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趣味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梁志勇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永胜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趣味化教学是使思想品德教育课堂生动活跃的有效手段,是让学生爱学乐学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创新激趣策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趣味化教学 应用
思想品德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觉悟能力的有效平台。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宣讲式的空洞说教,让很多学生感受不到思想品德学习的趣味性而不愿主动参与其中,故而“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象在课堂上频频出现。推动师生互动对话的课堂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唯有采取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兴趣内驱下成为学习主体,而自愿主动投入到思想品德学习与建构中。
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我国教育家孩子也曾说到:“知子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是的,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支撑。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创新激趣策略,让学生趣从中来,带着浓厚兴趣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
一、开课导入激趣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新课伊始,是否具有先声夺人、顺风拉帆作用,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系。那如何导入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为我们支招:“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也就是说开课就要达到既激思又激趣的目的。当然激趣的方法很多,如悬念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发散思维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等,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做到:导语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导语既要短小精练、简洁,又要新颖独特;在导入方式上,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究综合。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开课阶段,我认为下面两种效果较好。
(一)故事导入法。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对此更爱有加,这不仅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启迪以思维,还能促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例如在教学《合作竞争》时,我们就可先给学生讲“蚁球漂流”的故事。而后引导学生思考:“若是蚂蚁个个都想爬上来,不抱成一团,各自逃生,能行吗?”进而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合作,竞争”。这就是个在激趣中诱思的开课导入案例,从整堂课良好教学效果来看,与我们开课的故事导入有着直接联系。
(二)时政导入法。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正朋事或热点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在教学《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我们就可运用时政热词“人肉搜索”以及相关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探讨“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而引出课题“尊重他人隐私权”。
二、联系生活激趣
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思想性过重,显得枯燥。如何让这一如中嚼蜡的过程充满趣味是我们实施趣味化教学的首要思考并解决的设计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告诉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尽量挖掘教材的趣味因子,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来自学生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我们知道,思想品德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和社会上热点问题很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必须尽量地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比如:在讲《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时,可以选择运用“5.12”汶川地震、三鹿奶粉的“三聚氰氨”、数亿元劣质疫苗流入18省份,危害全社会的恐怖事件等事故等实例组织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又能达到促进学生敬畏生命、遵纪守法的目的。采取联系生活激趣的方法,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从学生视角关注出发,多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来呈现现实生活的实例,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广设活动激趣
“好动”仍是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注意力虽然有一定持久性,但对于抽象的说理,还是容易疲劳和分散。因此,我们可以搭建活动平台,通过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引发学生新鲜感,调节学生注意力。我们知道,现行初中学生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这一特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广设活动,来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在课堂中穿插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自我新期待》之“认识自我的途径”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活动环节,让每一位同学给他的同桌或熟悉的同班同学写一句评语,然后进行评语的抽签,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评语,让大家来感受别人的建议以及评价对认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认识了自我,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通过他人了解自己的重要性。通过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激起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性,自觉成为学习主体,这要比被动接收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趣味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们要创新激趣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当然,激趣的方法还有多种,我们不能一一列举,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受到学生强烈欢迎。
参考文献:
[1]郑雪梅,浅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
[2]龚瑞,论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培养聊城大学,2014年。
[3]梁秀连,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J].西江教育论丛,2009年。
[4]林梅,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趣味化教学 应用
思想品德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觉悟能力的有效平台。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宣讲式的空洞说教,让很多学生感受不到思想品德学习的趣味性而不愿主动参与其中,故而“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象在课堂上频频出现。推动师生互动对话的课堂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唯有采取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兴趣内驱下成为学习主体,而自愿主动投入到思想品德学习与建构中。
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我国教育家孩子也曾说到:“知子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是的,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支撑。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创新激趣策略,让学生趣从中来,带着浓厚兴趣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
一、开课导入激趣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新课伊始,是否具有先声夺人、顺风拉帆作用,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系。那如何导入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为我们支招:“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也就是说开课就要达到既激思又激趣的目的。当然激趣的方法很多,如悬念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发散思维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等,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做到:导语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导语既要短小精练、简洁,又要新颖独特;在导入方式上,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究综合。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开课阶段,我认为下面两种效果较好。
(一)故事导入法。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对此更爱有加,这不仅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启迪以思维,还能促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例如在教学《合作竞争》时,我们就可先给学生讲“蚁球漂流”的故事。而后引导学生思考:“若是蚂蚁个个都想爬上来,不抱成一团,各自逃生,能行吗?”进而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合作,竞争”。这就是个在激趣中诱思的开课导入案例,从整堂课良好教学效果来看,与我们开课的故事导入有着直接联系。
(二)时政导入法。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正朋事或热点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在教学《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我们就可运用时政热词“人肉搜索”以及相关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探讨“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而引出课题“尊重他人隐私权”。
二、联系生活激趣
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思想性过重,显得枯燥。如何让这一如中嚼蜡的过程充满趣味是我们实施趣味化教学的首要思考并解决的设计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告诉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尽量挖掘教材的趣味因子,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来自学生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我们知道,思想品德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和社会上热点问题很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必须尽量地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比如:在讲《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时,可以选择运用“5.12”汶川地震、三鹿奶粉的“三聚氰氨”、数亿元劣质疫苗流入18省份,危害全社会的恐怖事件等事故等实例组织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又能达到促进学生敬畏生命、遵纪守法的目的。采取联系生活激趣的方法,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从学生视角关注出发,多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来呈现现实生活的实例,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广设活动激趣
“好动”仍是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注意力虽然有一定持久性,但对于抽象的说理,还是容易疲劳和分散。因此,我们可以搭建活动平台,通过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引发学生新鲜感,调节学生注意力。我们知道,现行初中学生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这一特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广设活动,来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在课堂中穿插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自我新期待》之“认识自我的途径”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活动环节,让每一位同学给他的同桌或熟悉的同班同学写一句评语,然后进行评语的抽签,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评语,让大家来感受别人的建议以及评价对认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认识了自我,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通过他人了解自己的重要性。通过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激起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性,自觉成为学习主体,这要比被动接收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趣味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们要创新激趣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当然,激趣的方法还有多种,我们不能一一列举,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受到学生强烈欢迎。
参考文献:
[1]郑雪梅,浅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
[2]龚瑞,论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培养聊城大学,2014年。
[3]梁秀连,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J].西江教育论丛,2009年。
[4]林梅,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