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探寻

【作者】 罗利容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凤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手段,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  策略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实际,通过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寓问题于其中,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新课标倡导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其目的旨在逐渐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逐渐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目标达成,我们唯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实施教学,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不揣浅陋,谈点不成熟看法,以“抛砖”之势“引玉”。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激趣性、煽情性和诱思性,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产生认知冲突,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为此,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①合理性原则。即情境创设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数学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②导向性原则。即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其激趣煽情都必须为诱思服务。③有效性原则。即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实际,灵活运用。
  (一)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数学由于具有较强逻辑性,表现在数学思想与方法上。而这些又是学生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而这个接受过程就很费解,显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时,我就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剪纸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间工艺,同学们会剪吗?”出示剪纸的示范动画。“老师这里有一张民间表示喜庆的剪纸图案”(出示双喜剪纸)学生观看动画和“双喜”剪纸,初步感受翻折、对称美。然后让学生观看一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我们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对称的”接着观看蝴蝶,通过多媒体呈现,让学生从观察中抽象出所学的几何图形,经历了数学知识的直观建模,通过翻折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运用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开放性问题解答方式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一唯性,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法,不仅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后科学探究激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能使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创设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如,我教学平行四边形一章时有这样一题: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        ),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于横线部分被不小心倒上了墨水,你能把它补全并解答此题吗?本题是一道补充已知条件的开放型题,别致新颖,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协作、互相补充,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尝试探索中,发展了思维的发散性和有序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积极思考,能找到最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三)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用”。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好动”仍是其天性,而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还可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通过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所谓悬念,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悬念能够给人一种紧张的心理和强烈的想念,而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之下,恰恰能够激发学生急切、强烈的思维欲望。因此,通过设置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常用手段。例如在教学“求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我们就可以这样设置情境:首先向学生提出“将你的年龄乘以5后加上19,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3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一秒钟说出你的年龄”,刚接触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而当我将式子(5a+19)*2-38化简得到10a时学生则会发出阵阵的感叹,原来奥妙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式化简后求值的重要性。琮样教学,显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了问题情境教学的目的。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还可以利用问题、设立疑点、猜测、验证、错例反证、考察等等创设问题情境,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虽然方式多样、形式多种,但我们也应注意,在创设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达到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云巍,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创新课堂,2010年。
  [2]朱黎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李国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