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
【作者】 葛雪英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七十八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语言文字训练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高年级学生,在不同的教材中,巧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使学生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语文运用能力上有了一定提高。
关键词:巧用 训练点 提高 小学高年级 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所谓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所确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单位。语言文字训练点用得好、用得巧,语言文字训练才会卓有成效,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会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
所以,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语言文字训练点,做好、做实读写结合。找准切入点,巧用、活用训练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作了如下的实践:
一、品味词语,进行有层次的词语训练
词语的训练一般先理解词义,不仅理解词语字面意思,还要弄清词语的基本含义,最后明白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讲到“众星拱月”一词时,可先让学生理解“众星拱月”字面上的意思:无数星星环绕一个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最后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文中的“星”是指圆明园中的许多小园,“月”是指圆明三园。其次,引导学生领略其情味,“众星拱月”这个词描绘出圆明园的总体格局,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也即品味词语。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词语的品味中,比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方法来品味词语。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惊天动地”一词,在学生理解词义后,可让学生找一个近义词(如“震天动地、感天动地”等)替代进去句子中,朗读比较一番。学生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到“惊天动地”在这里是用得很准确的。最后学以致用,通过积累词语:花天酒地、顶天立地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词造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至此,一个词语的学习才算完成。这样的词语学习体现了语言训练的层次性。
二、理解句子,改写句式的训练。
理解句子不能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一般应深入到如下几个层次。理解词义;疏通句义;弄清句式;了解作用;品味赏析;积累运用。而品味赏析一般是用换句比较的方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趣谈碰壁”有这样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以让学生根据时代背景理解“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指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是受到的挫折和迫害。接着让学生弄懂句义,你想,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是非常容易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反问句,可以体会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怕迫害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然后让学生改称陈述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原句运用反问更强烈的表达出鲁迅先生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三、感悟文意,.循序渐进练仿写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可以指导学生仿造、改造、创造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仿造一句话是由“模仿→创造”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可模仿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文章,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和观察的顺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写训练,是完成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是写作的基础。如《杨氏之子》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仿写句子。梅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此练习由半开放到全开放,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
仿造一段话是由“模仿→创造”的过程,《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痛歼敌人(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和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写作方法。让学生防写《扫雪》的片段,先总写全班同学扫雪情景,接着抓几个重点同学扫雪的动作、神态写,最后总结雪扫得怎么样。
仿写一篇文章是由“模仿→创造”发展。如《落花生》借物喻人写作方法。可以写《蜡烛》《粉笔》《铅笔》等进一步理解:做人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含义。
四、展开想象,创造性续写训练
对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创造和发挥。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出来,这将使学生认知的范围和视野不断拓展,创造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扩展,学生写作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的过程也将更有意义。
课文中的某些情节因表达需要,会省略、跳跃或戛然而止,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进行续写训练,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凡卡》一文,只写着“乡下爷爷收”的信会到爷爷手里吗?可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凡卡寄信以后》,更深切地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穷人》?一文中“桑娜拉开了帐子。”课文戛然而止,引导学生续写,他们家以后困难的生活,孩子们长大以后的作为。进一步体会桑娜一家美好心灵和孩子们长大后服务社会,使爱心传承下去,体现人间处处有真情。
五、巧用“补白”, 丰富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留有“空白”的,巧妙地运用补白的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生活的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去延伸、去补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更好地走进文本,进而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以提升。总之,语文教学中的补白艺术是对课文的延伸,也是一种再创造,巧妙地运用补白艺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开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增添一抹亮色。小学阶段许多课文,可以运用补白,深入理解课文。补白的形式不同,学生获得能力不同。
(1)想象内容补白,倾听人物心声。如:《桥》一课,有这样一部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如果老汉能喊,他能喊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通过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老汉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也深入理解了文本。?如《落花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用花生做了几样食品,吩咐我们在后院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在这里,就有意让学生思考:“妈妈都用花生做了哪些食品?”由于学生在吃食这方面的体验很多,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起来了。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连那些平时不太爱讲话的学生,也把手举得老高。这样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从中受到了花生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
(2)推敲词句补白,体会表达思想。如《圆明园的毁灭》第四自然段“……名人字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说哪些名人字画:学生说到:王羲之的《兰亭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奇珍异宝:学生说到:夜明珠、铜兽首、玉器、金樽等等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爱,对英法联军的恨。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体会文章的中心,也可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3)揣摩标点补白,品味文章中心。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如《慈母情深》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让学生想象这里省略号的内容,学生会说:立刻又眯起眼睛穿针,立刻又猛烈地踩缝纫机,立刻又快速的剪线头等等。这样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的形象跃然纸上。
(4)利用插图补白,展开丰富想象。如《狼牙山五壮士》“看插图中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想象:当敌人已经冲到前面的时候,这些勇士是怎样想的?”“当他们纵身跃入悬崖时,他们又是怎样想的,假如此时他们给自己的亲人留言,他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总之,对于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内涵的文本材料,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补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而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补白拓展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想象、去探究、去表达……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在补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提升语用能力。
六、锤炼语言,写人物感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人的文章,为了深刻领会人物精神,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尝试了给教材中的人物写“教材人物感言”的做法,感觉效果还不错。我觉得它是符合课程目标关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理念的。这个训练它要求学生认真地通读教材,通过认真通读教材、精心运思拟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人物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在拟写、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语言,培养学生高度概括能力。如《草船借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晏子使楚》能言善辩的晏子;《地震中的父与子》遵守承诺,坚持不懈地父亲,坚强勇敢,先人后己的儿子;《临死前的严监生》舍命不舍财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八面玲珑,见风驶舵的王熙凤等等。
语用能力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在适当的语境下恰当地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巧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是为提高语用能力搭梯子、建平台。故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2011年版)
