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良方

【作者】 屈 瑛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直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大部分学生在下笔前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写,任务式地去作文,因此出现了不少“假、大、空”式的作文,与学生天真烂漫的天性严重不相符。此现状的造成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生活体验少、积累不足从而缺少写作的灵感有关。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当学生写作灵感的琴弦被拨响时,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实感。那么在作文的长河中,如何才能拨响学生写作灵感的琴弦呢?我们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 让灵感在阅读中孕育
   1 引导学生不断增加阅读量。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所说的“神”就是灵感,它是从苦读中培养出来的。叶圣陶也曾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法与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因而,小学生作文应以阅读为基础,充分发挥课本和课外书籍的借鉴作用,走读写结合的道路。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读的课外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并注意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多读多写创设机会,让学生在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自悟其法”,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有时候还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查找资料,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不能仅局限在听和看,写好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的关键所在,经常写读书笔记,有利于学生的记忆。阅读中有的把自己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建立自己的词语库;有的仿写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还有的记下阅读后的感受。我们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做读书笔记,与此同时还开设课前五分钟阅读汇报会,把在阅读过程摘录下来的自己最想与同学们分享的部分讲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写作热情。         
  二、 让丰富的生活汇聚成灵感的海洋
  灵感源于生活,生活之水积蓄到什么程度,就有什么样的灵感。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只有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
  (一)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周围都有哪些熟悉的人,都发生了哪些事,哪些是值得回忆的事,哪些是新鲜的事。周围经常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生活的环境怎样,哪些风景或物产值得我们骄傲。这些事物学生既然认真观察了,就要鼓励学生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因为这是将要写作的素材,是灵感的海洋。
  (二)有意识地创设机会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积极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去创设机会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如介绍制作的物品;给妈妈生日做贺卡;过年为亲人写信发邮件;调查家乡大街小巷的错别字;向局长提出小区噪音处理的建议;采访森达皮鞋厂等等。  活动过后  ,学生畅所欲言,由做到说到写,有感而发,水到渠成,因此写出来的文章真正流露出了童真、童趣与童情。
  三、让灵感在勤练笔中喷涌
  天才出自勤奋,天道酬勤。学生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正如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多练,是写作成功的基础。因此,小学生作文的落脚点在于进行表达训练,即多说、多写,在练中掌握,在练中提高。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要让学生的训练落到实处。我们不能把作文训练仅仅限制在课堂里,搞封闭式的训练。光靠在课堂里,按照教材编排的七、八次作文训练,那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还重视激发学生在课外作文的兴趣,使学生把作文作为一件乐事,勤写勤练。如通过在班里办班报、鼓励学生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写稿件,开展读书报、评书报、剪书报评比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地写日记、写观后感、读后感,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征文比赛,为少儿读物写稿、当好《三峡商报》小记者以及开展社会调查、收集信息等途径,与此同时重视做好对学生的作文评价,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勤练勤写,让“巧妇能为有米之炊”,从而使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 让灵感在想象的天空放歌
  想象力是所有艺术家的翅膀,也是所有发明家的翅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 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想象来拨响起学生写作的灵感的琴弦,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并使其不断奏出美妙的曲子。
  我们有时候让学生根据图形创造性地组合画面,推前测后,大胆想象作文。有时候让他们依托文本,进行扩写、改写或续写,有时候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合情合理地想象,扩写成一个片断。依托词语编故事,依托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想象编写故事。
  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我以民主、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次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实际异想天开,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如我尝试鼓励学生写接力作文,叫学生分小组自定话题,使学生在无拘束中进行大胆想象,互相欣赏品评,真正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天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进行趣味作文,他们把现实当作童话般的世界,赋平常的事物以奇特的想象。
  五、让情感拨响灵感的动力
  感情是一条永远奔流不息的长河,人的一生就是在这样一条长河里荡漾。以情感为主线,自由表达,是我们应该在学生作文中所重视的。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有了浓厚的生活基础,再加上一颗天真的、热爱生活的心,就可以提起笔来,写我们自己的作文了。正如赞可夫所说:“只有在儿童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
  (一)让自由表达伴灵感泛舟。
  “言为心声”,学生的表达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倾吐”,是自觉地、自主地表现。学生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喜悦,有感动,有委屈,也有愤怒……这时让他们自由表达,不拘形式,不限内容。让学生在急于倾泄心情的时候表达,学生就会说真话、抒真情,学生动笔行文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是一种情感喷发的畅快和平衡。
  《我的暑假生活》暑假就像一个神秘的百宝箱,里面装着同学们的各种趣事,也装着每个人的酸甜苦辣,暑假生活一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的同学说:我的暑假生活过得挺充实。家里上网之后,我就像长了一双千里眼,什么信息都能看到。有的同学说,我是一天到晚都上课,我的脑细胞被ABC所充斥,我的身体被名著所左右,书包又被作业所占据,看见满桌子的作业,书籍,哦!我的天!眼前一片黑。有的同学说,我去西安旅游了近一周,旅游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这还有拍摄的照片呢!学生的习作内容来源于丰富多彩,鲜艳多姿的生活,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成了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二)让认可与欣赏护灵感再起航。
  期盼被别人认可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特点,认可的人越多就越能满足这种心理。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我们积极鼓励,巧用评语,遍洒甘露,滋润激情。在批改时用眉批或在讲评时及时肯定、有的是欣赏学生的表达方式,有的是他的段落,有的是他用的精当的词语,还有的是工整的书写。恰到好处的批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其写作的内驱力。学生则可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表达得更为精彩。另外,也可以指导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互相评论富有童趣的个性语言和生活内容,在相互欣赏与评论中培养作文的兴趣。教师在批改中欣赏的态度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赏识,将会使学生获得尊重与满足并感受到无比的快乐,从而再次点燃起学生生活的激情,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并激发写作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生动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既努力学好课本里的文章,掌握写作方法,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观察、练笔、品评,生成主动的作文意识,真正做到“得法于内,得益乃至成长于外。”在作文教学的长河中,作为教师,愿我们用心去拨响每一位学生写作灵感的琴弦,让学生的作文飘荡着阳光雨露,辉映着五彩缤纷,洋溢着欢歌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