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留一手”

【作者】 李兴记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地位非常重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良好的阅读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大意义,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留一手,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选、自己读、自己理解。教师专注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展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1]。但是纵观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普遍认为学生不会读,不会理解。导致不敢放手给学生,从阅读素材的选择,到阅读的感悟全部包办,目的是明确“标准答案”,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会阅读,爱阅读,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阅读前,教师只推荐范围,不限定篇目。
  每当提及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就会给学生开出一张书单,上面都是试卷上曾经出现或将可能出现的篇目,有的甚至标明为必读。读其他书就被视为不学无术,“不正干”,这样的初衷,说到底是为了试卷上那个冰冷的数字。殊不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的阅读爱好能一样吗?试想,学生捧着一本自己根本就不感兴趣,根本就不喜欢的书,会去思考,去感悟吗?所能做的无非就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然后使上浑身的劲找到那个老师想要的“标准答案”应付了事。这样的阅读学生能喜欢吗?能培养理解能力吗?我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时尝试给学生出了一道选择题。先了解学生的爱好,再要求学生从名著类、科普类、美文类、古诗文类等中选择自己喜爱的篇目,学生喜爱的可以多读几本,不感兴趣的可以少读几本。当时,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投来怀疑的眼光,但时间证明了我的正确,一段时间之后,我班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比其他学生浓厚,阅读理解能力明显提高。对考试中出现的没有读过的文章的理解正确率也很高。
  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让学生选择喜爱的书籍,对于少数选择了“坏书”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他们重新确立爱好,重新选择,总之,让学生多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爱上阅读。
  二、阅读中,教师只启发学生理解和感受,不包办不灌输。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灌输,拿到一篇文章,就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然后抄黑板上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剩下的就是让学生背诵。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参与和成就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学、自己总结。教师只是充当帮手,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感受。
  1.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学生有阅读积极性,但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字词典查找理解文中生字生词;通过朗读、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我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先让学查字典理解交卸、狼藉、赋闲、颓唐、琐屑等词语的意思,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再找出文中作者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要求学生仔细玩味这样写的意图。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让学生会阅读。
  2.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让学生乐于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导致对同一篇文章,形成不同的见解和感悟。教学时,如果一味追求“标准答案”,抹杀学生感悟,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收获说出来。我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能讽刺挖苦,要通过辩论和沟通的方式,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例如我在教学刘禹锡《陋室铭》时,要求学生说出对作者“何陋之有”的理解时,有的回答: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比生活条件更重要,有的回答:作者的理想是做一个志趣高尚的君子,而不是一个纨绔子弟,等等。有一个学生回答:作者是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懒惰之人。此言一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没有以简单粗暴的一句错了息事宁人,而是因势利导,要求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不仅最终得出了作者倡导品德高尚远比生活富足重要的主旨,还表扬了那位学生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做出了批评,后来学生更加敢于展示自己的真实感悟,而不是人云亦云。
  三、 强化学生实践运用和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自主阅读入(下转第2页)(上接第48页)手,带领学生展开合作研究,最终引导学生实现能力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阅读学习的根本,是掌握、理解、感受文章的基本因子。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阅读文章,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组织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实现思维的开阔,强化其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在研究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作用,要在需要的时候对学生展开点拨式的知道,带领学生完成思维的突破,让其逐渐向正确的方向靠拢,要肯定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创新应用,要鼓励学生多样化想法的融入,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培养。创新说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身边的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感受与其对应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比较和思考,通过推测和总结确定出其和教学参考的不同之处,同时用简单的文字展示出来。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能够结合开阔的发散和求异思维实现深入的理解。这个理解过程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层次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状况进行灵活掌控。另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要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思维方式,对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掌控。教师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科合理的指导,要有原则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彻底地发挥自身的思维和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学生经历自己读、自己思考、自己交流、自己感悟的过程,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喜欢阅读。
  总之,学校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包办,多一点启发。给学生空间和自由,将会对他们终生有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阳小刚.谈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3,09.
  [3]龙仲勤.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