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段伟明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是前提,实施分层教学是保障,更新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效果是关键。当然,适当开展针对性的课余辅导也可起到补充辅助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追求。初中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提高教学有效性对学生快速成长更有积极意义。但从众多教学实践来看,课堂高耗低效现象还较为严重,这除了与我们传统教学手段有关外,也与我们教师教学理念分不开,特别是与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更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更需要我们用新理念去指导实践行为,科学的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
这一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育学研究表明,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这也难怪托尔斯泰这样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是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他们自身不产生积极想学的学习动机,不主动吸纳、建构新知识,我们再努力也是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所以,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学生参与兴趣激发,总是在教学中注重通过或这或那的方法在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产生不学不快的学习内需。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讲故事、伴乐朗读、课本剧表演、汉语会诊、直观教学等都是良好策略,都能帮助我们走向高效教学的彼岸。至于到底选择什么方法,我们最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所需,适当创新与组合,就能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出现在学生感官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二、适时实施分层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落实到教学中就是因材施教,这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关键核心,也是按需教育的意义所在。在传统大班额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一定意义否定着“齐步走”的相关做法。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因家庭背景、性格、智力发展先后等不同而更加如此,所以,统一教学、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等“一刀切”做法,对优生、中后生都是极为不利的,他们或可能“吃不饱”、或可能“吃不消”,都不会收到良好学习效果。而只有分层教学,梯度要求,提供他们实际所需要的语文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才能满足他们学习需求,达到各自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精心设计实际所需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兴趣精心选择,量身定制,针对学生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学生学习探究时间,催发各个学力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学习快乐。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操作,把学生大抵分为三到四个学力层次相当的小组,分组而教,分层布置作业,基础题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完成的,还可以再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附加题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如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而学困生则可以要求他们摘录课文中的好句好段等。
三、引导学生更新学习方式
方法决定效果,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也是提高以学彰教的教学有效性的有效保障。新课标就为此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旨在改变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生习惯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建构新知识。我们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合作可以博采众长。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合作是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解疑答惑,这样就能加强学生智慧碰撞和情感交流了。例如在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后,我们就引导学生来分组讨论一下愚公精神。各小组经过讨论,分别从愚公的有毅力、坚忍不拔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一个小组提出了一个问题:“愚公太傻了,愚公精神也不值得提倡,没有效率。既然在山里居住不便,为什么不搬家呢?那岂不是更方便?效率也更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学生干脆提出“愚公精神就意味着没有效率,根本不值得学习”。发生分歧后,我马上引导学生就此问题继续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真正地做到了自主学习。这样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建构效果显然更好有效了。
四、适当开展课后针对辅导
课后辅导不是附加物,不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相反,适当开展课后针对辅导,不仅可以帮助个别学有困难学生及时排忧解难,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快乐,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到教师关爱。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不是个别辅导,也不是针对性进行,而是把全班学生都留下来讲课、补课,这样的辅导我们是不赞成的,应根据当天、或本周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辅导对象,开展针对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操作,首先,课后辅导面积不宜过大,而应该选择那些真正需要辅导的学生,并且要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的角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这样远比辅导其做几篇阅读要有效得多。第二,在进行辅导时,主要是要知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三,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让优等生来辅导学困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一些。总之,在进行课后辅导是一定要注重实效,切不可走形式主义,表面热闹,实际上学生却一无所获。这样,课上重实效,课余作补充,那提高教学有效性又多了一道有力支撑线。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必将随着我们教研的深度挖掘而呈现百花齐放。我们在怀揣务实进取的教学态度和执着的创新精神的积极实践探究下,就一定能找到更适合、效果更明显的教学方法来,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指向快速通往的便捷车道。
参考文献:
[1]王晓琴,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华章,2012年。
[2]刘涛川,有效教学方法集[M].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年。
[3]何文志,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追求。初中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提高教学有效性对学生快速成长更有积极意义。但从众多教学实践来看,课堂高耗低效现象还较为严重,这除了与我们传统教学手段有关外,也与我们教师教学理念分不开,特别是与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更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更需要我们用新理念去指导实践行为,科学的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
这一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育学研究表明,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这也难怪托尔斯泰这样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是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他们自身不产生积极想学的学习动机,不主动吸纳、建构新知识,我们再努力也是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所以,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学生参与兴趣激发,总是在教学中注重通过或这或那的方法在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产生不学不快的学习内需。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讲故事、伴乐朗读、课本剧表演、汉语会诊、直观教学等都是良好策略,都能帮助我们走向高效教学的彼岸。至于到底选择什么方法,我们最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所需,适当创新与组合,就能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出现在学生感官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二、适时实施分层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落实到教学中就是因材施教,这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关键核心,也是按需教育的意义所在。在传统大班额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一定意义否定着“齐步走”的相关做法。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因家庭背景、性格、智力发展先后等不同而更加如此,所以,统一教学、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等“一刀切”做法,对优生、中后生都是极为不利的,他们或可能“吃不饱”、或可能“吃不消”,都不会收到良好学习效果。而只有分层教学,梯度要求,提供他们实际所需要的语文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才能满足他们学习需求,达到各自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精心设计实际所需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兴趣精心选择,量身定制,针对学生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学生学习探究时间,催发各个学力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学习快乐。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操作,把学生大抵分为三到四个学力层次相当的小组,分组而教,分层布置作业,基础题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完成的,还可以再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附加题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如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而学困生则可以要求他们摘录课文中的好句好段等。
三、引导学生更新学习方式
方法决定效果,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也是提高以学彰教的教学有效性的有效保障。新课标就为此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旨在改变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生习惯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建构新知识。我们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合作可以博采众长。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合作是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解疑答惑,这样就能加强学生智慧碰撞和情感交流了。例如在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后,我们就引导学生来分组讨论一下愚公精神。各小组经过讨论,分别从愚公的有毅力、坚忍不拔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一个小组提出了一个问题:“愚公太傻了,愚公精神也不值得提倡,没有效率。既然在山里居住不便,为什么不搬家呢?那岂不是更方便?效率也更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学生干脆提出“愚公精神就意味着没有效率,根本不值得学习”。发生分歧后,我马上引导学生就此问题继续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真正地做到了自主学习。这样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建构效果显然更好有效了。
四、适当开展课后针对辅导
课后辅导不是附加物,不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相反,适当开展课后针对辅导,不仅可以帮助个别学有困难学生及时排忧解难,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快乐,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到教师关爱。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不是个别辅导,也不是针对性进行,而是把全班学生都留下来讲课、补课,这样的辅导我们是不赞成的,应根据当天、或本周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辅导对象,开展针对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操作,首先,课后辅导面积不宜过大,而应该选择那些真正需要辅导的学生,并且要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的角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这样远比辅导其做几篇阅读要有效得多。第二,在进行辅导时,主要是要知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三,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让优等生来辅导学困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一些。总之,在进行课后辅导是一定要注重实效,切不可走形式主义,表面热闹,实际上学生却一无所获。这样,课上重实效,课余作补充,那提高教学有效性又多了一道有力支撑线。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必将随着我们教研的深度挖掘而呈现百花齐放。我们在怀揣务实进取的教学态度和执着的创新精神的积极实践探究下,就一定能找到更适合、效果更明显的教学方法来,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指向快速通往的便捷车道。
参考文献:
[1]王晓琴,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华章,2012年。
[2]刘涛川,有效教学方法集[M].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年。
[3]何文志,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