和平的实现等。都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不能解决的,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国家间的协作。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现代化科技和管理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世界地理、区域地理的学习,启发学生打破闭关锁国的思想,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树立国内国际两种政治现、资源观、环境观和市场观,为日后参与世界各国间文化、经济交流打下良好思想基础。
地理教学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加强对于学生地理教学,使得学生充分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地理教师的使命。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丰富的内容。通过课堂的地理教学,我们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景象,古老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还可以了解自从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断的和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强烈的征服自然的美好远景,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形成迫切的想要为祖国的发展不断努力的雄心壮志。
参考文献:
[1]李艳.初中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J].吉林教育,2014(6).
[2]薛淑媛.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交际,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