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化学与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 李春蓉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很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而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特点,利用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的感性认识来进行教学,是化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学生长期被“看”在教室内,不接触社会,甚至看不到新闻。导致他们根本就没有问题,更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整天在题海战术上大做文章。教学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觉得没有价值,但是等他们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以后,又对自己当年不认真学习化学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与遗憾。这给我们留下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化学为什么会给学生留下一种与生活无关的印象呢?由于现存的化学教学确实存在片面为升学服务的倾向,往往导致学生误以为化学只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活动,大大降低了化学教育的效益。因此,要切实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应从生活实际中选素材,从多角度努力展现生活与化学的广泛联系。 
  一、教学理论生活化,使化学教学贴近于社会实践 
  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就更不会有人类。高中阶段的化学在理论方面较为空洞和繁琐,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迷惑和厌倦。但是如果我们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生活化,我们的教学效果会大大的提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化学,是我们作为化学老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如在《工业合成氨》中,可以引入“从空气中制取面包的圣人--哈伯”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到100多年前,大多数人处于饥饿状态,以至于发生抢食大象肉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过渡到氮肥,引出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硅酸盐》这一课时中,以我们教室的水泥、砖瓦,玻璃等材料引入硅酸盐产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化学教学贴近生活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生活的积累。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提炼出来。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凭借语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情感的交流,可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质量制药智力活动的方式和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必须生活化,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一听就懂,教师温文尔雅,面带微笑,善于鼓励并与学生交朋友,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语言朴实、平常,具有幽默感,把枯燥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触可摸、通俗易懂,学生不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而是从聊天、做游戏中自主地获得化学知识。例如,讲授“二氧化硫”的教学内容时,先与学生谈生活中的大气污染及其影响,再用“神奇的化妆术”实验(将新鲜的月季伸入装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剂瓶中)吸引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谈论化学物质的素材。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实验结果提出质疑并探究真正的答案,如此学生就会对课堂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培养热爱思考、乐于分析、敢于质疑的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发现化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三、教学实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了实验,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全国还有很多学校不具备条件,不能完成教材上的全部学生实验,这样就给学生顺利地学习化学知识,熟练地形成实验技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有些经济比较困难的乡镇中学,在不能开齐全部学生实验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对实验进行生活化化研究,以弥补传统化学实验的空白。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做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材料好找,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还可与常规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四、化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1、用化学知识辨别生活现象的真伪 
  骗子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而科学可以给我们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例如,有人提出使用“高科技的添加剂”可以使水变成汽油。化学人都知道水和油的成分不同,实际上我们学过初中化学知识就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只含氢、氧两种元素。而油是烃的混合物,所含元素主要是碳和氢。由质量守恒规律我们就知道,在常温下这是不可能由水变成油的。再如,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的假元宝骗局,让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其实骗术并不高明,骗子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还是由于爱骗人缺乏对黄金的必要了解。 
  2、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的问题 
  人的衣食住行等与化学有密切联系,可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油渍滴衣服上很难去除,利用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可以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挥发完后油渍也会随之消失。再如铁锈渍:在热水中加入少许草酸,搅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将有铁锈渍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肥皂搓洗。发面时,如多加了碱,可加些醋把碱中和,这样蒸出的馒头就不会变黄变苦。 
  五、将课外实践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学习化学知识除了为高考做准备,更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在生活中使用化学,在实践中掌握化学,能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为生活服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化学知识的实践,通过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化学知识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化学与生活相结合,如此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学习化学,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