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家庭教育“六不要”
【作者】 王 勇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但是教育孩子确实是一门艺术,怎样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现如今的教育应该是一个立体的教育,单一的家庭教育或单一的学校教育或单一的社会教育都是不完备的,都是片面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应该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的教育,通俗的讲就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来到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第一眼看见的是家长,吃的第一口饭是父母亲手喂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妈妈教给他的,第一次学会走路离不开家长的搀扶和鼓励。孩子一生要换很多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但无论什么原因唯一而且永远不能换的却是自己的家长。既然家长的角色这么重要,那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何避免家庭教育走进误区?做好以下“六不要”至关重要。
一、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我们时常听见家长对孩子说:“你真没用!真让我丢脸!你看,你同学张三!样样考试一百分,老师同学都喜欢,别人开家长会都往前面坐,我开家长会都往后面躲!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我亲生的!”
说完了,家长消气了,孩子痛苦了!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自信,会失去勤奋的动力,后果也就可想而知。换种方法,换种语言,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你同学张三样样考试一百分,他爸妈可高兴了,我也替他高兴,同时也替你高兴,因为你虽然分数比他低,但你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在爸爸心目中你是最棒的儿子,加油!下次你会考的更好。”
体会一下孩子此时的心情,他会更加爱你,他会更加努力,他会更加勤奋!这就是教育中的鼓励与赏识!我们要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要老用孩子的短处去和他人的长处对比,这样会无形中伤害到孩子。
二、不要教会孩子撒第一个谎。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维持!一旦撒了第一个谎,人生也就拉开了谎言的帷幕!在家里,一个或者好几个家长只照顾一个孩子,而在学校一个老师则要照顾十几个、几十个孩子,在家尚且有磕磕碰碰,在学校即使管理再到位也难免会有些小麻烦。比如同学之间玩耍、做游戏,一不小心,一个孩子不小心把另外一个孩子撞到了,受了点皮外伤,到医院看看也许就十几二十几元,但如果家长对孩子讲:“你千万别承认,就说不是你撞的!”遭了!可能这位家长会节约一点点药费,但他失去了远远不止这些!孩子会认为,原来做错了事不承认,可以不负任何责任,而且有父母撑腰,以后我什么都不用怕了!想想,这样的孩子不知以后会给家长惹来什么样的麻烦,他能适应社会吗?我们要教会孩子具备责任意识,因为一个人一生要尽很多责任: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创业成家、养家糊口等等,一个不诚信的人不会负任何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又如何能“忠”?如何能“孝”?如何能“仁”?如何能“义”呢?
三、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会遇到一些烦心琐事!牙齿与舌头关系那么亲密,也难免会有咬伤的时候,又何况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父母呢。但无论怎样,请记住,孩子是无辜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是最纯洁的,是最应该得到幸福的!他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或“出气筒”。父母因为家庭琐事在怄气,孩子稍有错误就大打出手,孩子冤不冤?冤!家庭一有矛盾,家长就对孩子讲:“如果我和你妈妈离婚了,你跟谁?”妈妈趁爸爸不在的时候也对孩子讲:“我和你爸过不下去了,如果我们离婚了,你跟谁?”可能家长只是一时冲动,一句玩笑,但孩子会痛苦好久好久,会担心好久好久!甚至会被噩梦惊醒。
既是已经离异的家庭,父母也要小心维系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切记不能背着孩子数落对方。爸爸对孩子说:“记住,我们这个家庭今天这样,全怪你妈妈!”妈妈又对孩子说:“你要记住,你爸爸不负责任,使得我们家支离破碎,你以后不要认他!”
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得被逼背上家庭的“仇恨”,承受家族的痛苦,这样的孩子能健康吗?能成人成才吗?理智的家长则会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决定,不仅不能背着说“坏”,相反还应该引导孩子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决定!
四、不要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既弹琴、又学舞蹈、还书法、又画画、学英语、练武术,学了这个学那个。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尽量多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想以此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第二种是:看到别人给孩子报,自己也跟着报,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
第三种是:反正我对孩子尽心了,能让他学的都给他报了,至于学得怎样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将来他没有学好也别怪父母没给他提供这个条件。
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是对的,但出发点要健康,目的应该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较好的气质与修养为主,而且应该在孩子感兴趣、愿意的基础上进行。不要认为,今天你学钢琴以后你就必须成为钢琴家,唱歌就必须成为歌唱家等等!时常有家长在议论,假期又给孩子报了三四个兴趣班,天天接送,真累。一个假期三四个班,每天安排得满满的,到底谁最累?真正累的是孩子!所以,兴趣培养不在多,在于孩子真正有兴趣,想学、爱学、能学!
五、不要包办孩子自己的事。
现在,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来干,就是给大人添乱。于是本来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大包大揽地代替了。常此以往,大人习惯了为孩子做事,孩子也习惯了依赖父母,并且养成了不爱动手、不体谅父母,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缺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极为不利。
六、不要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
所有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这就如同弹簧一样,一旦超过了它应有的弹性限度,那它也就只能成为一根废钢丝了。可是少数家长错误的以为给予孩子的爱越多越好。而过度的爱会让孩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不但会毫无责任感,而且还会自私自利,一旦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2005年的2月1日,安徽一位姓谭的民警枪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就是一起溺爱酿惨剧的典型事例。儿子从小在父母过分的关爱中长大,慢慢地形成了极端自私任性的性格,更由于家长不断的迁就和容忍,让孩子在溺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以至于稍有不如意便会对父母大打出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这位父亲终于无奈的吞下了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这既是家庭的悲剧,更是教育的悲剧!
