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 德 央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但这种教育,这种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中还很欠缺。我国教育的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具有基础扎实、刻苦勤奋的优良素质,但东方文化的背景,社会长期形成的传统教育观,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的倾向,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长期的积累形成颇为完善的灌输式教育,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强调学习方式的统一和学习过程的同一,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缺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氛围,致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 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
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人才。知识经济需要的是一种新型人才,是能善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未来的教育必将肩负起这个培养任务。
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但这种教育,这种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中还很欠缺。我国教育的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具有基础扎实、刻苦勤奋的优良素质,但东方文化的背景,社会长期形成的传统教育观,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的倾向,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长期的积累形成颇为完善的灌输式教育,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强调学习方式的统一和学习过程的同一,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缺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氛围,致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样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离创新人才的社会发展新要求差距甚远。
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任务。
1.树立创新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授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重点是继承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文明。在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和单一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及精确程度,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知识的积累过程,以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标准。总之,传统的教育是单纯的继承性教育。这种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在内涵、规格、模式诸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创新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我们要在继承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教育,树立起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认为,要在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要在适度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训练思维能力,认识学科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要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只有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创新人才培养才有明确的思想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应成为教育变革的跨世纪课题。
2.深化教学改革
我们的学校要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关键是要搞好教学改革,在新的创新教育观的指导下,推动教学的创新,用改革后的教学工作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①改革教学内容。首先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要破除对书本的迷信,反对本本主义,提倡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要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要摆脱思维定势,倡导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有利于创造新思想,新理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定要列入学校的教学日程上来。
②改变教学方式。要进行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教学多用注入式教学方法,造成学生习惯于“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要改变教学方式,努力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学生要从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知识的认知与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讨论都应是学习的内容,并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
因材施教应是我们在教学上的追求。可以逐步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推行教学上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化信息基础设施的推广完善,信息资源的日渐丰富,带动了教育技术,教育手段的变革,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新的舞台。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所形成的现代教育网络将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③改革考评方法。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教学制度。探索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多样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要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这两方面的考核要结合起来。考试的方式也要灵活多样。
师生关系与创新人才培养密切相关。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为主,学生服从,师生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对交流失去兴趣,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益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和学生平等地研讨问题,自由地双向交流,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和性格特征。这样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教育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导创新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一历史发展契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使教育发展更加适应21世纪社会的需要,为中国在新世纪中的繁荣昌盛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知识经济 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
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人才。知识经济需要的是一种新型人才,是能善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未来的教育必将肩负起这个培养任务。
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但这种教育,这种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中还很欠缺。我国教育的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具有基础扎实、刻苦勤奋的优良素质,但东方文化的背景,社会长期形成的传统教育观,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的倾向,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长期的积累形成颇为完善的灌输式教育,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强调学习方式的统一和学习过程的同一,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缺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氛围,致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样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离创新人才的社会发展新要求差距甚远。
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任务。
1.树立创新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授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重点是继承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文明。在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和单一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及精确程度,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知识的积累过程,以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标准。总之,传统的教育是单纯的继承性教育。这种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在内涵、规格、模式诸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创新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我们要在继承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教育,树立起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认为,要在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要在适度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训练思维能力,认识学科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要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只有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创新人才培养才有明确的思想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应成为教育变革的跨世纪课题。
2.深化教学改革
我们的学校要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关键是要搞好教学改革,在新的创新教育观的指导下,推动教学的创新,用改革后的教学工作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①改革教学内容。首先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要破除对书本的迷信,反对本本主义,提倡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要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要摆脱思维定势,倡导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有利于创造新思想,新理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定要列入学校的教学日程上来。
②改变教学方式。要进行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教学多用注入式教学方法,造成学生习惯于“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要改变教学方式,努力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学生要从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知识的认知与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讨论都应是学习的内容,并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
因材施教应是我们在教学上的追求。可以逐步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推行教学上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化信息基础设施的推广完善,信息资源的日渐丰富,带动了教育技术,教育手段的变革,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新的舞台。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所形成的现代教育网络将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③改革考评方法。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教学制度。探索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多样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要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这两方面的考核要结合起来。考试的方式也要灵活多样。
师生关系与创新人才培养密切相关。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为主,学生服从,师生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对交流失去兴趣,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益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和学生平等地研讨问题,自由地双向交流,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和性格特征。这样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教育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导创新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一历史发展契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使教育发展更加适应21世纪社会的需要,为中国在新世纪中的繁荣昌盛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