3.《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第6期)
4、《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15年第8期)
关键词:巧用 训练点 提高 小学高年级 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所谓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所确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单位。语言文字训练点用得好、用得巧,语言文字训练才会卓有成效,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会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
所以,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语言文字训练点,做好、做实读写结合。找准切入点,巧用、活用训练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作了如下的实践:
一、品味词语,进行有层次的词语训练
词语的训练一般先理解词义,不仅理解词语字面意思,还要弄清词语的基本含义,最后明白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讲到“众星拱月”一词时,可先让学生理解“众星拱月”字面上的意思:无数星星环绕一个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最后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文中的“星”是指圆明园中的许多小园,“月”是指圆明三园。其次,引导学生领略其情味,“众星拱月”这个词描绘出圆明园的总体格局,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也即品味词语。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词语的品味中,比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方法来品味词语。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惊天动地”一词,在学生理解词义后,可让学生找一个近义词(如“震天动地、感天动地”等)替代进去句子中,朗读比较一番。学生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到“惊天动地”在这里是用得很准确的。最后学以致用,通过积累词语:花天酒地、顶天立地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词造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至此,一个词语的学习才算完成。这样的词语学习体现了语言训练的层次性。
二、理解句子,改写句式的训练。
理解句子不能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一般应深入到如下几个层次。理解词义;疏通句义;弄清句式;了解作用;品味赏析;积累运用。而品味赏析一般是用换句比较的方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趣谈碰壁”有这样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以让学生根据时代背景理解“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指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是受到的挫折和迫害。接着让学生弄懂句义,你想,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是非常容易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反问句,可以体会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怕迫害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然后让学生改称陈述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原句运用反问更强烈的表达出鲁迅先生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三、感悟文意,.循序渐进练仿写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可以指导学生仿造、改造、创造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仿造一句话是由“模仿→创造”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可模仿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文章,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和观察的顺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写训练,是完成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是写作的基础。如《杨氏之子》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仿写句子。梅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此练习由半开放到全开放,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
仿造一段话是由“模仿→创造”的过程,《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痛歼敌人(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和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写作方法。让学生防写《扫雪》的片段,先总写全班同学扫雪情景,接着抓几个重点同学扫雪的动作、神态写,最后总结雪扫得怎么样。
仿写一篇文章是由“模仿→创造”发展。如《落花生》借物喻人写作方法。可以写《蜡烛》《粉笔》《铅笔》等进一步理解:做人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含义。
四、展开想象,创造性续写训练
对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创造和发挥。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出来,这将使学生认知的范围和视野不断拓展,创造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扩展,学生写作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的过程也将更有意义。
课文中的某些情节因表达需要,会省略、跳跃或戛然而止,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进行续写训练,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凡卡》一文,只写着“乡下爷爷收”的信会到爷爷手里吗?可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凡卡寄信以后》,更深切地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穷人》?一文中“桑娜拉开了帐子。”课文戛然而止,引导学生续写,他们家以后困难的生活,孩子们长大以后的作为。进一步体会桑娜一家美好心灵和孩子们长大后服务社会,使爱心传承下去,体现人间处处有真情。
五、巧用“补白”, 丰富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留有“空白”的,巧妙地运用补白的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生活的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去延伸、去补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更好地走进文本,进而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以提升。总之,语文教学中的补白艺术是对课文的延伸,也是一种再创造,巧妙地运用补白艺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开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增添一抹亮色。小学阶段许多课文,可以运用补白,深入理解课文。补白的形式不同,学生获得能力不同。
(1)想象内容补白,倾听人物心声。如:《桥》一课,有这样一部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如果老汉能喊,他能喊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通过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老汉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也深入理解了文本。?如《落花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用花生做了几样食品,吩咐我们在后院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在这里,就有意让学生思考:“妈妈都用花生做了哪些食品?”由于学生在吃食这方面的体验很多,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起来了。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连那些平时不太爱讲话的学生,也把手举得老高。这样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从中受到了花生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
(2)推敲词句补白,体会表达思想。如《圆明园的毁灭》第四自然段“……名人字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说哪些名人字画:学生说到:王羲之的《兰亭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奇珍异宝:学生说到:夜明珠、铜兽首、玉器、金樽等等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爱,对英法联军的恨。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体会文章的中心,也可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3)揣摩标点补白,品味文章中心。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如《慈母情深》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让学生想象这里省略号的内容,学生会说:立刻又眯起眼睛穿针,立刻又猛烈地踩缝纫机,立刻又快速的剪线头等等。这样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的形象跃然纸上。
(4)利用插图补白,展开丰富想象。如《狼牙山五壮士》“看插图中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想象:当敌人已经冲到前面的时候,这些勇士是怎样想的?”“当他们纵身跃入悬崖时,他们又是怎样想的,假如此时他们给自己的亲人留言,他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总之,对于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内涵的文本材料,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补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而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补白拓展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想象、去探究、去表达……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在补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提升语用能力。
六、锤炼语言,写人物感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人的文章,为了深刻领会人物精神,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尝试了给教材中的人物写“教材人物感言”的做法,感觉效果还不错。我觉得它是符合课程目标关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理念的。这个训练它要求学生认真地通读教材,通过认真通读教材、精心运思拟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人物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在拟写、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语言,培养学生高度概括能力。如《草船借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晏子使楚》能言善辩的晏子;《地震中的父与子》遵守承诺,坚持不懈地父亲,坚强勇敢,先人后己的儿子;《临死前的严监生》舍命不舍财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八面玲珑,见风驶舵的王熙凤等等。
语用能力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在适当的语境下恰当地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巧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是为提高语用能力搭梯子、建平台。故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2011年版)
3.《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第6期)
4、《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