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问得好才能学得好

【作者】 王艳芳

【机构】 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教师,要善于发问,根据学情设问,根据课堂实际随时调整,根据学习情况设法巩固。提问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合作互动,让学生从真实轻松的氛围中自己总结出他自己信服的答案。
  关键词:有备而问 参与回答  评判正误  追问有术  做好笔记
  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更应重视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以便于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下面我就课堂提问的结构设计谈一点体会。
  第一,有备而问
  课堂提问必须是有备而问,有必要而问,问的恰到好处。而学生的回答也必须有备而答,有目的而答,答得恰如其分。因此,教师要想使提问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事先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材料上有所准备,从而做到有问必答,有答必对,言之有理;而不是有问无答,答非所问,或者教师自问自答。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有备而答呢?就是要有个引入阶段。我的做法是,把课上要提的有连贯性的问题总是先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阅读理解,试求解答。比如,我在教七年级第六课《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前,要求学生围绕这样几个问题阅读理解课文:这篇回忆性散文讲了与蔡老师有关的几件事?那些详写?那些略写?这几件事的顺序能不能改变?通过这几件事突出了蔡老师怎样的精神品质?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由于学生能带着问题预习课文,事先感知,课堂提问回答就比较顺当。
  当然,有些问题必须到讲课时再提。为了使学生对这类问题也能有备而答,我绝不冒冒失失的提问题。提问后总是略停一会儿,让学生有点思考的时间,这样答起来就称心的多,而一提即问的结果只能是哑然的多。
  第二,参与回答
  教师的提问虽然让学生有备而答,但有问题提出后,学生因一下子不对思路,或者一时想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造成冷场的现象也是常有的。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考虑,自己的提问是否明晰,难度是不是大了点,能否化难为易,要不要再做些相关的提示。如教《变色龙》一课时,我提问:“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变色的?”问后,教室里反应不大。我又改问:“奥楚蔑洛夫对作案者(小狗)和受害者(赫留金)的评判有哪六次变化呢?”这一来,举手的人陡然多起来,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之,我的宗旨是不管哪一个问题,也不管让哪一个学生回答,都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再者,要处理提问后的冷场现象,教师的教学机智和适当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做法为:一是重问,尽量明确我的问意,使其能答;二是换一种形式问,使其会答;三是通过仿答(用原先解答同类问题的方法答)、引答(作适当的提示)、接答(教师先开个头,把剩余的答案留给她),使其答好。
  第三,评判正误
  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以热情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在学生回答时,必须凝视静听;在学生回答后,无论答案是对是错,或是不够完善,都要做出明确而合理的表态。对了,给予鼓励;不够完善,予以补答;错了,进行纠正。
  评判答案的正误,我有时还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既可以检查他们是否听清了某个学生的发言,是否听得认真,判定能力如何,又可以求得对一个问题的共识。所以,我在评价阶段中还常常做这样的工作,如果那个同学发言的声音小而不清,我便放大一遍,及时做些补充或修正,努力使答案尽善尽美。
  第四,追问有术
  当前面的问题得到较好的回答而学生的热情正高涨时,我便顺势提出下面的问题,一环套一环,循循善诱。在提问的延伸阶段,要求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分析郦道元写的《三峡》一文时,教师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的?”
有的答:“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的。”有的答:“作者先写山再写水。”还有的答:“本文写景的顺序是由山到水,写水时又是先夏天,后冬天,再秋天。”等等。经过讨论,确定后两个答案是对的,尤其是第三个答案更为具体。这时,我紧接着追问:“我们原来学的写景文章通常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而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按此顺序呢?”这一问,教室里沸腾了,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的结论是:本文作者先写七百里山势,接着写夏水迅猛,继写春冬美景,末写寒秋肃杀,有其匠心。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的。夏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一番追问后,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追问把“大困难”化作一个一个“小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导学生到达思维的彼岸。追问让学生开阔了思维的广度,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深刻,从而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产生新的见解。在追问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情,学生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对话的平等,思考的美妙,从一步步的成功中得到自信,体会学习的快乐。   
  第五,做好笔记
  上课所提的问题往往就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问题一旦得到了解答,教师有必要做些简要的板书,换句话说,教师备课时板书的内容与设计可以依据提问而答。将答案的重要部分写在黑板上,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听清弄懂,而且能写准记牢,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印度有一句话,一个聪明人,永远会发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领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精髓,善于启发学生,在提问中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追求综合效应》  于漪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肖北方 马宪平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