所以说爱也要有原则和尺度。有度的爱是良药,可以给予孩子温暖;无度的爱则是毒药,它可以悔掉孩子的一生。
现如今的教育应该是一个立体的教育,单一的家庭教育或单一的学校教育或单一的社会教育都是不完备的,都是片面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应该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的教育,通俗的讲就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来到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第一眼看见的是家长,吃的第一口饭是父母亲手喂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妈妈教给他的,第一次学会走路离不开家长的搀扶和鼓励。孩子一生要换很多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但无论什么原因唯一而且永远不能换的却是自己的家长。既然家长的角色这么重要,那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何避免家庭教育走进误区?做好以下“六不要”至关重要。
一、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我们时常听见家长对孩子说:“你真没用!真让我丢脸!你看,你同学张三!样样考试一百分,老师同学都喜欢,别人开家长会都往前面坐,我开家长会都往后面躲!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我亲生的!”
说完了,家长消气了,孩子痛苦了!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自信,会失去勤奋的动力,后果也就可想而知。换种方法,换种语言,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你同学张三样样考试一百分,他爸妈可高兴了,我也替他高兴,同时也替你高兴,因为你虽然分数比他低,但你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在爸爸心目中你是最棒的儿子,加油!下次你会考的更好。”
体会一下孩子此时的心情,他会更加爱你,他会更加努力,他会更加勤奋!这就是教育中的鼓励与赏识!我们要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要老用孩子的短处去和他人的长处对比,这样会无形中伤害到孩子。
二、不要教会孩子撒第一个谎。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维持!一旦撒了第一个谎,人生也就拉开了谎言的帷幕!在家里,一个或者好几个家长只照顾一个孩子,而在学校一个老师则要照顾十几个、几十个孩子,在家尚且有磕磕碰碰,在学校即使管理再到位也难免会有些小麻烦。比如同学之间玩耍、做游戏,一不小心,一个孩子不小心把另外一个孩子撞到了,受了点皮外伤,到医院看看也许就十几二十几元,但如果家长对孩子讲:“你千万别承认,就说不是你撞的!”遭了!可能这位家长会节约一点点药费,但他失去了远远不止这些!孩子会认为,原来做错了事不承认,可以不负任何责任,而且有父母撑腰,以后我什么都不用怕了!想想,这样的孩子不知以后会给家长惹来什么样的麻烦,他能适应社会吗?我们要教会孩子具备责任意识,因为一个人一生要尽很多责任: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创业成家、养家糊口等等,一个不诚信的人不会负任何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又如何能“忠”?如何能“孝”?如何能“仁”?如何能“义”呢?
三、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会遇到一些烦心琐事!牙齿与舌头关系那么亲密,也难免会有咬伤的时候,又何况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父母呢。但无论怎样,请记住,孩子是无辜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是最纯洁的,是最应该得到幸福的!他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或“出气筒”。父母因为家庭琐事在怄气,孩子稍有错误就大打出手,孩子冤不冤?冤!家庭一有矛盾,家长就对孩子讲:“如果我和你妈妈离婚了,你跟谁?”妈妈趁爸爸不在的时候也对孩子讲:“我和你爸过不下去了,如果我们离婚了,你跟谁?”可能家长只是一时冲动,一句玩笑,但孩子会痛苦好久好久,会担心好久好久!甚至会被噩梦惊醒。
既是已经离异的家庭,父母也要小心维系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切记不能背着孩子数落对方。爸爸对孩子说:“记住,我们这个家庭今天这样,全怪你妈妈!”妈妈又对孩子说:“你要记住,你爸爸不负责任,使得我们家支离破碎,你以后不要认他!”
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得被逼背上家庭的“仇恨”,承受家族的痛苦,这样的孩子能健康吗?能成人成才吗?理智的家长则会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决定,不仅不能背着说“坏”,相反还应该引导孩子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决定!
四、不要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既弹琴、又学舞蹈、还书法、又画画、学英语、练武术,学了这个学那个。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尽量多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想以此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第二种是:看到别人给孩子报,自己也跟着报,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
第三种是:反正我对孩子尽心了,能让他学的都给他报了,至于学得怎样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将来他没有学好也别怪父母没给他提供这个条件。
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是对的,但出发点要健康,目的应该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较好的气质与修养为主,而且应该在孩子感兴趣、愿意的基础上进行。不要认为,今天你学钢琴以后你就必须成为钢琴家,唱歌就必须成为歌唱家等等!时常有家长在议论,假期又给孩子报了三四个兴趣班,天天接送,真累。一个假期三四个班,每天安排得满满的,到底谁最累?真正累的是孩子!所以,兴趣培养不在多,在于孩子真正有兴趣,想学、爱学、能学!
五、不要包办孩子自己的事。
现在,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来干,就是给大人添乱。于是本来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大包大揽地代替了。常此以往,大人习惯了为孩子做事,孩子也习惯了依赖父母,并且养成了不爱动手、不体谅父母,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缺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极为不利。
六、不要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
所有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这就如同弹簧一样,一旦超过了它应有的弹性限度,那它也就只能成为一根废钢丝了。可是少数家长错误的以为给予孩子的爱越多越好。而过度的爱会让孩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不但会毫无责任感,而且还会自私自利,一旦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2005年的2月1日,安徽一位姓谭的民警枪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就是一起溺爱酿惨剧的典型事例。儿子从小在父母过分的关爱中长大,慢慢地形成了极端自私任性的性格,更由于家长不断的迁就和容忍,让孩子在溺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以至于稍有不如意便会对父母大打出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这位父亲终于无奈的吞下了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这既是家庭的悲剧,更是教育的悲剧!
所以说爱也要有原则和尺度。有度的爱是良药,可以给予孩子温暖;无度的爱则是毒药,它可以悔掉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