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

【作者】 戚忠琼

【机构】 平昌县佛楼镇佛楼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进行道德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具有多种多样的德育因素和情感素材,语文教师通过这些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感恩、亲情和友情等道德情感教育,实现学生人格的完美塑造是语文教师的最大希望,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道德情感;爱国主义;感恩;亲情;友情
  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不仅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工具,而且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单单是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正如韩愈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首位,也就说明了道德教育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要务。
  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语文本身具有思想性,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中具有多种多样的德育因素和情感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挖掘这些因素和素材,指导学生探究其本质和内涵,联系现实与学生自身的实际,真正领悟德育材料的实质意义,激发出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结合当前的学生思想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道德情感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祖国”是每一名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和接受的一个词语,但何为爱国?怎样爱国?为什么要爱国?这些内涵意义,不要说小学生就是中学生大多数人也说不上来,能说上来的也只是一知半解,这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职了。
  要知道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才能形成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他们才会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今后有好的工作,有好的生活,而是要为祖国将来的发展建设学习,要为长大后建设祖国贡献力量而学习。这样他们的学习目标才更远大,学习动力才更足,才会更出成绩。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深入分析这些文章,探究文章的主旨与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七根火柴》是一篇传统课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要永远热爱来之不易的新中国,要让伟大祖国在我们手中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学习,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同样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课文还有很多,像《芦花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都值得教师在教学中问究主旨,拓展外延,联系现实,达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二、感恩教育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从小得到的就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两代人、多个家庭的宠爱,在他们的心中早把自己当成了“小皇帝”,心中只有自我,而没有长幼观念,更说不上孝敬长辈、尊敬师长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开启他们心中爱的闸门,使他们逐渐懂得“羊羔有跪乳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恩”的道理。
  《背影》是一篇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课文。这篇课文自始至终都充溢着浓浓的父子相爱的人间真情。特别是父亲那事无巨细,必亲力而为,为儿子尽心尽力,甘为孺子牛的动人形象深深嵌入每个人的心中,挥之不去,催人泪下。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感人素材,启发学生由作者的父亲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想想平日里父亲为自己作过哪些事,哪些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些事情被自己忽视了却是充满关爱的,哪些事情又是曾经被自己一度误解而今悔之不及的。我想每个学生此时都会想起父亲对他们不同方式的关爱。然后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懂得珍惜这份关爱,牢记这份恩情,懂得感恩、报恩,懂得关爱长辈。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荷叶  母亲》等课文,使学生知道母爱的博大无私,懂得对母爱的回报。
  通过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等课文,使学生明白师恩的无私与无价,懂得对老师的感恩。
  父爱如大山,母爱如甘泉,师恩如春晖。敬老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我们的传统不会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报恩,就是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三、亲情、友情教育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任何人脱离了社会,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无法生存,而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就离不开亲情和友情,怎样处理好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就要重视情感因素,教师适时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相关课文教育学生用心维系亲情关系,妥善处理友情关系。
  《散步》是一篇讲述家庭伦理的课文,文章写出了一家三代四口人敬老爱幼其乐融融的生活。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学习到敬老爱幼这一美德,又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实际,学会如何关爱每一个家庭成员,呵护亲情关系。达到亲情教育的目的。
  《羚羊木雕》是一篇讲述同学之间怎样处理友情关系的课文。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处理友情关系。使他们既懂得珍惜友情,又能够理智的把握这份情感。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亲情、友情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当然,道德情感教育的范畴很广,除去以上谈到的几方面,还包括理想情操教育、人生观教育等等。而与之相关联的课文也有很多,比如《理想》、《行道树》等等。教师通过对相关教材的钻研,对课文的理解,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诱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体验。教师再辅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手式,加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来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定能实现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完美塑造。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所肩负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加里宁说过:“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特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那么,在学生身上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就是语文教师最大的希望,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