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校园文化中的德育路径探索

【作者】 陶 勇 高 燕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如何推动社会主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走义务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发挥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功能;路径探索
  2014年,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那么如何宣传推动社会主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对十堰市张振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发现,走义务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
  一、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民族道德根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借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为契机,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用优秀的民族道德根文化润泽学生心灵。一是学校可以自编或为学生统一订购国学诵读教材,主要由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与圣贤为友,与大师对话。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二是保障每日诵读经典时间。学校统一规定每日晨读和午诵经典时间、路队放学诵读经典、每周一次全校集体诵读、家庭每日“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使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三是定期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如“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书法展、“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读书节、经典诵读大型文艺汇演、“书香家庭”评比等,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做到知行统一。四是制度要健全,使诵读成为一种习惯。学校领导要重视落实经典诵读活动的检查通报,确保诵读的实效性。五是书香校园建设硬件要配套。高标准图书阅览室、校园读书廊等地可装点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营造意境深远的书香校园。
  二、扎实开展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涵育社会主流价值观
  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对于建设怎样的校园文化,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思考和实践模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特色校园创建必须依赖当地特色文化,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处于鄂西北大巴山区的竹山县,享有“十星发源地,全国模范城”美誉。张振武小学依托“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地域特色,深入开展“十星文化进校园”活动。20年来,先后进行了“十星级党员”、“十星级教师”、“十星级学生”和“十星级班集体”创建活动,近几年,“十星级”创建范围向处室、年级组和中层管理岗位扩展,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师生发奋进取的积极性,实现了以创评十星促学生健康发展,以受益十星树校园文明新风。其二,为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学校提出“生本德育、幸福德育”育人理念,倾心构建“品德教育润心田,养成教育指方向,十星教育求和谐、生本教育绽笑脸”的德育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优秀思想品质的塑造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其三,学校常年开展“班级争先创优四评活动”,即一周一次卫生工作红旗班评选、两周一次路队放学示范班评选、一月一次养成教育示范班评选、一学期一次十星级学生、十星级班集体评选,不仅激励推进了养成教育,更有效地达成培育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目标。
  三、有效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传递德育阵地正能量
  教育部要求,要广泛利用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基地等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作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红色旅游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有效利用学校资源优势,是传递德育阵地正能量最为便捷的途径。
  张振武小学校内的“张振武纪念馆”,是市级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馆内陈列着首义元勋张振武追求民族幸福、英勇奋斗的珍贵资料。自2001年纪念馆落成以来,庄严的展馆成为本地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激励后辈奋发图强的独特载体。一是学校以革命先烈命名,意在秉承先辈光荣传统,让红色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二是学校积极挖掘基地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根据烈士的丰功伟绩,提炼出首义元勋张振武的伟大精神,常年组织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和少先队志愿服务活动,让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将每年4月和10月定为纪念馆开放月,分批组织师生参观纪念馆,了解张振武生平事迹,学习张振武奋斗精神。四是利用传统节日清明、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日子举行纪念教育活动,扩大爱国主义教育覆盖面。五是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宣传画册、主题征文、校园网等途径宣传革命英雄事迹和精神内涵,培养师生爱国情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六是纪念馆同时接受社会干群、外校师生来此进行爱国教育,扩大了红色文化影响力,传递了精神正能量。
  四、精心布置校园每一个角落,建好师生心灵栖息地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内涵是学校的生命。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因此每所学校都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校园内外精心植入各种文化元素,使校园成为温馨的家园,成为师生心灵的栖息地。
  首先学校要有良好的园区文化。“因校制宜“的园区文化对帮助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极其有益的。一尊雕塑、一幅壁画、一株花草、只要安置得合理,就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熏陶效果。二是学校应有丰富的楼宇文化。可在教学楼前安装文化艺术字,在楼宇走廊、楼梯间布置道德经典诗词、文明宣传标语等文化标识牌,让无声的语言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三是学校要有厚重的橱窗文化。如有彰显办学理念的文化橱窗、展示优秀师生和班集体的特色橱窗、心理健康知识橱窗等,既使学校外在形象更为亮丽,又能向社会各界释放校园凝重的内在文化。四是要重视班级文化创建。学校应每年组织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使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各班可以从班务栏、文化角、图书角、卫生角、生物角等内容,营造艺术造型与色彩结合、管理理念与图案文字融合的文化氛围,实现美丽环境共建共享。五是要有活泼的流动文化。如学校装建数字化校园网和高规格功能室、安装电子显示屏、制作精美宣传展板等,使学生在阅览室、微机室,或者漫步校园,能随时看到听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内容,让漫步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享受。
  五、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增补生命成长营养品
  课程建设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突显学校人才培养的个性。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学生增补生命营养品,培育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特色学子。
  为落实三级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张振武小学以弘扬学校精神,激扬文化力量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为价值目标,启动校本教材开发工作。2014年夏,德育校本教材《星耀振武》顺应要求而生。一年后,学校又对张振武纪念馆所富含的德育资源进行开发,以“用红色精神铸就红色道德,引导学生以民族复兴之梦为圆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半径画出圆满人生”为出发点,组织编写第二本德育校本教材《红色振武》。这两种德育读本,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思想载体、宣传载体,有效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校园和谐和社会和谐。另外,学校正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开设主题“微课”录制、上传、利用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受教育的空间更为开放,成长更具活力。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卓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参与未来社会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希望的事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探寻新时期德育工作新途径,培植好校园文化沃土,使其源源不断为孩子提供精神滋养,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2014年)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14年) 
  3.朱华伟、李伟成:《特色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15第9期)
  作者简介:陶勇,竹山县张振武小学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高燕,竹山县张振武小学政教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